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慶燕
【關鍵詞】 心理問題;統(tǒng)計;素質;家庭
背景;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8—0032—02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落實各級部門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2005年深圳市在廣東省率先創(chuàng)辦了“福田區(qū)青少年心理發(fā)展中心”,由專業(yè)心理老師利用業(yè)余時間值班接聽熱線電話,開展心理咨詢,義務為有心理需求的學生和家長提供發(fā)展性心理輔導和幫助。現將來中心電話咨詢和面談咨詢的人員進行統(tǒng)計分析,試圖尋求求助學生的基本特征、他們在成長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出現各種心理行為問題的原因,從而使學校心理輔導工作更有針對性和指導性,也使心理研究工作更有方向性。
一、基本情況
1.咨詢人數年級統(tǒng)計情況。共計1634人在中心進行過咨詢,其中學前兒童占1.3%,小學、初中、高中學生分別占62.9%,29.7%和6.2%,且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人數最多,分別占21.2%和14.3.%。這與學生進入新學校,適應新學習有很大關系??傮w上,隨著年級的升高,咨詢人數呈遞減狀況,小學低年級人數最多,這并不一定表示小學低年級學生心理問題多,可能反映了小學低年段的學生家長更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2.咨詢人數性別統(tǒng)計情況。在所咨詢人數中,男性1111人,女性523人。男性的比例遠遠大于女性,接近于女性的兩倍。這可能與傳統(tǒng)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有關。通常,男孩子比女孩子調皮、叛逆,更容易受到父母的管制,從而也更容易出現各種問題。
3.求助方式分類統(tǒng)計情況。在求助方式上,電話咨詢1104人,面談咨詢530人,這主要源于電話咨詢簡單,對于心理問題不嚴重的孩子或孩子成長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家長或學生本人通常采取這種方式。對于比較復雜,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孩子,咨詢人員會建議家長進行面談咨詢,或建議去專門的精神醫(yī)院進行治療。
4.求助者分類統(tǒng)計情況?!爸行摹钡淖稍儗ο笾饕獮閮和颓嗌倌陮W生,當學生有各種問題和不適應時,由誰來進行求助?統(tǒng)計結果表明,在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由他人(父母或親戚)求助的比例分別為93.3%、76%和61.8%。這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年級的升高,孩子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增強,對于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惑,逐漸由他人求助轉向本人親自求助。
二、咨詢內容的分類統(tǒng)計情況
根據咨詢的主要問題,我們對咨詢內容進行了分類。主要包括:學業(yè)問題、行為問題、個性情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和其他問題(如神經衰弱、強迫癥、自閉癥等)。統(tǒng)計結果反映出,學習問占49.4%,行為問題占35.2%,個性、情緒問題占23.8%,人際關系問題占15.3%,其他問題占13.1%(統(tǒng)計結果中包含咨詢多項的內容),其中其他問題中,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約占到了10%。從咨詢內容分布情況看,以學習問題為首要問題的求助者最多,這說明學生及家長對學習問題的極大關注;其他依次為學生的行為問題、個性與情緒問題和人際交往問題。
三、家庭背景因素與中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的相關分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往往只注重子女身體的生長,關注智力的開發(fā),而忽視無形的心理健康成長。家長工作忙碌,忽視兒童正常的心理需要,缺乏必要的親子溝通和相互理解,教育不當,過分保護或過分要求、嚴厲懲罰都是造成兒童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為了進一步了解家庭因素與孩子心理問題之間的關系,我們將求助者的家庭背景因素與孩子的心理問題進行了X2檢驗。結果反映出,家庭中父母離異或重組家庭、家庭中親子關系緊張、家長情緒化、家長教育觀念不一致及孩子幼時與父母分離均與孩子的心理問題存在顯著相關。
四、討論與分析
1.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的現狀。本研究揭示,中心咨詢學生的基本情況為:總體上,從年級看,隨著年級的升高,咨詢人數呈遞減狀況,其中小學一年級和初一咨詢人數最多;從性別看,男生的咨詢人數多于女生,接近于女生的2倍;從咨詢方式上看,以電話咨詢?yōu)橹?,面談咨詢?yōu)檩o;從求助者來看,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主要由家長來求助,高年級的孩子,主要由學生本人來求助。
2.兒童、青少年主要心理行為問題的表現及原因分析。
(1)學習問題。學習問題是學齡兒童的主要心理問題。很多兒童上小學后,由于種種原因,易出現適應不良。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厭學等。本研究中,在所有咨詢的問題中,學習問題占到了49.4%,男性的人數接近女性的兩倍。其中,小學一年級和初一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在這兩個年級,對學生進行入學后的正確引導,讓他們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非常重要。
(2)注意力缺陷與多動障礙。多動癥是兒童最普遍最復雜的心理障礙之一。多動癥對兒童的學習、人格、心理健康、同伴交往、親子交往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本研究中,在求助者中,兒童多動癥的比例約為10%,這些兒童多數在學校里學習成績差,同伴關系不良。因此,對這部分兒童的教育和心理干預是今后我們需要重點研究和關注的問題。
(3)行為問題。行為問題主要表現為偷竊、經常性打架、說謊、罵人、擾亂課堂秩序、多次離家出走、逃學、任性、攻擊和破壞行為、網癮等。行為問題主要發(fā)生在初中年齡段,這一階段,主要由于進入青春期后,孩子在生理方面的巨大變化,使他們情緒較為敏感,行為上易沖動,這往往引起家長的過度反應。因此應重視青春前期和青春期心理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4)情緒問題。情緒問題主要包括焦慮、抑郁、孤僻、不良行為習慣,如啃咬指甲、遺尿、口吃、偏食等問題。情緒與身心健康密切相關,積極的情緒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極的情緒易產生心身疾病。情緒問題是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青少年因自身的發(fā)展特征和外界的影響,如家長和教師的忽視、壓抑和不公平、學習考試壓力以及由交友引起的情緒不穩(wěn)定、焦慮、抑郁和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并不少見。
3.家庭因素與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相關分析。本研究結果表明,家庭中父母離異、親子關系緊張、家長情緒化、家長教育觀念不一致以及孩子幼時與父母分離均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研究發(fā)現,早期母子情感關系建立不當,或早期母子情感剝奪等,易導致兒童日后的心理問題。家庭關系緊張、父母不和或離異、父母責任角色擔當不良等都會給兒童青少年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另外,穩(wěn)定單親或者雙親家庭中的孩子們比那些在不穩(wěn)定單親家庭或者雙親家庭中的孩子更少患行為問題。健全完整的家庭結構對學齡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深圳作為全國最大的移民城市,很多務工人員將子女接到深圳上學,這些孩子來深圳后,缺乏熟悉的伙伴,加之文化環(huán)境、生活習慣及教學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他們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面臨諸多問題。因此,為了子女的健康成長,家長應主動與學校溝通,了解其心理健康狀況,將子女心理健康作為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采用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五、提升兒童、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對策與建議
1.創(chuàng)設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家庭對學生行為問題的發(fā)生有重要影響,必須重視家庭因素的作用。家庭是兒童主要的生活環(huán)境,兒童的行為模式受父母、家庭成員相互作用影響,家庭環(huán)境、父母文化素質、親子關系和教養(yǎng)方式等,都會對兒童的心理產生深遠的影響。
2.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校環(huán)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一是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二是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jié)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發(fā)展的能力。本研究表明,首先,小學一年級和初一這兩個年級,因孩子面臨對新學校的適應問題,這是孩子心理行為問題表現集中的兩個年級,因此,學校應加強對這兩個年級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男孩的心理行為問題接近女孩的兩倍,我們應重視對男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幫他們解決各種困擾,順利適應學校生活。
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松的良好環(huán)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fā)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社會、學校、家庭要充分認識中小學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家庭為基礎,學校為支點,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及早發(fā)現兒童的心理問題、行為問題,進行科學地干預和主動地疏導,讓孩子能夠健康幸福地成長。
(本文系2013年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學校德育研究專項課題“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質量提升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3JKDY015】)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