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升 蘇劍 黃紀軍 劉培國
摘 要 教風和學風對于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影響。本文分析了國內高校當前在教風和學風方面的共性問題,討論了影響學風的因素,從校園文化、集中整頓與長期培養(yǎng)、激勵與約束機制等方面分析了樹立良好教風與學風的方法和措施,特別探討了教風與學風同步和聯(lián)動建設的問題。
關鍵詞 教風 學風 同步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5.009
Analysis on Typical Methods of Synchronous Constructio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Ethos in Universities
LI Gaosheng, SU Jian, HUANG Jijun, LIU Peiguo
(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73)
Abstract Both the teaching ethos and learning ethos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 schools. Common problems with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thos in universities of our country nowadays are analyzed. Elements that usually influence the learning ethos are discussed.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build good learning and teaching ethos are investigated for the aspects of campus culture, special rectify programs and long term training, as well as mechanism of excitation and constraining, especially about the synchronous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ethos.
Key words teaching ethos; learning ethos; synchronous construction
0 引言
教風與學風是大學建設和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著力點,二者密切相關,反映教職員工的精神面貌。隨著社會經(jīng)濟建設的快速推進,社會文化以及各種新穎的輿論觀點對大學校園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教風和學風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成為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中的重要課題。
目前,高校的本科生均出生于1990年以后,成長于社會形勢與思想觀念發(fā)生快速變化的時代,獨生子女和較為豐厚的物質條件使其具有開放的思想和較強的創(chuàng)新思維。同時,自主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較差,自我意識強,在樹立良好學風方面有更大的難度。
良好的教風對于學風建設具有良好的引導作用,能夠給學生以鼓舞和正能量,有利于推動愛學善學風氣的形成。學風的好壞也對教風起著一定的反作用。為此,本文分析高校當前教風和學風方面的共性問題,探討優(yōu)良學風的建設方法。
1 高校當前教風學風問題剖析
1.1 教風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
教風是指學校里的教師群體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工作作風和處事態(tài)度。近年來,很多高?;蚨嗷蛏俅嬖诮處熃虒W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時間和精力投入不足等問題。有的講課照本宣科,形式古板,內容枯燥;有些人沒把心思放在教書育人上,忙于科研項目、職級晉升等;部分教師上課遲到或提前下課;有的為避免較多學生考試不及格,命題時降低標準,給學生勾劃重點;有的監(jiān)考時對作弊行為視若無睹。部分教師教風研風不嚴,追求卓越思想樹得不牢,學術風氣不正,安于現(xiàn)狀,缺乏奮發(fā)有為的精氣神;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劍的恒心和毅力。教學中心地位樹得不牢,思想上輕視教學,精力上偏離教學,課堂授課質量不高,忽視講臺紀律,不注意加強課堂管理,滿足于照本宣科。不注意跟蹤學術前沿,降低教學考核標準,搞遷就照顧。教書育人意識弱化,與學生感情淡化,只教書不育人,對教學跟蹤問效不夠。
在日益物化的時代,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經(jīng)受著劇烈沖擊。少數(shù)教師不能專注教學科研工作,對于教學中的問題缺乏研究,教學態(tài)度不端正,不鉆研業(yè)務和挖掘自身潛力,教育教學水平原地踏步甚至下滑。有些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師生間互動不足;有些講授了多遍的課程,內容更新不及時,達不到常講常新。
課堂授課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將專業(yè)知識加以提煉,以通俗易懂的話語進行闡述,教師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幫助學生形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而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聽課、做筆記、完成作業(yè)和開展實驗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然而,目前教學過程有些環(huán)節(jié)弱化甚至缺失,例如,記筆記改為拷貝多媒體課件,學習報告和作業(yè)簡化,實驗和實習要求不嚴等。此外,青年教師大多擁有博士學位,專業(yè)知識扎實,但在教學方面存在尚待改進的地方。教學經(jīng)驗不足是一個方面,而是不是足夠重視教學以及教風是否純正,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1.2 學風方面的普遍問題
學風是指學生群體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和學習行為。當前,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態(tài)度不端正,動力不足,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相當多的時間花在休閑娛樂方面;有的學生認為讀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經(jīng)常遲到、早退甚至曠課,但學校本著教書育人的目的不給予處分,導致學生越發(fā)放縱。部分學生作風浮躁,認為學分制只要考試通過就行,不上課無關緊要。有的誠信意識薄弱,考試舞弊行為嚴重。
此外,很多獨生子女學生自我意識強,渴望成功但缺乏吃苦精神,有學習意向但不具備自我約束能力。有些學生專業(yè)學習不夠深入,不能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部分學生缺乏鉆研問題的熱情和能力,沒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少數(shù)學生存在厭學心理,做作業(yè)時避難就易,實踐課抄襲實驗報告。上課不認真聽講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相當一部分課堂出現(xiàn)沉默癥,即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沒有回應,不認真聽講,或自顧翻書,或作沉思狀,有的在讀雜志,吃東西,玩游戲,發(fā)短信,或干脆埋頭大睡。
部分學生沒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習目的不明確。很多學生片面地認為“提高綜合能力”最重要,熱衷于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加入社團,忙比賽,搞交際,練舞蹈,做生意,學業(yè)上不思進取,真正的能力沒有增強,荒廢了學業(yè)。
1.3 影響高校學風的因素分析
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脫離了高中時期有老師密集督促的管理模式,沒能快速樹立學習目標,學習勁頭不足。部分同學的高校入學志愿受限于高考分數(shù)或家長意愿,錄取的學?;驅I(yè)不滿意,這山望著那山高,希望轉到其它專業(yè)。想法受挫后,學習動力不足,影響了良好學風的形成。
在市場經(jīng)濟大環(huán)境下,社會不良風氣侵蝕著校園。學生通過多種傳媒接觸到一些消極和負面信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型到大眾教育,大學畢業(yè)生在就業(yè)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難,可能會產(chǎn)生片面的認識或消極情緒。大學生沒有進行過社會實踐,當不良的社會輿論作用于他們時,思想開始搖擺不定,價值取向出現(xiàn)偏差,產(chǎn)生錯誤認識,反映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上,就會造成學風的畸形發(fā)展。
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老師授課的風格、水平以及對考試和考核的要求,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動力。部分老師為了圖省事,避免補考,在考試命題和閱卷方面主動放水,降低要求,這也助長了學生不上課、不聽課的風氣。教學活動中的這些現(xiàn)象都嚴重影響著學風建設。
2 純正教風和凈化學風的典型舉措
學風建設是一項復雜工程,良好學風的形成和保持與學生、教師和學校的有機互動密不可分。學校的管理方法、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
2.1 以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引領教風學風
校園文化是高校的文化氣氛和精神環(huán)境,不但包括校園景觀、建筑、綠化等內容,也包括校風、學風等抽象內容。校園文化具有引導價值觀、陶冶情操等作用,學風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促進學風建設的重要途徑。校園文化建設要以育人為目的,大力宣傳辦學思路,凝練辦學精神。加強育人環(huán)境建設,重視發(fā)揮校園環(huán)境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建設人文校園,營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圍。進一步開展以創(chuàng)建學習型、創(chuàng)新型校園為目標的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倡導教師自覺遵守行為規(guī)范,強化管理育人意識,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以高尚的情操塑造學生,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氛圍。
2.2 集中教育整頓與長期培養(yǎng)相結合
要想建設和保持良好的教風、學風,不能僅依靠和風細雨的思想政治教育,而需要輔以暴風驟雨式的作風整頓。開展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整風活動,重在查找問題,著力整改落實。
整頓學風可從狠抓德育工作和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入手。以活動為載體,充分發(fā)揮社團在提高學生素質中的主導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整頓活動要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載體,提高成效。要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和集中整改,穩(wěn)步推進。同時,要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形成特色,把整頓活動作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動力。
要根據(jù)教風、學風的不同特點,確定重點活動內容和擬解決的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要加強對活動的督導,著重督查教師的工作進展、工作質量等方面,定期通報活動動態(tài)和督查結果,確保扎實推進。
2.3 適當合理而面向現(xiàn)實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對于大學來說,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人才培養(yǎng),不但需要打造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而且需要吸引高質量的學生資源。與此同時,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將高水平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也是一項緊迫的任務。這方面的工作,有賴于建立合理而面向現(xiàn)實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對教師要給予合理的激勵,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對學生要提出適當?shù)募s束。
在對教師的管理過程中,空洞的說教必將收效甚微,有實效的制度設計才是重點。不少教師持有“教學主要靠良心”這樣的消極觀點,重要原因是學校在管理中缺乏對教學投入的合理回饋。
激勵制度和約束制度是對于大學教師和學生管理規(guī)章的兩個重要方面。前者側重于引導,以實際收益和物質與精神回報來提高教和學的積極性;后者側重于限制,明確指出不可為之處并給出違反之后的懲罰措施。我們倡導構建聯(lián)動的教風和學風機制。具體來說,以約束性制度確定行為規(guī)范并跟蹤和監(jiān)督以保證實施效果。制定規(guī)范較易,但過程管控代價高;與此同時,將激勵性制度的目標細化,充分利用其管理成本低的優(yōu)勢,制定科學的量化準則。教學管理實踐中,將激勵和約束的使用有機結合起來實施。
教學活動是一種帶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機械的約束只能保證完成基本任務,難以激發(fā)教師的主動性。不斷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著教師的思想,在較為普遍認同的價值觀下,工資待遇的水平能夠反映勞動者的地位和能力。收入水平低的教師,容易產(chǎn)生心理失衡,降低了對工作的認可度。在此情況下,在考慮制度的約束力的前提下,需提高激勵的力度,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動力與壓力相結合,以主動落實為主的制度機制。
對于學生來說,學風的優(yōu)良與否通常體現(xiàn)在對學習的重視程度上。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對大部分同學而言,自覺性的欠缺和與生俱來的惰性的影響客觀存在,需要制度性的監(jiān)督和約束手段,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學風。因此,在兼顧激勵的情況下,應把學風建設著力點落在約束上,建立管理與指導相結合、以約束為主的制度。
2.4 教風與學風同步和聯(lián)動建設
大學的教風和學風建設中,對教師和學生的管理進行聯(lián)動,將約束與激勵機制聯(lián)動,對決策層、執(zhí)行層(下轉第98頁)(上接第18頁)和操作層的各種行為進行聯(lián)動,可有效推動教風和學風建設。
敬業(yè)的教師通常會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講授深奧的專業(yè)知識。這樣的教師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與此相對,責任心不強的教師,其授課可能是機械地完成任務,沒有新意,乏味的教風將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學風建設應從教師做起。一方面應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師德培養(yǎng),倡導從嚴治教的優(yōu)良作風;另一方面要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體系,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更新課程內容,吸收現(xiàn)代科技的新成果與新思想,探索教學新模式和新方法,以良好的教風促進優(yōu)良學風的形成。
3 結論
學校只有抓住教風和學風建設,才能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教師的教風、師德及專業(yè)素質和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影響很大,要緊緊抓住教風建設這項重要工作,帶動學風的好轉和保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改進學風是一項綜合性系統(tǒng)工程,需要教學、管理各環(huán)節(jié)和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對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模式進行改革,使學風建設融教與學、專業(yè)與思想政治為一體,調動各方積極性。實踐中可結合學校特點,多管齊下,同步推進教風和學風建設。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編號:PLA14 2003)和國防科技大學本科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編號:Y20140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李振躍.高等教育教風學風建設的可行性路徑分析[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
[2] 張貴.高校教風與學風建設聯(lián)動機制構建的理念向度及著力點[J].內蒙古財經(jīng)學院學報(綜合版),2012(5).
[3] 張洪方,路燦云.增強高校學風建設實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2(9).
[4] 劉曉青.高校學風建設長效機制新探[J].武夷學院學報,2012(4).
[5] 苑東亮,張建設.高校學風建設的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2012(10).
[6] 蘇國柱.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若干思考[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