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珍
【摘要】新課改下的中職政治課尤其注重“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中職政治課對于中職生來說是一門道德思想課,基于中職生即將面臨社會生活的現實,在中職政治中采用貼近生活現實的教學方式,是中職教育實踐的需要,也是中職生社會能力完善發(fā)展的基石。
【關鍵詞】中職政治 ?生活化教學 ?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077-01
一、中職政治生活化教學概念簡述
中職政治生活化教學是指,在政治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fā),聯系生活講政治,把生活問題政治化,政治問題生活化。簡而言之即是,在政治教學中貫徹“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為生活服務”的教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能夠使學生運用政治經濟哲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體政治的趣味和魅力。
二、中職政治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生活化教學在中職政治中的運用,有著現實的必要性:首先,生活化教學具有一定的文化理論基礎,國內外不乏著名的教育學家都曾提出過“教育源于生活”的思想理論,最具有代表意義的便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
正所謂文化無國界,縱觀國內外的生活化教育理論,其精髓都具有顯著的統一性,即是都認為“課堂教學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生活既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又是課堂教學的歸宿,課堂教學只有立足于社會生活,才能避免教學脫離實際。
其次,是學生社會屬性發(fā)展的需要,中職政治課的開設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而這恰恰是生活化教學的價值所在,在前文中筆者已提到,人類文化的多元性,要求政治教學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繼承文化和運用文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形成完善的獨具人格魅力的精神世界。
再次,實現政治教學生活化,同樣是新課改下政治課教學內容的需要,政治知識并不是懸空在生活內容之上的“空中樓閣”,它是來源于生活并實踐于生活的學科,只有讓知識成為學生的生活向導,才能真正實現政治思想的教育意義。
三、中職政治生活化教學實施途徑
(一)以興趣為引導 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
學生學習的興趣來源于對知識的親切感,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為內容開展政治課,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在興趣的引導下可以使課堂授課的空間更加深遠和寬廣。
教師課堂授課變得如同與大家開座談會一般,課堂氣氛不再是緊張和嚴肅,而是彌漫著輕松與和諧,這樣的生活化教學方式,首先在情感影響上給學生打了一針“放松劑”,而情緒上的輕松是興趣培養(yǎng)的主要因素。
簡舉一例,如在講授“奉獻與人生”一節(jié)時,筆者首先讓學生欣賞由韋唯演唱的歌曲《愛的奉獻》,極富有感染力的音樂效果使學生很快沉浸在音樂營造的“大愛”環(huán)境中,接著,筆者播放了汶川大地震時的感人畫面,并由此為切入點,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表述自己所為或者耳聞的有關地震后社會各界賑災的先進事跡……,從而進入本章節(jié)知識的講述。
(二)以民主為原則 實現教學活動生活化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印象永遠是高高在上的,課堂上三尺講臺拉開的不僅僅是空間上與學生的距離,更是老師和學生心靈上的互通。因此筆者認為,以新課改教學目標為任務的新型教學模式,首先要改進師生之間的疏離感,使課堂教學變得輕松自如富有人情味,使學生在民主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中,感受到學習之外的溫暖。
比如在講授“全面奔小康”一課時,教師可以模仿談話類節(jié)目“實話實說”的現場,開辟一定范圍的空間,把椅子擺設成半圓形,讓學生圍坐在周圍,并分組設嘉賓,老師當主持人采訪現場“嘉賓”,與“嘉賓”暢談百姓生活的新氣象,并引導發(fā)言,中職生該如何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等等。
(三)以實踐為目的 體驗課后探究生活化
課后探究生活是生活化中職政治教學的重要延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總歸是理論意義上的,真正的生活化實踐才能實現教學生活化的內涵伸展,古語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于政治教學來說,脫離社會實踐的傳統書面教學,已不適應于現代化教育教學的發(fā)展,所以筆者格外注重,對學生課余生活的生活化實踐安排。
如在講授完《多彩的消費》一課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開展居住地周圍的菜市場、超市或是商場的采訪和調查活動,觀察市民綠色消費意識的現狀,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并找出原因,最后以書面方案形式匯報給老師,通過學生的調查實踐,會發(fā)現很多具有價值的方案建議,比如有的學生建議在食堂和學校小賣部設立綠色監(jiān)督崗,有的建議在校園內張貼標語和宣傳畫,倡導“一紙兩面用”,還有的學生倡導“騎自行車綠色出行”等等。
四、結語
終上所述,在中職政治課中開展生活化教學,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及成長都有深遠的意義,如今生活化教學模式已成為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典型體現,但在實踐中,還需要教育者們心懷“路漫漫其修遠兮”的謙卑與嚴謹治學態(tài)度,“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馮金霞.中職學校德育課生活化教學探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年12月
[2]李佳佳.淺議“教學回歸生活世界”[J].考試周刊.2012年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