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勤 陳云貞 蒙秀堅
(廣西省梧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檢驗科,廣西 梧州 543002)
貧血為人體外周的紅細胞容量降低,比正常范圍的下線還要低,因為對紅細胞的容量測定較為復雜,因此大部分用血紅蛋白的濃度進行代替。具體的劃分指標為:成年女性若血紅蛋白<110 g/L;成年男性的血紅蛋白<120 g/L,孕婦的血紅蛋白<100 g/L,均被稱為貧血[1]。貧血這種病癥較為常見,尤其對于成年女性患者較多,其中在營養(yǎng)不良方面的貧血有巨幼細胞性和缺鐵性兩種,對患者的身體發(fā)育和健康造成較大危害[2]。可針對患者對血液的檢驗進行全面分析,從而確定患者貧血的類型。選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9例貧血患者和正常人員進行血液的分析檢驗,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9例貧血患者和正常人員進行血液的分析檢驗,實驗組89例患者,年齡范圍18~65歲,年齡范圍(36.72±4.29)歲,52例女性,37例男性。對照組有89例健康人員,年齡范圍20~61歲,年齡范圍(37.25±4.62)歲,48例女性,41例男性。兩組人員在基本資料上沒有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會有食欲不振、乏力、頭暈以及在活動過程中有心慌癥狀。
1.2 方法:要求所有人員進行肘靜脈血液的抽取檢驗,劑量為2 mL,將其放置在EDTA-K2的抗凝管中,進行輕輕的顛倒混勻之后,將血液標本在血液細胞的計數(shù)儀中給予細胞分類的技術,并使用相關的配套試劑,記錄各項指標的相關數(shù)值,并對兩組人員的化驗結(jié)果給予比較。
1.3 統(tǒng)計學分析:對本文出現(xiàn)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采用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采用χ2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89例貧血患者進行血液檢驗分析,有11例患者為溶血性貧血,所占比例為12.4%;有8例患者為再生障礙性貧血,所占比例為9.0%;有5例患者為鐵粒幼細胞性貧血,所占比例為5.6%;6例患者為巨幼細胞性貧血,所占比例為6.7%;有20例患者為急性失血性貧血,所占比例為22.5%;有16例患者為缺鐵性貧血,所占比例為18.0%;有17例患者為地中海貧血,所占比例為19.1%;有6例患者為慢性感染,所占比例為6.7%。貧血患者在與正常人員血液的檢驗分析中有較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指標情況見表1。
表1 各類貧血人員和健康人各指標的數(shù)值比例
貧血為一種身體癥狀,并不是一種疾病,很多疾病患者會有貧血的癥狀,如溶血性的貧血、缺鐵性貧血和再生障礙性的貧血較為復雜[3]?;颊哓氀^為常見的原因有:厭食、偏食造成的營養(yǎng)成分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者消耗高多,如大部分的胃切除,慢性的胃腸道炎癥,以及月經(jīng)過多等[4]。很多患者在早期并沒有貧血癥狀,缺鐵程度加重后才有缺血和缺氧的癥狀,給予相應的補鐵治療,可使病情得到明顯的改善。貧血患者會在各個方面都有所表現(xiàn),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上有頭昏、頭痛、多夢、注意力不集中等,皮膚會有蒼白、黃染的癥狀;在呼吸系統(tǒng)上可能很多病情較輕的患者會在活動后出現(xiàn)呼吸較快、心率較快和心悸的癥狀;在消化系統(tǒng)上有食欲減低、腹部脹滿和消化不良的癥狀。對貧血患者的臨床診斷需要根據(jù)血液的各項檢查,在本次對貧血人員和健康人員的血液檢驗中,發(fā)現(xiàn)巨幼細胞性的貧血、溶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慢性感染和地中海的貧血患者在MCV、MCH、MCHC、RDW會表現(xiàn)出不一樣的變化,和身體健康的人員有顯著差異,但是對于失血性的貧血,再生障礙性的貧血和鐵粒幼細胞的貧血在各項指標上并沒有與健康人員產(chǎn)生較大的差異[5]。其中對于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在MCV、MCH、MCHC上有所降低,但是RDW得到升高,這是因為小細胞低色素的貧血,會使患者在外周血象中看到紅細胞的體積變小,很多細胞為體積不均勻,這是因為缺鐵的肖紅細胞和正常體積的紅細胞都存在著。而地中海貧血的患者與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在各項指標的差異上并不太明顯,所以必須采用特異性的其他檢查給予相關鑒別。對于慢性感染的患者會有MCHC和RDW出現(xiàn)升高,而MCH和MCV有所降低,這是單純的小細胞貧血,只是在紅細胞的體積上有所減小,基本不影響血紅蛋白的生成。只有清楚了解患者貧血的類型,才可采取更有效的方法使其得到較好的治療。其中貧血程度較為嚴重,或者心肺功能不全以及老年人要及時輸紅細胞,使貧血的癥狀得到改善,使體內(nèi)的缺氧狀態(tài)有所好轉(zhuǎn)。而急性大量的失血患者要使血容量得到迅速恢復。若其為缺鐵性的貧血,要尋找鐵缺乏的原因,針對患者的病情采取食物或者藥物的補充和治療,盡早使患者貧血的癥狀得到改善。
綜上所述,通過對貧血患者進行血液檢驗,并對MCV、MCH、MCHC、RDW等指標進行詳細分析,可在診斷貧血類型上進行相關證據(jù)的提供,促進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
[1] 丁勇敏,周午瓊.五項生化指標在巨幼細胞性貧血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鑒別價值[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3,27(15):128-129.
[2] 魏蓉,張燕香,曾瑞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血清鐵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24(15):172-173.
[3] 童向民,王劍超,金潔,等.骨髓涂片結(jié)合活檢對血液病診斷的價值[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2,22(14):136-137.
[4] 蔡稔,梁昕,潘莉珍,等.血液學指標在育齡人群地貧篩查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2,23(15):147-148.
[5] 鄧捷,劉新質(zhì),劉穎琳.應用平均紅細胞體積測定法及紅細胞脆性一管定量法篩查地中海貧血[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12,18(15):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