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平 張潤紅 姚德濤 王文慰
(1 安徽省潁上縣紅星鎮(zhèn)衛(wèi)生院,安徽 潁上 236215;2 潁上縣南照中心衛(wèi)生院,安徽 潁上 236214;3 潁上縣潤河鎮(zhèn)衛(wèi)生院,安徽 潁上 236200)
盡管高血壓病已為更多的人重視,但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在基層依然不容樂觀。如何在臨床工作中選用易于為患者接受的方案是當務之急。我院近年選用纈沙坦聯(lián)合小劑量吲噠帕胺取得較好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從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門診初診初治輕中度高血壓患者中抽取60人,均符合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1]1、2級高血壓診斷標準,血壓水平140 mm Hg≤收縮壓(SBP)<180 mm Hg且90 mm Hg≤舒張壓(DBP)<110 mm Hg。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合并其他心臟疾病、肝腎功能不全、慢性肝臟不全、對纈沙坦及吲噠帕胺過敏者。分為兩組:其中纈沙坦組(1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20~73(51±10.3)歲,1級高血壓9例,2級高血壓21例。纈沙坦合用小劑量吲噠帕胺組(2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24~75(52±9.4)歲,1級高血壓11例,2級高血壓19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例、高血壓程度、治療前生化指標均無明顯差異,經統(tǒng)計學處理具有可比性(表1)。
1.2 方法:以上午8:00~9:00測量的坐位SBP和DBP為患者的基線血壓,隨即分為兩組,1組開始服纈沙坦80 mg/d,如4周后,坐位DBP≥90 mm Hg則加倍用量:2組在1組的基礎上加服吲噠帕胺1.25 mg/d,如4周后,坐位DBP≥90 mm Hg則吲噠帕胺改為2.5 mg/d,纈沙坦不加量。8周結束后以上午8:00~9:00測量的坐位血壓為治療后壓值。
1.3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坐位DBP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90 mm Hg)或下降≥20 mm Hg。有效:坐位DBP下降10~20 mm Hg,或未達10 mm Hg,但已降至正常范圍。無效:未達上述標準。
2.1 在治療8周后,已DBP判定療效,在1組中顯效7例,有效16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76.7%;2組中顯效16例,有效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6.7%。兩組療效比較2組優(yōu)于組(P<0.05),見表2。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下降有明顯差異:見表3。
2.3 生化檢查和不良反應:兩組治療前后查學、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糖、血脂、電解質均無明顯改變。兩組不良反應均少:1組頭痛1例,頭暈1例,心悸2例,咳嗽1例;2組頭痛2例,心悸3例,腹部不適1例,均不影響治療,兩組間比較無差異。
表1 兩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s)
注:經統(tǒng)計學處理P>0.05
組別 例數(shù) 男/女 年齡(歲) 基線SBP(mm Hg) 基線DBP(mm Hg) 心率(次/分)1組 30 21/9 51±10.3 156.2±10.1 96.8±5.2 74±10.5 2組 30 19/11 52±9.4 155.4±9.8 98.3±5.7 75±11.2
表2 兩組降壓療效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觀察結果(±s,mm Hg)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觀察結果(±s,mm Hg)
注:每組治療前后相比均有顯著差異(P<0.01),但兩組治療后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血壓指標(坐位mm Hg) 1組 2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SBP 156.2±10.1132.3±9.1155.4±9.8130.1±8.8 DBP 96.8±5.2 83.8±6.3 98.3±5.7 82.5±5.9
高血壓是一種由遺傳易感性和環(huán)境因素影響相互作用產生的長期逐漸進展的慢性疾病。大量縱向資料證實高血壓最終將導致心、腦、腎和血管病變,在我們高血壓的主要直接并發(fā)癥是腦血管病,同時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在隨訪資料中高血壓患者發(fā)生腦血管病約占整個人群腦血管病發(fā)生數(shù)的70%,其中確診高血壓患者腦血管病的相對危險性是正常血壓者的32倍,臨界高血壓也達9倍,而高血壓患者心肌梗死患病率與冠心病發(fā)生率是正常血壓這的2.8倍與3.5倍[2]。而近年也證實降壓治療可降低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風險[3]??梢詼p少患者35%~40%的腦卒中事件,20%~25%的心肌梗死事件,超過50%的心力衰竭事件[4]。使用單一的降壓藥很難使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纈沙坦是一種非肽類血管緊張素Ⅱ(At)受體拮抗劑,它對Ⅰ型受體(At1)有高度選擇性,可競爭性地拮抗而無激動作用,還可抑制AT所介導的腎上腺球細胞釋放醛固酮[5];吲噠帕胺是一種具有鈣拮抗作用和利尿作用的強效、長效降壓藥,可減輕心臟前后負荷達到降壓目的。臨床上運用二藥合用,可以從多種機制上阻斷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達到協(xié)同降壓的目的。臨床也證實二藥合用服務方便、不良反應少,易于患者規(guī)律服用,且降壓效果明顯、平穩(wěn),值得推廣。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J].高血壓雜志,2004,12(6):483.
[2] 吳兆蘇.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流行病學及防治[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3] 許玉韻,胡大一.心血管疾病診療素覽[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66.
[4]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562-1527.
[5]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