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飛
摘要:長期以來,政治學科理論性強、抽象性強的特點制約了我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初中課堂教學中,政治課教學也不像其他學科那樣深受學生的喜歡,因此處于被忽視的地位。本文針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寓教于學的應用進行分析討論,以其促進初中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
關鍵詞:初中教學 思想品德教學 寓教于學 應用
在初中教育中開展思想品德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道德觀念及高尚得到的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目前思想品德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滯后,嚴重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大多數(shù)的學校對學生思想品德重視度普遍偏低。而“寓教于學”便是克服這一現(xiàn)象的良好辦法之一。
一、寓教于學的思想品德教學理念
從本質上來說,“寓教于學”是一種科學合理的教學理念,同時這種理念在開展思想品德教學活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向學生傳授知識只是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之一,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意識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是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例如,地溝油的產(chǎn)生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有的專家曾判斷過,地溝油的研究者至少是博士學位的高學歷者,否則是無法研究出來的。也就是說這些高學歷的人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價值,不顧自己的社會公德,做出違法犯罪的行為。而思想品德的教學,對于學生而言就是幫助其樹立正確的社會公德、道德觀念等,因此寓教于學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此外,將寓教于學作為教學理念,還要求教師不僅擁有正確的認識,而且還必須具備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如果連教師都沒有對寓教于學有著正確的認知或者是自身無法遵守,那么將也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在學生中作出一個榜樣。而對于學生來說,能否將教師傳授的知識進行聽取及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也是一項難題。雖然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與學緊密相連,但是想要使兩者有效的綜合作用于學生,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同時,將思想或道理傳遞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也需要教學理念的傳遞。因此,寓教于學雖然只是一種教學理念,但是在實施的時候,不僅有一定的難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寓教于學的應用分析
如何將寓教于學應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是我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重要課題。對此,本文將進行實例分析。
在開展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關于價值觀與人生觀時,首先,就需要向學生說明兩者的基本定義。但是在說明的時候,教師需要用比較生動形象的語言,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定義及印象;其次,教師在分析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時候,可以采用舉例分析的教學手段。先分析一位學生都比較熟悉的名人,比如雷鋒,教師可以介紹雷鋒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雷鋒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卻活得非常有價值,終其一生都在為人民服務。同時,教師還可以舉出一個反面事例進行對比,例如,地溝油事件。對此,教師可以用嚴厲的詞語進行斥責,雖然地溝油的研究者擁有高學歷,但是卻沒有最基本的道德意識和人格,從而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然后教師向學生分析事件形成的原因。由于我國實行的應試教育制度,一直都是以分數(shù)來評判學生的優(yōu)劣,重視學生的知識,忽略學生的基本道德。然而這是一種誤區(qū),一個人即使再聰慧,若沒有基本的道德也只會對社會造成威脅。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此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講述自己比較崇拜的人物以及原因,教師在學生陳述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否正確,如若偏離,教師還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
寓教于學不僅需要向學生進行案例分析,還需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就某個觀念或某個事件,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討論,讓學生充分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或意見。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地位,無法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意見,從而使得教學質量偏低。教師加強課堂的互動機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從而促進了寓教于學的實現(xiàn)??偠灾?,寓教于學不僅需要案例分析,還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否則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三、結束語
教學目標不僅僅是向學生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寓教于學作為一種比較科學合理的教學理念,能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出相應的作用。對于教師來說,不僅需要形成正確的教學理念,還需要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向學生進行分析,從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實現(xiàn)寓教于學的最終目的??傊?,將寓教于學有效地應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無論是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還是學生道德觀的培養(yǎng)都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愛芬.探究寓教于學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2,(29):206-207.
[2]李華香.“情理趣”與思想品德教學——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法初探[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2,(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