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峰
【摘要】高校體育是我國體育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鍛煉習慣、終身體育意識等具有一定的意義?,F(xiàn)階段高校公共體育卻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及時得到解決,便會妨礙當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有序開展。下面筆者結合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經(jīng)驗具體探討高校公共體育現(xiàn)存問題。
【關鍵詞】高校 ?公共體育課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210-02
公共體育課是一種以鍛煉身體為主要目的的課程,通過引導學生科學參與體育項目,增強個人身體素質與素養(yǎng)。除此之外,在公共體育課設置中,不僅包括了體育知識及技能的普及等方面的內容,還包括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養(yǎng),是開展素質教育以及培養(yǎng)全面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一定要有效提升公共體育課的教學質量。
1.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的重要作用
1.1幫助學生提高體育素質
高校體育課與其他科目一樣,具有教育目的的明確性、教學內容的既定性和組織體系的嚴密性特點,是學生從小學階段到大學階段一直設置的科目,教學的連續(xù)性非常強,實踐的層次性非常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知識的點撥角色,學生扮演知識的實踐角色,雙方互相配合,顯著提高了學生的身體機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通過課堂學習和實踐,學生的活動能力得到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得到增強,同時也指導學生掌握了科學的鍛煉方法。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發(fā)展。
1.2幫助學生開發(fā)智力,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學生的青少年階段是身體成長、知識積累的重要階段,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非常重要。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變得越來越快,同時也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科學合理的鍛煉方法能促進學生大腦中樞神經(jīng)的更好發(fā)育,增強學生大腦,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同時,科學、適宜的體育鍛煉還能保證學生精力充沛,勞逸結合更加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1.3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能塑造學生健康健美的形體,從而使學生具備追求美的心態(tài),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學生在體育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不但能體現(xiàn)心靈與形體美的融合、力量與美的和諧,還能在自身的體育活動實踐中領悟到人體自然美。
2.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2.1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時間的問題
當前我國一些高校為了整合教學資源,便于教師授課,將原先初高中體育教學一節(jié)課45分鐘的教學時間翻一倍,采用90分鐘的大課制,采用大課制后確實在一些方面有一定的便利,但是,給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人的體能是有極限的,學生不可能整節(jié)課90分鐘都處在劇烈的運動過程中,因此,教師不得不在教學過程中降低必要的練習強度,以讓學生有一定時間的休息,而休息過程中學生的心率和體溫會降低,對接下來繼續(xù)上課和高質量的教學起到制約作用。因此,當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每課課時過長不符合大學生實際運動情況,不利于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有序開展,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除課時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外,當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總時間也存在不足,國家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大學前兩年均要進行體育必修教學,第三年為選修,在這一過程中,必修一共有兩個學年,四個學期,而每一學期當前國內的教學時間大概在16周到22周,也就是說學生在一個學期內僅僅上16次到22次體育課,再減去下雨、刮風等天氣,實際教學時間更是少得可憐,這么少的鍛煉次數(shù)是很難獲得增強體質的效果的,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的,因此,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在課時時間和每學期總的課時數(shù)量方面均要進行相應的改革,真正將增強學生體質,完善高校教學序列,搞好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作為時下體育教學改革的出發(fā)點。
2.2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內容改革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內容的主流趨勢是籃球、排球、足球、武術、氣功、毽球、健美操及形體運動等。國內除地方院校的校本課程外,幾乎大部分高校的教學內容都相同,這是時下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一個怪現(xiàn)象;如籃球主要教學內容是運球、上籃、傳球、投籃等,很少出現(xiàn)其他教學內容,這些教學內容不但全國各高校公共體育作為主要教學形式,即使中小學基礎教育內容的選擇也不外乎籃球、排球、足球、武術等。在中小學籃球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選擇的具體教學內容多為運球、上籃、傳球和投籃等。試想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所進行的教學內容幾乎相同,上課過程中教師選擇的具體教學內容也幾乎相同,在重復多年以前的教學內容,這樣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怎會激發(fā)學生的鍛煉熱情,怎會點燃學生的上課激情,大部分學生幾乎都在敷衍心態(tài)下學習體育,直接制約當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有序開展。因此,為了更好地進行高校公共體育教學,需要對當前高校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甄別,并且深化具體的課時授課內容,讓學生所學內容不至于僅停留在表面上。
2.3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評價改革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多在期末對學生進行評價,由于受傳統(tǒng)評價理念的影響,部分高校體育教師采用的評價方式多為終結式評價方式,也就是在期末根據(jù)學校規(guī)定的技術評定,給學生一個相應的分數(shù),這樣的評價方式嚴重制約部分大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由于學生之間的運動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在初高中掌握的運動技術水平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部分即使平時不認真上課的學生在期末的技術評定過程中依靠以往的運動基礎也獲得了很好的分數(shù),而部分相對運動基礎薄弱的學生則很難獲得高分,這一評價存在嚴重問題,使部分學習態(tài)度端正、上課認真練習但技術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繼續(xù)學習體育的積極性遭到打擊,需要進行改革。高校體育是我國體育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等具有一定的意義。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由于歷史原因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時間、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內容改革、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評價改革等三個方面。只有盡快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使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步入正軌,服務于學生,服務于國家。
3.深化教學評價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3.1教學過程評價
過程評價就是對體育教學過程作系統(tǒng)的價值論斷。體育課教學質量評價由體育課教學過程評價和體育課教學效果評價兩部分構成,它既反映了教學過程,也反映了教學效果。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是對教學過程作全面監(jiān)控和檢測,重過程和結果。過程是體育教學質量生成的細節(jié)之和,質量是過程細節(jié)效益的量變。細節(jié)決定質量,過程決定成敗。抓好細節(jié)評價就是抓好過程監(jiān)控,抓好過程監(jiān)控就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
3.2教學質量評價
質量評價是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對一定范圍內的事或物進行等次評定。體育教學質量中的“質”主要是指學生的身體素質、文化素質、能力素質和心理素質等,“量”是學生各種素質的集合。體育教學改革的好壞不能憑空論斷,它需要用科學的評價標準對體育教學改革質量作深層檢驗,給改革效益做出結論性的科學評定。體育教學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對體育教學質量評判的目的是為了深化教學改革過程,同樣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質量是改革追求的目標,改革是質量生成的前提。評價教學質量就是檢查改革有效性的有力措施,邊改邊評,邊評邊改是提高改革質量的好方法。
3.3教學效益評價
效益就是效果和利益。教學效益是指教學改革取得的教學效果。教學效益評價是對教學改革總體做出經(jīng)濟性價值評斷,即對改革過程和改革成果的有效性作評價,重點對體育教學改革的內容與方法進行深層的剖析、檢測,對體育教學改革所產(chǎn)生的功能與效用做出科學性的評判,找出體育教學改革中的不足,推動體育教學改革健康發(fā)展,使改革過程與結果,都取得最大的效能。
4.提升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的對策分析
4.1加強體育課程的合理設置
(1)確定體育課的層次性。對于大學生而言,其基本上都具有非常強的自主性與分析性,并且還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與文化知識,所以,要想有效提升公共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就要加強對大學生個性特點的了解與掌握。在設置體育課程的時候,一定要按照相應的層次展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大學生越來越關注體育賽事,并且對自身的健康要求也在逐漸提高,這也成為了學習理論知識的動機。與此同時,大學生還可以利用自身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與智能水平,在理論學習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加深相應的理解與掌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fā),促進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且達到相互轉化的目的。
(2)有效結合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在公共體育課教學中,為了達到終身體育這一教學目標,一定要加強對課外體育教育的開發(f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不僅可以達到教學的目的,還可以活躍教學氛圍。與此同時,通過開展相關的課外體育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放松,進而樹立學習的信心,培養(yǎng)一定的交際能力,提高群體意識,進一步提高素質教育。在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時候,教師一定要適當?shù)亟o予指導,這樣才可以更加鞏固教學質量。
4.2樹立正確觀念,創(chuàng)新學生認知態(tài)度
創(chuàng)新學生的認知態(tài)度,教師就要在體育的教學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端正學生對體育教學實踐的態(tài)度,將體育鍛煉變?yōu)閷W生的自覺實踐,當成學生自己將來生活和工作的一項內容。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認識體育教學與學習,學習缺乏積極性,存在厭學情緒。所以,教師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新學生的認知態(tài)度,強化學生對體育課的認知,積極引導學生對體育產(chǎn)生興趣和愛好。教師可以采取耐心細致的溝通、圖文并茂的講解等方式,也可以通過體育相關內容的講座、論壇等形式,加強體育課的宣傳,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熟知體育課的功能以及體育鍛煉對成長成才和促進自我完善發(fā)展。通過樹立正確的觀念,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進一步促進學生養(yǎng)成科學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
4.3因材施教,創(chuàng)新教學目標
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生長發(fā)育條件、愛好興趣,其在知識接受快慢、身體素質好壞和運動技巧是否靈活等方面也不同,因此,教師的體育課教學過程中,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教學內容和實踐強度要進行合理的安排。比如在跳高教學中,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就能跳的高,但身體素質不好的學生就不能跳出好的成績。此時,教師就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身體素質好的學生提高高度,提高技術方面的要求;對身體素質差的學生降低高度,多進行輔助指導與學生的誘導練習,態(tài)度要和藹,要不時的進行鼓勵,要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并進行鼓勵,對小小的進步隨時予以肯定,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與鍛煉的積極主動性,保證學生沒有厭學體育情緒的產(chǎn)生。
4.4按照時代要求,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
當前,高校體育的教材內容在深度與廣度方面存在問題,缺乏針對性與實效性,只是在訓練項目與課堂內容作了簡單的調整。當前的體育課教學大綱,從小學階段到大學階段的教學內容有很多的重復,這大大影響了學生學習對體育的興趣。尤其在大學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已經(jīng)成熟,形成了綜合的體育價值觀,學生們興趣廣泛、追求課目的實效性。為滿足學生廣泛的興趣需求和實效要求,高校體育課在項目訓練的設置和課堂教學的搭配就必須做調整,依據(jù)學生的需求,提供各式各樣的項目,做出靈活安排。同時,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體育項目逐漸納入了社交場合,比如當前流行的網(wǎng)球、保齡球、瑜珈等,學生不僅具有濃烈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對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后大有好處,高校要積極推廣。
4.5采用不同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要想獲得教學成功,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培養(yǎng)學生濃烈的學習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在高校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采用呆板、機械的教學方法,學生勢必會產(chǎn)生反感、厭學的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如果教師采用科學、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就會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將教材內容生動形象、精練的教授給學生,并依據(jù)課堂的實際要求,結合有趣的故事,就會產(chǎn)生別有生面的課堂局面。此外,高校學生好勝心比較強,興奮易轉移,教師可創(chuàng)新的采用競賽性教學方法,例如中長跑項目教學,如果教師一直沿用常見的教學方法,學生就不會興趣盎然,如果變換教學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追逐跑、接力跑、分組對抗賽等教學方法,就會增加學生的課堂興趣,提高學生實踐情緒。所以說,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就能增強教學過程的吸引力。
綜上所述,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的發(fā)展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而與時俱進的,不同的時期,其發(fā)展面臨的問題不同,但是作為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對于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和體育鍛煉行為的養(yǎng)成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這些問題,必須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特別是體育教師的智慧,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的穩(wěn)定、科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謝芳,王建民,顏維寶,劉茂昌,朱忠鋒.高師體育院(系)實踐教學資源開發(fā)途徑及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7).
[2]王穎,姚蕓.高校體育課創(chuàng)新教育的初步構想[J].才智,2009(3).
[3]梁昌蓮.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思考[J].中國體育科技,2010(4).
[4]楊靜.普通高校體育課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設計[J].體育科技,2010(4).
[5]謝志斌.對新時期高校體育課改革的分析與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6).
[6]張學林.關于高校體育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研究[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
[7]陳波,于樓成,郭偉平.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探討[J].湖北體育科技.2011(05).
[8]于奎龍,吳長穩(wěn).“陽光體育運動”視角下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3).
[9]楊劍,周亞芹.構建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保障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