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娟 李春輝 崔驪水 張 翰,3
(1.河北大學,保定 100075;2.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29;3.中國計量學院,杭州 310018)
?
正壓法pVTt氣體流量標準裝置的建立*
曹培娟1,2李春輝2崔驪水2張 翰2,3
(1.河北大學,保定 100075;2.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29;3.中國計量學院,杭州 310018)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對已有的負壓法pVTt氣體流量標準裝置進行正壓改造,完成后的新裝置可實現(xiàn)1MPa、86m3/h,2.5MPa、46m3/h下音速噴嘴流出系數(shù)的自動校準。基于標準容器內壓力、溫度測量不確定度的提升,pVTt裝置的擴展不確定度為0.05%(k=2),音速噴嘴流出系數(shù)的不確定度為0.15%(k=2)。采用兩支音速噴嘴對裝置性能進行驗證,流出系數(shù)的重復性不超過0.03%,測量得到的流出系數(shù)與ISO 9300經(jīng)驗公式計算結果一致性良好。
pVTt法氣體流量標準裝置;測量不確定度;音速噴嘴;流出系數(shù)
pVTt氣體流量標準裝置作為實驗室氣體流量計量原級標準已長達40多年[1],用于校準音速噴嘴(簡稱噴嘴)的流出系數(shù)。按噴嘴前滯止壓力的不同,pVTt氣體標準裝置可以分為負壓法(又稱常壓法)和正壓法兩種。負壓法的滯止壓力為1個大氣壓;正壓法采用空氣壓縮機作為動力源,具備不同滯止壓力點的實驗能力,可實現(xiàn)較寬的流量和雷諾數(shù)范圍。
20世紀70年代,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建立了標準容器為26m3的高壓pVTt氣體流量標準裝置,其擴展不確定度為0.09%(k=2)[2];2000年新建了標準容器為34L和677L兩個pVTt氣體流量標準裝置,可實現(xiàn)0.85MPa、4680m3/h測量能力[3]。
2002年日本國家計量院(NMIJ)在對原有的13.4m3的pVTt裝置[4]升級改造為標準容器為11.1m3的高壓pVTt裝置,可實現(xiàn)1MPa、200m3/h的測量能力,其擴展不確定度為0.17%(k=2)[5]。
1986年,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建成國內第一套負壓法pVTt氣體流量裝置,該裝置作為氣體流量的基準裝置,承擔了國內80%以上噴嘴流出系數(shù)的溯源工作。近年來,隨著天然氣用量的增加,社會對正壓下流量計溯源的需求不斷增加。2010年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開始進行pVTt法氣體流量標準裝置的技術升級改造,2014年底完成帶有溫度控制的標準容器100L和2m3的高壓pVTt氣體流量標準裝置,該裝置以Labview為軟件開發(fā)平臺,可在0.2~2.5MPa范圍內,實現(xiàn)1MPa、86m3/h最大流量,2.5MPa、46m3/h最大流量的測量能力。本文重點分析標準容器為2m3的pVTt氣體流量標準裝置的組成及不確定度,并以符合ISO 9300標準的兩支噴嘴對裝置的重復性及復現(xiàn)性進行驗證。
正壓pVTt氣體流量標準裝置主要由氣源部分、標準容器部分、壓力及溫度測量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管路部分等組成,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tǒng)原理圖
1.1 氣源部分
氣源部分主要由兩臺空氣壓縮機、兩臺過濾器、儲氣系統(tǒng)及調壓系統(tǒng)組成。儲氣系統(tǒng)由2個10m3一級儲氣罐和2個7.5m3二級儲氣罐組成,其最大耐壓分別為11MPa和5MPa。調壓系統(tǒng)由4個一級減壓閥和6個二級減壓閥組成,分別位于一、二級儲氣罐出口,實現(xiàn)試驗所需的穩(wěn)定壓力。
1.2 標準容器
標準容器是pVTt氣體流量標準裝置的核心組成部分,直接影響音速噴嘴流出系數(shù)的校準,本裝置標準容器標稱值分別為100L、2m3。100L標準容器由2根直徑200mm,長1.6m的管道連通制成;2m3標準容器由4根直徑500mm,長2.5m的管道連通而成。兩種標準容器外壁均設有50mm的恒溫水夾層,循環(huán)的恒溫水通過夾層實現(xiàn)標準容器內溫度的穩(wěn)定。
1.3 壓力及溫度測量部分
裝置壓力測量主要涉及噴嘴滯止壓力、標準容器內壓力和附加體積壓力測量。系統(tǒng)設置4臺雙量程高精度絕壓表,用以測量100L與2m3音速噴嘴滯止壓力;6臺高精度絕壓表,2臺位于2m3標準容器內,2臺位于100L標準容器內,2臺用于測量100L和2m3檢定管路附加體積。
裝置共設置18支Pt 100鉑電阻溫度計,采用Keithley 2700多通道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對溫度進行測量。10支位于2m3標準容器內;4支位于100L系統(tǒng)的標準容器內;4支分別位于音速噴嘴入口處。
1.4 控制系統(tǒng)
裝置以Labview為軟件開發(fā)平臺,通過軟件控制硬件,基本實現(xiàn)自動化操作。軟件設計主要包括上位機軟件設計、下位機PLC控制及采集軟件的設計。上位機軟件設計以Labview為軟件開發(fā)平臺,實現(xiàn)人機交互,現(xiàn)場傳感器數(shù)據(jù)采集,顯示和存儲,控制檢定流程等。下位機軟件開發(fā)采用西門子可編程控制器s7-200,實現(xiàn)對現(xiàn)場氣動閥和三通閥的開關控制。
1.5 檢定管路部分
2m3和100L pVTt氣體流量標準裝置檢定管路的口徑分別為DN 80和DN 25,各設有一個被檢臺位,采用氣動夾具,便于噴嘴的拆卸。檢定管路與標準容器通過三通閥連接,三通閥另一端通過消聲器與大氣相通。
pVTt氣體流量標準裝置測量通過噴嘴的實際質量流量為:
(1)
式中:qm為通過噴嘴的實際質量流量;V為20℃下標準容器的基本容積;t為進氣時間;pi、pf分別為進氣前、后標準容器內空氣的絕對壓力;Ti、Tf分別為進氣前、后標準容器內空氣的熱力學溫度;zi、zf分別為進氣前、后標準容器內空氣的氣體壓縮系數(shù);Δm為附加質量;Δt為開關時間;a為標準容器材料的線膨脹系數(shù);θ為標準容器壁面溫度。
根據(jù)式(1),原有2m3pVTt裝置的擴展不確定度為0.07%(k=2)[7]。改造完成后的高壓pVTt氣體流量標準裝置對壓力、溫度測量部分進行優(yōu)化改造,不確定度為0.05%(k=2)。
1)壓力測量的提升
選用高精度壓力測量儀表,通過對壓力表測得值的分段擬合修正,將壓力測量不確定度由原來滿量程的0.01%下降為讀數(shù)的0.0089%。
2)溫度測量的提升
對三種不同測量速度模式,不同延時時間下,對Keithley2700多通道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的測試結果表明:采用SLOW模式、延時50ms情況下,其不確定度可由原來的50mK(k=2)降低到30mK(k=2)。此外,將原有各分項代數(shù)相加的保守處理方式調整為各分項平方和根。最終,將溫度測量不確定度由原來的89mK(k=2)降低到50mK(k=2)。
3.1 音速噴嘴
按照ISO9300要求,加工喉部直徑為12.444mm和9.086mm的兩支音速噴嘴,相關參數(shù)如表1所示,流出系數(shù)的測量不確定度為0.15%(k=2)。
表1 所用噴嘴參數(shù)
3.2 經(jīng)驗公式
2005年,在雷諾數(shù)2.1×104 (2) 其不確定度UISO為0.3%(k=2) 3.3 驗證結果 滯止壓力2.5MPa、1MPa下,就兩支音速噴嘴的流出系數(shù)在新高壓pVTt氣體流量標準裝置上進行6次測量,實驗結果與ISO 9300經(jīng)驗公式(2)進行對比,采用En值[8, 9]分析結果間的一致性: (3)其中,Cd,M為pVTt裝置測量得到的流出系數(shù),UM為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測量及比對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兩支音速噴嘴測試結果 實驗結果表明:裝置可以實現(xiàn)1MPa、86m3/h;2.5MPa、46m3/h的測量能力,實驗的重復性不超過0.03%;En≤1.00表明實驗數(shù)據(jù)跟ISO 9300經(jīng)驗公式間有很好的一致性。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新建成一套帶有溫度控制標準容器為100L和2m3高壓pVTt氣體流量標準裝置,標準裝置測量不確定度為0.05%(k=2)。 2支符合ISO 9300的噴嘴對裝置性能的驗證性實驗結果表明:裝置可以實現(xiàn)1 MPa、86 m3/h;2.5 MPa、46 m3/h的測量能力,重復性不超過0.03%;流出系數(shù)與ISO 9300經(jīng)驗公式有很好的一致性。 [1] Olsen L and Baumgarten G. Gas flow measurement by collection time and density in a constant volume [J]. Flow: It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in science and industry, ISA (1971):1287-1295 [2] Johnson A and Wright J. Revised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NIST 26m3pVTt flow standard [J].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luid Flow Measurement, ISFFM, 2006 [3] Wright J, Johnson A and Moldover M. Design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for a PVTt gas flow standard [J]. Journal of Research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2003, 108(1): 21-47 [4] Ishibashi M, Morioka M. Theoretical discharge coefficient of a critical circular-arc nozzle with laminar boundary layer and its verification by measurements using super-accurate nozzles [J]. Flow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2000, 11:305-13 [5] Ishibashi M, Morioka T. The renewed airflow standard system in Japan for 5-1000m3/h [J].Flow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2006, 17(3): 153-161 [6] ISO 9300 Measurement of Gas Flow by Means of Critical Flow Venturi Nozzles[S], 2005 [7] Li CH, Cui LS, Wang C. The new pVTt facility in NIM [C]. 16th International Flow Measurement Conference, FLOMEKO, 2013 [8] Cox M G. Evaluation of key comparison data. Metrologia, 2002, 39: 589-595 [9] Cox M G. The evaluation of key comparison data: determining the largest consistent subset. Metrologia, 2007, 44:187-200 質檢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項目編號:201210004,201510003) 10.3969/j.issn.1000-0771.2015.09.124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