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曉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shù)理統(tǒng)計等方法對聊城市中學體育教師《體育與健康》教科書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總結體育教師教科書使用的現(xiàn)實情況,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推進《體育與健康》教材的不斷完善及有效利用。
關鍵詞 體育與健康 使用情況 調查研究 中學教師
《體育與健康》教材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重要的教學任務,認真研究《體育與健康》教科書的使用情況,對《體育與健康》教科書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聊城市中學體育教師《體育與健康》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探討聊城市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為《體育與健康》教材的進一步完善和實施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聊城市中學體育教師《體育與健康》教材使用情況為研究對象,以聊城市8個縣(市、區(qū))中學任職的16所普通高中的80名教師和25所普通初中的50名教師為調查對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展開研究調查與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聊城市中學體育教師《體育健康》課程教材使用現(xiàn)狀
1.聊城市中學體育教師關于教材實用性的調查分析。中學體育教師認為《體育與健康》教科書的實用性較高,其中,高中教師認為比較實用和非常實用的占62.5%,初中教師相對較高,占78%。從而表明《體育與健康》教材得到了大部分教師的認可,為教師日常教學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支撐材料。
2.聊城市中學體育教師教材使用目的調查分析。中學體育教師將《體育與健康》教材用于增長教師知識、技能的學習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上占的比重較大。另外,教師將《體育與健康》教材用于應付考試的情況也較嚴重。
3.聊城市中學體育教師關于教材使用指導方法的調查分析。調查結果顯示:自學和互學是中學體育教師《體育與健康》教科書的使用方法主要手段,并且高中體育教師中自學和互學比例比初中高出5個百分點??傮w上,視頻和查閱資料所占分量較輕,可見,部分教師只是將其作為輔助性學習方法。
4.對聊城市中學體育教師教材使用順序調查分析。從數(shù)據可知,《體育與健康》教科書的使用情況中:高中使用率為77.5%;初中使用率為78%。中學體育教師使用《體育與健康》教材的情況不太樂觀,使用頻率較低。
(二)存在的問題
1.《體育與健康》教材的實用性不高。《體育與健康》教材內容包括了體育教學方法、體育教學計劃、體育教學原則等,因為各運動項目的教學方法中基本類同,而且學時較多,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中學體育教材教法內容體系中,仍用較多篇幅來介紹各個運動項目的教法,使得教師產生一定的厭惡感。
2.《體育與健康》教材的使用目的性偏差大。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我市部分教師將《體育與健康》教材只是用于考試,否則認為沒有必要學習。影響因素主要有:(1)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輕視體育等一些認為沒用的學科;(2)教學觀念的影響。重視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忽視本學科專業(yè)知識的掌握。
3.《體育與健康》教材的使用指導方法有差異。調查發(fā)現(xiàn),體育學習中對于《體育與健康》教材的使用中自學和互學占較大比重,因為,作為教師本身而言,其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嫻熟技能,這使得其體育教材的理解和學習變的相對簡單,了解了具體的動作要領之后,知識也基本掌握。
4.對于《體育與健康》教材使用的順序不明確?!扼w育與健康》教材作為指導性的教學工具,其使用順序應該具有明確的時間順序。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我市還有部分中學教師不用教材,這種現(xiàn)象從積極方面認為是一種對自己教學的超自信,從消極方面就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體育與健康》教材的實用性不高,導致的原因主要是教學目標的多級分錄,教學內容中競技運動教學方法重復多,致使中學體育教師工作量加大,從而無法保證教學質量。2.在使用目的、使用效率、使用指導方法上概念模糊不清,這種情況導致教學方向與目標產生偏差,不利于教學,更不利于實現(xiàn)教材的推廣實施。
(二)建議
1.明確《體育與健康》教材使用目的。明確使用目的不僅使得教學思路更加清晰,也使得教學效果更加良好。2.提高《體育與健康》教材的使用效率。提高使用效率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及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3.教材學習中多種指導方法并存。多種方式并存,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4.《體育與健康》教材應與實踐相結合。中學體育教師學習《體育與健康》教材的最終目的就是為體育教學過程服務、做指導。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與實踐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 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毛振明,毛振鋼.體育教學內容改革與新體育運動項目[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32.
[3] 于向,馬躍琪.我國農村初中、小學體育現(xiàn)狀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9):1254-1257.
[4] 朱偉莉,董海寧.普通高校《體育與健康》教材若干問題的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2003(2):126-127,130.
[5] 夏錦陽.《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十年的回眸與反思[J].泰興學校體育.20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