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蓉渝
從辦學思路的差異性、教學目的的差異性、課堂教學方式的差異性、課后作業(yè)的差異性、考試形式的差異性、尊重個體的差異性六個方面,論述了中西方教學方式的異同。
中西方教學方式異同如今,出國留學儼然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出國留學趨之若鶩。他們認為,國外的學習方式更加靈活自由,更能培養(yǎng)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導致這種想法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西方教學方式的差異。
我初中就讀于成都市最好的公立初中之一的成都七中育才學校,高中就讀于加拿大BC省海外高中——加拿大成都石室海外高中。期間,去美國新澤西州沃德羅.哈德利奇學校做過為期一周的交換生,也去加拿大寄宿制游學?,F(xiàn)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對中西方教學方式異同進行了對比分析。
一、中西方教育的相似處
1.教育本質(zhì)相通:培養(yǎng)習慣,激發(fā)潛能。中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習慣。我父親以前是中學英語教師,現(xiàn)在專門從事英語教育教學研究工作,他也經(jīng)常給他的學生和我說,教育就是六個字:“興趣+習慣+方法”。我認為無論中方教育或西方教育,其教育本質(zhì)都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激發(fā)學生潛能。
2.考試方式和對學生行為習慣要求相同。中西方教學都會用考試(筆試)來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且都非常注重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例如作弊在中國或西方國家都是被嚴厲禁止的;都對待學生非常嚴格,盡管在西方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像朋友一樣,但是老師對學生的作業(yè)要求都極其高。
3.班級制教學模式相同。無論中方或西方教學,都是以班級為單位教學。西方的小班制和中方的大班制,都是以班級為單位,因為這樣更能夠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
二、中西方教育的差異性
1.辦學思路的差異性。西方的大學一般是“寬進嚴出”,也就是說學生很容易進入某個學校卻很難拿到畢業(yè)文憑,這是因為國外學校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老師上課的內(nèi)容極為廣泛,學校有各種各樣的測試。如果你一門考試的分數(shù)較低,就會影響你整個專業(yè)的成績,因此你必須十分努力地對待每一次的考試及作業(yè),這樣才有可能憑借好成績順利畢業(yè)。然而在中國,學生一般很難進入好大學,但是一旦你考進了,你基本就可以不用擔心畢業(yè)的問題了,這也是中國很多家長和學生所說的上了大學就輕松的原因。
2.教學目的的差異性。長期以來,中國都是以應試教育為目的,因此課堂教學都是按照統(tǒng)一的進度及要求進行的,教師會以書本中的知識為依托,通過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把尤其是重點難點內(nèi)容講深講透,目的是盡量讓學生不費任何力氣就能夠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如果學生有什么疑問,老師就會立刻回答,因為這樣的學習方式更利于同學吸收掌握,從而在考試中更容易得高分。然而西方的教學目的則不同,西方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因此很多時候老師都只會點到為止,當你有疑問時,他并不會馬上向你解答而是讓你自己去尋找答案,當你真正沒有辦法時,才會給你一些小的提示。
3.課堂教學方式的差異性。中國的教育模式都是以教導式為主,現(xiàn)在的課堂雖沒那么死板,但仍然是老師在黑板上寫學生在下面抄,學生讀書無法脫離死記硬背的束縛。然而,西方課堂教學方式與中方相比大為不同,西方課堂更強調(diào)課堂的活躍性,老師除了簡單傳授書本知識外,還會通過學生演講或看電影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學習到課本以外的新知識。除此之外,針對一些實用性強的學科,西方的老師更注重實驗操作。例如,一位中國化學老師和一位西方化學老師同時講化學反應的現(xiàn)象,通常中國老師都只會自己做一下實驗或者只讓同學們死死記住實驗結果就行了,因為他們認為過程并不重要,讓全班都去做實驗會浪費很多時間,記住實驗結果才是重要的。然而西方化學老師則會親自帶學生去實驗室,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并鼓勵他們得出實驗結果。
4.課后作業(yè)的差異性。在中國,當問及任意一名學生的課后作業(yè)是什么時,你都會得到一個一模一樣的答案:試卷、練習冊和背書。因為在老師看來,刷題刷的多了,你自然就會做了,這也就造成了中國許多學生都是死讀書。然而西方老師則不同,他們除了布置一些課后練習題來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外,還會增加一些其他形式的作業(yè),如讓你做一些與這一學科有關的視頻或者小實驗,這些活動或者需要幾位同學合作完成,或者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如上網(wǎng)查詢資料,然后收集整合信息,再制作成視頻等最后在班上進行展示。這樣不僅僅訓練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增強了團隊合作能力。
例如,有一次數(shù)學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我們把數(shù)學公式串成一首歌,并且用一個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最后錄制成一個視頻。這項作業(yè)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數(shù)學公式怎么能夠變成一個故事呢?我們小組經(jīng)過仔細商量討論后決定了一個大的方向——一位同學幾何學很差,在開始的前一天晚上有三位數(shù)學小天使幫助她整理考試內(nèi)容,最后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績。然后我們通過上網(wǎng),翻閱書籍收集整理了很多關于幾何學的公式,然后確定用來改編的歌曲,經(jīng)過幾天反反復復的寫詞,修改,再寫詞,最終終于編出了一首歌。當然這還不夠,然后我們利用周末的時間在外面進行視頻的錄制,因為很多的情節(jié)在歌詞中是不能夠詳細的表現(xiàn)出來的,最后再對歌曲進行錄制,對視頻進行裁剪,最終形成了一部類似于MV的一個作品。
5.考試形式的差異性。眾所周知,在中國,最重要的是高考,因此人們常用“一考定終生”來形容高考。無論你平時再怎么努力成績再怎么好,只要你高考的時候沒有考好,你也無法進入一個理想的大學。然而在西方國家,任何一次考試都不足以證明學生的能力,而平時的成績才最為重要。因此西方課堂上平時大大小小的考試成績都會計入最終期末成績,如果學生一門考試沒有通過,最終的成績也會大受影響。
6.尊重個體的差異性。尊重個體的差異性主要體現(xiàn)在老師對學生的隱私保護程度不同。在中國,每次月考、期末考之類的大考過后,學校都會根據(jù)學生的成績進行排名在全校張貼公布。因為老師認為,這種做法更能夠鼓勵學生認真學習,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異。然而在西方國家,老師非常注重保護學生的隱私權,無論大考還是一個小測試的成績,老師都不會告訴其他任何同學,就算有誰考差了,老師也只會在課后找你聊聊而不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點名批評。此外,在中國,老師會在課堂上直接展示學生的好文章或者成績,并不會提前問當事人是否愿意。然而在西方,老師會先詢問你是否愿意這么做,征得你同意后才會在全班進行展示。
教育是文化傳遞的方式,不同的教育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我認為中西方教學方式不能簡單地說孰是孰非,因為它們各有千秋,而且在許多方面有著較強的互補性。中國的教育方式以中國文化為根基,深刻反映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而作為學生,我們應該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以一種更高的視野來認識中國傳統(tǒng)教育和西方教育的精華和不足,學習并借鑒西方教育的精髓,為成為一名現(xiàn)代化建設的棟梁之才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