趙曉艷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中和西鎮(zhèn)中心小學
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趙曉艷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中和西鎮(zhèn)中心小學
閱讀是語文的中心,它具備聽、說、讀、寫的綜合性。閱讀將要伴隨人的一生,它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閱讀最大的意義不在于獲取信息和知識,而在于從文字中提升自我。在閱讀中成長,在閱讀中不斷完善和發(fā)展自我。這才是閱讀的核心。
閱讀;閱讀量;閱讀能力
小學生由于閱讀經(jīng)驗較少、思維發(fā)展較為欠缺,在已知與未知之間建立聯(lián)系還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教師引導和幫助的方法和手段必須根據(jù)文本的具體內(nèi)容選擇運用,并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中應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文章的閱讀中應要求學生能夠把各句聯(lián)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閱讀短文還應遵循由整體到細節(jié)的原則,按“全文、段落、句子、詞語”的步驟閱讀文章??刹捎猛ㄗx、細讀和復讀的方法進行。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將自己課本上的知識熟讀,吃透,而后才能在此基礎上拓展到課外閱讀層面。我們所學的課本教材,收錄的大都是名家精品之作,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橫生,因此,丟開課本去尋找閱讀的捷徑,豈不是枉走了彎路嘛?
以《觀潮》中的章節(jié)為例:“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米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通過由遠到近的細節(jié)描述,生動的形象,恰到好處的比喻,讓人有種深臨其境的感受。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中,不僅僅是要學生因學習而閱讀,更應該讓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生動形象的感受到課文中的對于洶涌澎湃潮水描述。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有意識的要求學生看一些課外讀物,組織安排一些業(yè)余活動,讓各年級的小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逐漸提高他們的閱讀總量。在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過程中,要善于加以引導學生學會和掌握利用工具書解決一般性的問題,例如不會的字詞,不懂的生活常識用語等。教師經(jīng)常注意本班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一些相關的文學活動,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使他們的思考問題能力與判斷力得到發(fā)展,同時學生由于在閱讀活動中積累了足量的文學素材,在作文時也不會沒頭沒尾,流水帳,錯字錯詞亂句子了,真是一舉兩得。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弊髡吡餮蹨I,讀者才會受感動;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這個過程若缺乏審美熱情,閱讀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教師適當?shù)纳壳槟芗ぐl(fā)學生的審美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著積極主動的情感進行學習。面對市面上,課外閱讀書籍林林總總,老師和學生都面臨著選擇的問題,學習和閱讀的時間合理分配需要我們學會精讀和略讀。
何謂精讀?精讀其實就是將課外閱讀中的部分章節(jié)進行肢解分析,字,詞,意等等,學生在熟讀文章之后,抽絲剝繭的對章節(jié)進行反復推敲。通過仔細的研究,從而最大程度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內(nèi)容,精讀的過程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的思考學習過程,在精讀課外讀書物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略讀是閱讀的策略,文章中總有重點,我們精讀重點,對一般的情節(jié)內(nèi)容可以采用略讀的方法,了解故事片的大致內(nèi)容就可以,甚到為了節(jié)省時間可以及完全忽略過去,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的方法之一。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因此,它必然要求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yōu)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家長和教師要鼓勵孩子在文章的閱讀過程中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段落和文章的內(nèi)容,讓孩子自己切實地體驗作者的寫作情感和意圖,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學生的閱讀時間,但適當?shù)囊龑潜匾摹?/p>
只要形成了習慣,要改也更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彼裕覀円袑嵱行У嘏囵B(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我認為;除都學大綱規(guī)定學習的課文外,其余的課外閱讀都應進行閱讀的訓練,即每個單元,重點,講解,研討一兩篇,其余都進行篇章的閱讀訓練,而對于學生而言,要養(yǎng)成他們在生活中的自覺閱讀習慣,如報紙,雜志,故事等,蘇東坡的“通讀,精讀,出神入化”,這三個階段我們也不妨拿來一用,讓學生們在閱讀中逐漸深入,知識面逐步擴大,從而對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
學生是學生的主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讓學生讀好書,會讀書的前擔是讓學生讀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我們應該鍛煉學生對感興趣的書目進行閱讀,培養(yǎng)學生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和能力。其次要明確自我閱讀目標,小學生課外閱讀時間有了限,要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較多知識。必須有一個閱讀目標,即指導學生,首先了解一本書的序言后記,或雜志的目錄,了解文章的大概結構,熟悉其內(nèi)容,然后篩選出自己要閱讀的內(nèi)容,學生在閱讀前要明確這些目標,分階段逐漸完成,這樣就會擺脫閱讀是一種負擔這一心理壓力。
小學階段是閱讀的啟蒙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準確的感知此階段學生的特點,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增強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