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方六
確認尸體
戴笠墓頗具傳奇之處,最大的地方倒不在于墓之本身,而是墓內一件特殊的隨葬品——清朝皇帝乾隆下葬時的隨葬寶物——一把“九龍寶劍”。這把劍惹出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至今真相難明。
1953年2月,毛澤東來到南京中山陵時,特地詢問戴笠墓一事。當聽說“已被廢除了”,毛澤東惜稱:“不要把它搞掉,留著當反面教材嘛!”
戴笠是飛機失事死亡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大特務頭子,最早到達出事現場的是戴笠副官賈金南,他在失事當天到達現場搜救。
賈金南雖然是戴笠的親信,對戴笠體貌特征很熟悉,但所有尸體都被燒得焦黑,他分不出誰是誰。戴笠嘴內左臼齒下面鑲有六顆金牙,憑這點記號,賈金南才初步確定了戴笠的尸體。又結合從夾得緊緊的左膀內取出的殘存破衣片,這才肯定下來。衣片系戴笠生前穿著物,但尸體的右手和小腿已找不到。因為當地是接連三天大暴雨,戴笠在“困雨溝”內暴尸三天。
裝殮
其余的尸體僅是根據生前身材高矮肥瘦等特征,大致分了一下。
賈金南找出戴笠尸體后,其他軍統的要員便紛紛下山各乘自備汽車趕回南京。抱著戴笠半截尸體的賈金南被拒絕搭乘,最后他只得抱著戴笠的尸體,坐在大卡車上一路顛回了南京。
尸體運回南京三天后進行裝殮。因戴笠的面部已完全燒毀,殯儀館的技師按照其生前的照片,制作了一副假面具套上,裝入一具楠木棺材中。其余的人只用一塊白布,畫上眼鼻,蒙在臉上裝殮。
承建墓地
戴笠墓由當年實力雄厚的上海陸根記營造廠承建。
戴笠墓所用石料與中山陵一樣,都是從蘇州運來的優(yōu)質花崗石,沈醉當時負責監(jiān)造。整個墓地大約1500平方米,墓呈長方形,四周鑲嵌花崗石,墓前豎立一塊花崗石墓碑,上書“戴雨農將軍之墓”,系國民黨元老吳稚揮手跡。
戴笠墓十分豪華、氣派,碑前設供奉石桌,兩側置石凳,墓道是水泥建造,左右環(huán)繞,成為當年陵園一景。
下葬
1947年春,依風水先生卜選“吉日”,將戴笠下葬。下葬的前一天,毛人鳳將沈醉拉到一邊,商量一個問題:如何把戴笠墓穴筑得牢固一些,使得別人無法打開棺材。因戴笠生前作惡太多,難免日后有人找他算賬。沈醉當時認為毛人鳳這個決定“有預見性”。
沈醉與陸根記營造廠老板陸根泉研究了一下,決定在棺材放入墓穴后,用水泥炭渣攪拌,灌在墓穴內,使棺材與整個墓穴凝結成為一個整體,幾尺厚的水泥把棺材鑄在了穴內。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前夕,毛人鳳曾想將戴笠的尸體掘出火化,骨灰?guī)_灣,但墓穴筑得太堅固了,要打開棺材,最成功的辦法是用炸藥將水泥炸開。但這樣一來,可能就把棺材也一并炸碎了,將尸骨不存。研究再三,最后只好決定原地不動。臨走前,毛人鳳帶著幾個骨干分子,在戴笠墓前深深鞠了一躬,算是作別。
雖然毛人鳳沒有打開戴笠的墓,但戴笠的墓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還是被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