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昭
摘要: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和發(fā)展,音樂的傳播渠道增多,喜愛音樂的人也越來越多,人們對于音樂的欣賞標準也在不斷的改變。有內涵、樸素且容易傳唱的歌曲往往會受到人們的熱愛,要想滿足人們的要求,音樂唱法必須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變。因此,民族唱法以及通俗唱法逐漸被交叉運用在歌曲演唱的過程中,使得歌曲演唱的風格與演唱技術等都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本文主要對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在演唱歌曲過程中的交叉運用展開論述,以期對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通俗唱法 民族唱法 交叉運用
在我國,三種主要的聲樂演唱法分別是民族唱法、美聲唱法以及通俗唱法。由于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我國的聲樂教育以及聲樂演唱也得到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在各自發(fā)展的道路上也實現(xiàn)著交叉融合,逐漸形成新的“民通唱法”。不僅使得演唱更加吸引人,同時也使得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被調動起來,所以,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實現(xiàn)融合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是音樂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一、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一)民族唱法特征分析
在演唱中使用民族唱法時,歌唱者需要保持靠前的口咽腔著力點,并繃緊口腔肌肉,保持較大的噴彈力,同時運用口腔共鳴和頭腔共鳴兩種方法,咬字發(fā)聲轉變速度慢,棱角大,保持橫豎相當?shù)穆曇糇呦蚺c合適的聲音點面,使得高音和諧,聲音保持明亮的色彩和個性,音色圓潤甜脆,氣息使用靈活。
(二)通俗唱法特征分析
通俗唱法注重在演唱的過程中將歌唱者的內心感情抒發(fā)出來,演唱需注重韻律以及咬字和吐詞,發(fā)聲要輕柔,在使用氣息時需把握好顫音、滑音和音色的變化。演唱中使用通俗唱法需要借助音響將效果擴大,通過舞臺燈光渲染氣氛,融合伴舞、伴唱、說唱等形式,結合使用真假聲,用生活化的語言表達情感。通俗演唱風格既有自然溫柔的,也有強勁高亢的;既有民謠的風格,也有搖滾的特點。在吐字上強調自然,不需要考慮共鳴。
(三)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從生理角度分析,民族唱法以及通俗唱法對于聲帶的要求是相同的,需要演唱者具備混聲技能,這樣才能夠唱出高音。從聲道調節(jié)上來看,二者要求演唱者聲道必須保持不堵塞的狀態(tài),即使是要打開聲道,也只能前后打開,這兩種唱法都需要演唱者氣息保持暢通。而在吐字方面,民族唱法要求吐字“字正腔圓”,發(fā)音要服從于吐字,通俗唱法則更加推崇自然的演唱,就像說話聊天意圖,無需過分追求共鳴。民族唱法更加追求聲音的技巧,而通俗唱法則更加注重情感的表達,所以使用的演唱技巧相對難度較低,容易傳唱。
二、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在歌曲演唱中的交叉運用
(一)語氣上的交叉運用
一般情況下,在演唱中通俗唱法的語氣性要強于民族唱法,并且聲音低沉含蓄,民族唱法則一般使用明亮高亢的聲音。例如,在演唱《為了誰》這首作品的時候,演唱者必須要注重語氣的變化,在演唱中必須交叉運用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在演唱“泥巴裹滿褲腿”這一句的時候應該使用低沉含蓄的聲音,而在唱“汗水濕透衣背”這一句的時候則應該使用明亮高亢的聲音,這樣的演唱方法能夠使整個歌曲的對比性更強烈,如果采用相同的語氣演唱,會直接導致聲音變得暗淡無味,整個歌曲也難以形成同聽眾間的情感共鳴。
(二)咬字上的交叉運用
在咬字上,通俗唱法要求演唱者要放松,就像是在說話一樣自然;而民族唱法則要求演唱者必須保持歸韻行腔,二者雖然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但是在當下的歌曲中也逐漸實現(xiàn)著融合。比如,在歌曲《為了誰》中,其中的“誰”字發(fā)音在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中就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中通俗唱法中一般將“誰”唱成“shei”,而民族唱法中則將“誰”唱成“shui”?!稙榱苏l》這首歌曲中雖然運用了很多民族唱法,但是歌曲中的“誰”的發(fā)音是“shei”,體現(xiàn)了兩種唱法的融合。
(三)情緒上的交叉運用
通俗唱法更加注重抒發(fā)情感,使用自然的演唱抒發(fā)濃厚的感情,而民族唱法則要求演唱者保持飽滿的情感狀態(tài),例如在歌曲《為了誰》中“誰最美”一句應用了通俗的唱法,情緒上低沉含蓄,而“你是誰,為了誰”一句則采用民族唱法,演唱者情緒激昂,情緒上的對比使得作品的表現(xiàn)力被突出出來。
三、結語
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雖然存在著諸多不同之處,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人們對于音樂要求的提高,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也在謀求著融合,在歌曲中實現(xiàn)了交叉運用。本文主要探討了民族唱法以及通俗唱法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并從語氣、咬字以及情緒三個方面分析了這兩種唱法的交叉運用,希望能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韓麗娜.通俗、民族、美聲唱法在歌曲演唱中的交叉運用[J].藝術研究,2011,(03).
[2]劉敏.美民通三種唱法的借鑒與融合[J].藝術研究,2014,(04).
[3]張保玲.淺談民美通唱法和跨界唱法的異同[J].音樂時空,2014,(04).
[4]劉明星.聲樂演唱發(fā)展的多元化[J].大眾文藝,2014,(03).
[5]何卓.淺談“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的異同[J].黃河之聲,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