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永慶
回歸反射轉移印花
文 劉永慶
回歸反射印花織物是指在光線照射下,能反射出亮麗且閃閃發(fā)光效果的織物。該織物白天在陽光下呈現漂亮的圖案或標志,夜晚在燈光的照射下,又具有醒目發(fā)光的效果,回歸反射印花織物實際上是具有功能性或特殊需要的紡織產品,如夜間交通警察穿戴的服飾。
人們從普通的物理學中就知道,光線照射到物體上會被反射回來,根據物體的不同,光被反射又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①當光線照射在表面粗糙的物體時,被反射的光是射向四面八方的,所以人們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到光線,這是因為產生了亂反射,這種情況被稱之為漫反射。②當光線照射在表面光滑的平面或曲面物體上(如鏡面)時,入射光的角度與反射光的角度會產生一定的變化,這種情況被稱為鏡面反射。③當光線照射在物體上時,反射光能按入射光原來的入射光路回射回去,即光線按原光路反射,被稱之為回歸反射。所以,回歸反射是一種依靠特殊的光學元件而產生的一種獨特的光學現象。
回歸反射印花的功能是用來提高人或物體在黑暗中的能見度。由于反射光回歸到入射光的方向,所以,能見度非常高。在過去的紡織品熒光印花或發(fā)光印花中,由于光源的變化或移動,所能提供的能見度十分有限,還不如一塊雪白的棉布的反射光所具有的能見度。過去早期的回歸反射印花采用銀光印花或者銀光印花后再印上玻璃珠之類的透明反射體,印花工藝復雜,質量難于控制。目前大多采用反光薄膜轉移印花技術,亦稱回歸反射轉移印花,實質上是回歸反射技術和轉移印花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回歸反射轉移印花是回歸反射基材,通過溫度、壓力作用后轉移到織物上的一種印花方法,因此回歸反射印花質量的優(yōu)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材的質量。
回歸反射基材一般由滌綸薄膜、過渡層、反射層、粘結層(或印花漿)、轉移膜(或轉移漿)等結構組成,而且層與層之間排列非常平整,要使回歸反射效果好,具有良好的“鏡面”反射效果,一般反光強度要大于10cd/m2。其中滌綸薄膜的平整度要好,過渡層的涂層厚度要薄而且一致,反射體必須整齊密集,反射層必須均勻完整,粘結層或印花漿要具有較好的粘結牢度、延伸性、遮蓋性和手感,轉移膜或轉移漿要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對大多數被轉移物要有良好的親和力,可粘結較廣泛的材料。
反射體和反射層的選擇
一般反射體都是采用玻璃微珠,反射體是把收集到的光線折射后聚焦,因此作為反射的玻璃微珠的顆粒大小反射層能將多數光線按原路反射回來,形成回歸反射光,所以反射層性能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反射性能的好壞,反射層一般采用真空鍍鋁法或銀光漿涂層法兩種,經試驗,采用真空鍍鋁法作反射層,其均勻性和覆蓋性都好,較薄的涂層即能達到良好的反射效果,獲得良好的手感。
粘結層或印花漿的選擇
粘結層或印花漿主要是把反射體和反射層與轉移膜或轉移漿連接在一起,因此粘結層一定要選用耐洗滌、耐摩擦、具有良好遮蓋性和手感柔軟的粘結劑;印花漿一定要選用不堵網、易洗版、牢度好、手感柔軟的漿料,轉移后的印花膜應具有不發(fā)硬、不發(fā)粘、耐曲撓、抗折皺、耐高溫等性能。
經試驗,熱塑性樹脂和熱固性樹脂都可作為印花漿料,塑料是以合成樹脂為基體的,一定溫度和壓力下能塑化流動成型且冷卻后能保持其既定形狀的一大類可塑性材料。以加熱時塑料的表現行為,可將塑料劃分為熱塑性塑料和熱固牲塑料兩大類。熱塑性塑料在加熱時會變軟,達到一定溫度以上會成為具有一定流動性的黏稠物質,此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塑制成一定形狀的制品,冷卻后硬化定型;若再加熱,它又軟化并熔融,可再塑制別的形狀,冷卻后又定型,這種變化可反復多次進行。具有這種行為常稱為熱塑性塑料,如PVC、聚烯烴、PS、PMMA、POM、PA以及PC等都是熱塑性塑料。
熱塑性樹脂由線大分子構成,故皮膜柔軟,轉移后產品手感柔軟,剝離性好,但搓洗牢度差,遮蓋性不強。
熱固性塑料:在加工初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制成一定形狀的制件,但繼續(xù)加熱或加入固化劑后則隨化學反應的進行而變硬(固化),使形狀固定下來而不再具有可塑性(定型)。固化定型后的塑料,質地堅硬而不溶于溶劑中,即使再加熱也不會軟化或具可塑性,溫度過高就會發(fā)生分解。具有這種性質的塑料就稱為熱固性塑料,如PE塑料(電木)、UF塑料(電玉)等。熱固性樹脂為三維空間網狀結構,粘著力強,水洗牢度好,遮蓋性強,但手感較差。作為轉移印花漿的熱塑性樹脂和熱固性樹脂可以相互拼混,因此,根據被轉移材料的不同,兩者拼混比例可以不同,對裝飾材料、皮革、涂塑雨衣等手感要求不高的材料,其熱固樹脂的量可大于熱塑性樹脂的量。對服裝面料、針織布等手感要求高的材料,熱塑性樹脂的量可大于熱固性樹脂的量。
轉移膜或轉移漿選擇
轉移膜是在涂覆粘結層迅速用輥筒將膜復合到基膜上,因此轉移膜要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可粘結材料應用廣泛。經試驗,轉移膜采用EVA型熱熔膜較好,其膜的厚度可根據不同面料選擇不同的厚度,疏水性面料,轉移膜厚度應較薄,約在2μm左右;親水性面料,轉移膜厚度應較厚,約在8μm左右。
作為回歸反射的轉移漿,可采用聚丙烯酸類漿,也可采用聚氨酯類漿,聚氨酯類漿手感較好,但價格較貴;聚丙烯酸類漿,牢度較好,操作方便,對大多數被轉移物有較好的親和力,可以首選采用?;貧w反射印花漿是玻璃微珠和聚丙烯酸的混合物,玻璃微珠直徑一般為10~90μm,在制作印花版時絲網目數的選擇應考慮和玻璃微珠相匹配,如果網孔過小微珠過大就難以通過。漿料呈弱酸性,可以加水來調節(jié)黏度,也可以在該印花漿中加著色劑或加交聯劑。印花后要烘干、焙烘,加固印花牢度。作為回歸反射印花織物的底布,不受纖維的品種限制,只要使基布表面平整、緊密和光滑,玻璃微珠能單層水平排列即可。
熱壓轉移印花(燙花),這種燙花方法是大家熟悉使用過的方法。這里主要介紹如何制作燙花紙,首先選用離型紙,在該紙上涂刷保護層(透明膠液)→微珠層(將玻璃微珠和黏合劑混合調制成涂層漿)→反射層(也稱金屬化涂層劑,由銀、鋁、錫等金屬粉與黏合劑混合),如果在平滑的底布上用的是真空鍍鋁的織物,可省去反射層的制作,在其上可直接制作微球涂層,然后依次烘干,最后涂轉移層(熱熔膠黏合劑),每次的涂層形狀就是印花的圖形,將帶有印花圖形的轉移紙與要印花的服裝裁片疊合在要印花的部位上,放進燙畫機中進行壓燙,然后取出衣片稍冷后,將離型紙揭開去掉,具有回歸反射的花型就黏合在服裝上了。如果認為這樣一液一涂的方式過于繁鎖,也可以將上述各種印花材料放在一起混配成一次印刷涂料配方,如果將上述原料混配均勻,然后在印花網版上刮涂,形成花型后進行干燥、烘干。這樣就制成了轉移印花紙,與底布疊合后,上機燙花,揭去底紙,印花便完成了。
回歸反射轉移印花的生產流程如下:
回歸反射轉移印花是把回歸反射的基材轉移到織物上,采用熱壓轉移方法,其工藝流程為:印或涂印花漿及轉移漿→復壓→烘干(60~70℃,15~35min)→焙烘(135~140℃)→成品。轉移印花設備可采用間歇式的轉印壓燙機,也可用連續(xù)轉移燙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