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
海拔4500多米
晨5時44分,青藏高原還沉浸在寧靜之中,列車駛過位于長江源頭海拔4500多米的沱沱河車站,列車員格桑卓瑪?shù)墓ぷ鏖_始了。她負責的13和15號臥鋪車廂有102名乘客,其中藏族乘客53人,外籍乘客3人,有一名藏族老阿媽年紀大,需特別關照。
20分鐘的容易工作
格桑卓瑪先是幫在沱沱河站上車的幾位乘客找到鋪位,這活兒說起來容易,但她足足忙活了20分鐘。此時乘客們正熟睡,必須輕手輕腳,同時還要為剛上車的乘客發(fā)收健康卡,一四川籍乘客擔心如實填寫會影響出行,格桑卓瑪耐心向他解釋如實填寫的重要性,并幫他完成了填寫。
4升的水壺
接下來為乘客送水,根據(jù)規(guī)定,列車員每天8時、12時和18時要為乘客送水。實際上,只要乘客需要,列車員會隨時送。格桑卓瑪提著的是容量4升的水壺。青藏高原空氣干燥,乘客飲水需求量大,給兩節(jié)臥鋪車廂送一趟水,她就在車廂和熱水機間往返近20次,襯衫被汗浸濕。
110課時培訓
近年來,隨著青藏高原旅游的升溫,以及藏族同胞旅游、朝拜人數(shù)的增多,對列車員的職業(yè)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列車員上崗前要培訓至少110課時,科目除列車設備基本操作,還包括簡易英語、藏語、緊急救護、社交禮儀等;要在列車上經(jīng)約3個月見習和約半年實習,才能成為初級列車員。
1小時清鋪
格桑卓瑪匆匆吃口飯,開始清鋪。除了查票和查鋪,清鋪重要的是要問乘客有無高原反應及其他不適癥狀。列車員要在列車每經(jīng)停一個車站清鋪一次,即使沒有意外情況,每次也需近一個小時。
0.5小時吸氧
一名乘客覺得胸悶氣短,格桑卓瑪迅速為其接上位于鋪位旁的便攜式氧氣,并用對講機通知了隨車醫(yī)生。醫(yī)生趕到,為乘客測量了脈搏和血壓,診斷是一般性缺氧。約半個小時吸氧治療后,這名乘客舒服多了。格桑卓瑪說,缺氧急救是青藏線列車員必須掌握的技能,遇到緊急情況,列車員必須保持鎮(zhèn)靜,避免病人及周圍乘客情緒波動。
3年列車上過除夕
列車準時到達拉薩車站。格桑卓瑪說,這個班次列車上的乘務員,每年超過250天要在1956公里、平均含氧量比平原少1/3的青藏線上度過。連續(xù)3年,格桑卓瑪都是在列車上和乘客度過除夕,第二天一早隨車返回。格桑卓瑪已習慣了這種生活節(jié)奏,她說:“我們不僅要做引導員、服務員和導游,還要做乘客們的親人?!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