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
摘 要:本文作者對北京市某所高中的高三學生進行一次問卷調查,經調查分析認為:分數和考試方式的調整不會從根本上解決考試應試化和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與外來文化重視程度失衡的問題,應該加上考試題型的適當調整才會更有效解決問題,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國家培養(yǎng)適應性人才。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于2013年10月21日擬定并正式公布了《北京 2014—2016 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該方案提出:2016年北京高考語文試卷分值將由原150 分增加至 180 分,英語試卷分值則從原 150 分減至100 分。英語一年考兩次,學生可多次參加,按最高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北京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引發(fā)了陣陣轟動,一時間各種言論在網絡中傳播。方案的提出似乎也傳達出一個信息:“高考要調整語文和英語的分數以及考試方式,高考要從語文和英語兩科下手。”
為什么要進行高考改革?無疑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減少應試的成分、保證考試的公平、選拔出色的人才。然而這樣的高考改革制度會起到一針見血的效果嗎?針對這一問題,本調研小組在北京市的一所高中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高三150名學生及家長, 調查問卷共計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F對部分調查結果做簡單說明:
一、問卷調查結果
1.現狀調查
(1)40%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會比較長,但是學習語文和英語的時間均衡的學生也占相當大的比例(36%)。畢竟高考不是考一科,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2)對于“是否在課外進行語文或英語的輔導”這一問題,36%的學生在課外補習英語,22%的學生補習語文。高三學生在校學習任務繁重,較少的同學會選擇進行課外輔導,但是進行課外輔導的同學大部分會選擇英語。
2.政策影響調查
調查發(fā)現:該高考改革政策的實施并不會完全減少學生們的學習壓力,4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壓力反而會增加,32%的學生認為不會改變。
二、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學生方面
語文分數由原150分提高為180分,英語分數由原150分降低到100分,英語一年考兩次。這一信息的傳出,幾家歡樂幾家愁。
150分的語文試卷學生們做起來已是苦不堪言,有些家長甚至抱怨這樣大的題量,孩子會吃不消。試想180分的試卷,學生將會如何應對?這樣一來,語文的應試成分反而會更多。學生們學習語文也只會看到語文的分數很高,根本不會注意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語文試卷的設計不僅僅要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排出名次,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真正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浩瀚,增強民族自豪感, 而語文能力的提高卻不是一天兩天可以煉成的,所以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語文試卷要得高分實在不易。
英語一年考兩次,就像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一樣,這樣的考試安排確實能給學生們減輕壓力,考試不會十分緊張,第一次沒有考好還有第二次,最后的成績取兩次考試成績的最高分。
但是畢竟高考最后看的還是分數,問卷調查中60%的學生表示還會像以前那樣認真學習英語,即使是第一次已經考了很高的分數,他們還會認真準備第二次考試。32%的學生表示在英語上不再投入過多的時間,而是把時間用在薄弱科目上。而只有2%的學生表示首次考英語,高分就可以了,不打算繼續(xù)努力學習英語。
通過調查發(fā)現:該政策實施,63%的學生不會把原來用于學習英語的時間過多地用于學習語文,29%的學生表示會分出一些時間學習薄弱科目,而只有6%的學生表示會把原來學習英語的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語文。調查還發(fā)現: 關于語文和英語考試分數的調整是否能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這一問題,22%的學生表示會認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繼承意識有所提高,而57%的學生表示沒有什么感覺。由此可見,僅僅通過分數和考試方式的調整,對于協(xié)調外來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來說效果不是很大。
2.教師方面
北京市某高中的語文老師說:“語文分數提高,傳統(tǒng)文化的考查也必定會增加,可以看出國家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程度也有所提高,但是分數提高不能代表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就會提高?!痹摻處煴г箤W生的課業(yè)負擔很重,沒有時間閱讀中外的名著、看新聞了解國家大事。該教師表示,單用一張試卷來衡量一個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確實不容易,分數提高,試卷設計的難度也會隨之增加學習,而且現在學校也只是說明了一些情況,具體要如何教學、如何分配工作、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等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
一名英語老師擔心:英語一年考兩次,分數也降低了,英語老師的地位似乎也會有所下降,尤其是對于那些不喜歡學習英語的學生來說,英語成了“副科”,所以上英語課時便會不認真、分心。這樣用分數高低調整的方法改變的不是學生學習興趣的轉移,而是更加應試化。由此可見:該政策在英語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會出現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教師授課積極性不高、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不協(xié)調等問題。
3.社會課外輔導機構方面
“語文分數提高,英語分數降低”這一政策的出臺,課外輔導機構也抓住這一機會新開設了許多輔導班:國學班、禮儀班層出不窮,這些機構抓住家長重視學生成績的心理開設這些輔導班,而且報名費很高,但實際上孩子能夠學習到的真正的知識卻很少,有的家長讓5歲、6歲的孩子上國學班,天天背誦《論語》,孩子只是背誦,真正的含義卻并沒有理解;網絡上曝光的女子禮儀班, 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不加揚棄,大講三從四德;有的國學班甚至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進行曲解。該政策的出臺傳達出的消息是國家重視語文的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所以許多課外輔導機構抓住這次機會肆意開班,謀取暴利。
三、應對措施
當一門科目通過分數衡量的方式來給學生分等級的時候,應試的成分是不能避免的。當下的英語熱,大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只是將書本上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對于一些基本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卻知之甚少。我認為減少應試成分,真正讓學生學到知識,提高能力并不是僅僅通過分數和考試方式的調整就能夠解決的,在科目的設置上應該有所改變。
1.語文試卷
選擇題應該盡量減少,增加主觀試題的分值。由于選擇題可以通過猜測的方式進行選擇,對學生能力的考查不是十分全面,而主觀題可以洞察學生的思維方式,所以要增加主觀試題的分數。但是在調查的過程中,學生們普遍反映主觀試題的答案有按套路答題的傾向,學生們記憶一定的答題套路不利于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揮。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減少答題套路也就意味著會出現答案的多樣性、評卷的標準不確定和教師評分難等問題。所以要求評卷老師在評判試卷的過程中進行衡量,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揮,但是答案要合情合理,教師適當給分。優(yōu)化教師評卷方式,多人一卷,嚴格評判。
字詞注音拼寫的考查不能少?!吨袊鴿h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等電視節(jié)目深受廣大學生及家長的歡迎,但是從比賽試題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字詞是不常用的怪僻生字。
漢字的考查不在于是否能難倒學生,而在于學生能否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用對。尤其是在這樣一個信息發(fā)達的社會,大部分學生用打字代替手寫、電視上的廣告新聞用“錯字”吸引眼球、網絡上改編的詩詞誤導學生等現象時有發(fā)生,所以應該在試卷中增加字詞的考查,但是要出常用并且學生出錯率高的字詞。
詩詞對聯填空不能少。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詩詞的成就很高,提高學生的詩詞理解和創(chuàng)作的能力十分重要。詩詞考查不僅要出課本中學過的,還要有課外的拓展,附加一道給出上一句詩詞或對聯,讓學生自創(chuàng)下一句詩詞或對聯的試題,可以全面考查學生的詩詞掌握能力,這樣詩詞能力高低的體現不僅僅是記憶的較量,還是理解能力的較量。
中外文章閱讀比較。選取中外主題大致相同的兩篇文章,讓學生們在閱讀中比較中外文章的差別,賞析文章,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
有關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考查不能少。這里的傳統(tǒng)文化偏重于“生活化”,也就是說考查有關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知識、民風民俗等內容。這些知識的積累不一定是在書本中學到的,而是通過學生日常的文學閱讀、瀏覽新聞等途徑獲得。
2.英語試卷
聽力和口語的分值應該提高?,F在的學生學習的英語大都是啞巴英語,“韓梅梅事件”足以證明中國的學生雖然天天學英語,練英語試題但是不能夠正確使用英語。不敢說、不會說、一張嘴就忘詞、詞匯積累不足、語法應試化代替口語化、外國文化掌握不足等問題普遍存在。學一門語言不是為了通過考試, 而在于使用。不得不承認語境的缺失是阻礙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學校應該聘請外教開設口語練習課程、專設聽力理解課程,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舉辦各種英語演講或口語大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是這一過程的實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所以國家應該繼續(xù)增加教育支出,調整教育資源的分配。
閱讀理解選擇題的分值減少,翻譯、作文分數應該提高。閱讀理解的選擇同樣會有猜測的性質,所以應該增加學生的主觀試題部分,例如,給出一篇文章,學生通過閱讀用英語寫出文章大意或者通過一篇英語閱讀提出問題,學生回答。這樣不僅考查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考查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漢譯英、英譯漢的題型應該有所增加,內容可以涉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外國文化、中外文化差異比較等。作文可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英語能力,所以作文的分數應該提高。
四、總結
對于“語文分數提高,英語分數降低”這一政策眾說紛紜,大部分學生及家長是站在自身的角度和利益看待這一政策的,中國的學生“中毒”太深,這“毒”就是應試化的考試。既然要改變這種應試化,就應該注重學生自身能力的考查,所以要通過考試試卷的具體題型來加強學生的能力的培養(yǎng)。在當今的全球化發(fā)展過程中,中國的發(fā)展對國外有所依靠,中外的交流至關重要,我國需要人才作為中外交流的橋梁來促進發(fā)展,所以國人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不應該有所改變,但重要的是:提高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程度。我們在改革開放的同時,還要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走出國門,邁向世界!
參考文獻:
[1]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Z].2013-10-2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07-29.
[3]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中小學英語學科教學改進意見[Z].2014-11-13.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