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云
摘要:要加強與完善學生對作文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正確對待與解決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三個突出問題:第一,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能主動地寫,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第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與思考的習慣;第三,要加強學生的寫作技能與寫作方法的訓練,讓學生真正地知道如何去表達,如何去寫作。
關鍵詞:語文教學 作文教學 實效性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綜合性反饋,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學生對語文教學的興趣與知識能力水平。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一線中,我不斷總結了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教師要想通過自己的教學設計,進一步加強與完善學生對于作文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正確對待與解決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三個突出問題:第一,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能主動的寫,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與文字記錄下學生的生活點滴與內(nèi)心感受;第二,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與思考的習慣,作文教學要求學生能主動的思考與記錄生活中的點滴與內(nèi)心的感受,只有學生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才能使學生在作文時有素材,有東西可以寫。第三,要加強學生的寫作技能與寫作方法的訓練,學生能夠通過寫作方法與技能的正確運用,正確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讓學生真正地知道如何去表達,如何去寫作。
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從內(nèi)心真正地喜歡寫作
在語文課堂教學不斷轉變教學模式的今天,作為一名多年來一直奮斗在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使自己有廣博的語文知識,還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學技能,使自己掌握高超的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用自己的修養(yǎng)與素質(zhì)讓學生信服。作為一然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我們還應該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與和善、陽光、豐富而積極向上的情感,用教師這種無私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學生,讓他們在生活與學習中能把教師作為自己的朋友,對教師敞開他們的心扉,接受教師、接受教師對他們的教育。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人格,對學生要信任,用教師積極的情感與滿腔的熱情去公正的對待每一名學生,讓學生在一個相對較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積極、主動的去學習。
學生內(nèi)在興趣的培養(yǎng),是一切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保障,作文教學也是一樣。學生對作文學習的興趣是學生寫作的動力所在,因此要想提高作文教學,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選擇適合學生發(fā)展,學生喜愛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更多的關注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對于作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于作文。首先,要培養(yǎng)起學生對作文教學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賞識教育,捕捉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閃光點,對他們在寫作學習上所取得的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努力學習所取得的認可與成功。其次,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開展好課外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豐富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與自身體驗,開展好系列的語文課外活動,如故事會、表演課本劇、舉行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語文課外活動,利用這些活動豐富而有趣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這種受學生歡迎的課外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熱情。最后,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突出學生創(chuàng)作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作文評改的主人。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而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同樣的重要作用,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抓好了學生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與人生體驗,自己主動去閱讀,學會閱讀,才能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習習作方法,才能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才會寫出高水平的文章。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好學生開展開放性的作文訓練,給學生自由的寫作空間,在進行這種作文訓練時,教師要有效結合教師評價、學生自評與互評的綜合評價方式,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作文評價中去,在這個評價的過程中,每一名學生都是作文習作的評價者,同是又是被評價者,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每個學生學習都處在主動的狀態(tài),學生還能通過這種自我的評價與診斷,看到自己在作文習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也能在與別人的交流中看到他人的長處,從而共賞互評,清楚地看到自己在作文學習技能掌握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時不斷吸取別人作文技能方面的長處,使自己的作文能力得到更高的提升。
二、教師要通過教學實踐,引導學生積累材料,學會習作的技能,掌握習作的方法
學習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充分挖掘?qū)W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認識觀察生活,記錄生活中的點滴與內(nèi)心感受,養(yǎng)成學生認真寫日記的良好的習作習慣。生活是一切知識產(chǎn)生的源頭,生活也是應用一切知識的最終場地。作文教學也是一樣,它是扎根于我們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土壤之中,也只有這樣的作文教學才會完成作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才會取得作文教學的最終成功。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積極地指導學生去觀察身邊的一切事物,有針對性地要求學生去觀察自然與社會的現(xiàn)象,并把所觀察到的記錄下來,寫下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讓學生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養(yǎng)成學生善于觀察與記錄周圍事物與身邊現(xiàn)象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把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和聽到的及時記錄在自己的日記本中,這樣長期的堅持,必定為學生積累取之不盡的寫作素材,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與寫作技巧,讓學生能提筆有所思,提筆有所寫。
教師要鼓勵學生廣泛接觸社會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全面了解社會的發(fā)展與社會上的各種現(xiàn)實現(xiàn)象,不斷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并對各種社會現(xiàn)象形成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學生通過這種對社會的接觸,能更加熟悉現(xiàn)實的生活,更加深入地了解一切自然的現(xiàn)象與規(guī)律,能夠更多的認識新的事物,的社會現(xiàn)象與生活現(xiàn)象,從而使學生在作文練習時能夠針對生活現(xiàn)象與社會問題寫出內(nèi)心的感受,使作文教學得到完美的升華。讓學生主動把自己的作文習作與別人分享,這種交流欣賞的教學形式對于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幫助,因為這種師生或?qū)W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與情感在交流與分享中會產(chǎn)生相互的碰撞,從而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熱情與作文創(chuàng)作的靈感,使學生對作文教學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主動去進行習作能力的訓練與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處理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才會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才會最大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教的“動機”與學生學的“效果”與教師對學生寫作實際水平的分析與判斷是密不可分的,教師要有效地針對學生在作文訓練中“不知道怎樣寫”的實際問題為學生的作文指點迷津,力求做到課堂教學中作文教學的實效性,做到教師教有所成,學生學有所得。讓學生在作文時能根據(jù)具體的材料去揭示正確的觀點,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讓文章的創(chuàng)作抓住寫作要領,正確表達情感,褒貶得當,避免學生的作文泛泛而談,沒有明確的觀點,使文章顯得單薄無力,毫無亮點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