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目標】
1.明確什么叫作托物言志法,并學會運用托物言志法行文。
2.能區(qū)分托物言志、借物(景)抒情、象征等表現(xiàn)手法。
【技法指津】
托物言志是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xiàn)作者的志向和意愿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托物言志法可分為詠物言志和緣物言志兩種。1.詠物言志,即描繪物象、詠唱事物,其目的是借用其象征意義,含蓄地抒發(fā)作者的情感。2.緣物言志,這種方法中的感情常常是和一定的事物相聯(lián)系的。特殊的經(jīng)歷、特殊的事物總會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一旦重睹舊物,當年的情景又會栩栩如生地重現(xiàn)在眼前,感情的潮水就會憑借著這一獨特的物象宣泄出來。但需要注意的是,緣物言志中的“物”對于作者來說是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的,而對其他人來說,則不存在這種象征意義。
綜上所述,托物言志這種表現(xiàn)手法,托物是手段,言志是目的。那么,怎樣才能通過托物達到言志的目的呢?同學們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立意要明確
同學們可根據(jù)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生活中捕捉與之有相似點的寓情物,并以此作為表情達意的藝術形象。把握好“物”與“意”之間的對應點,是寫好此類文章的關鍵。捕捉不到準確的寓情物,抒發(fā)感情、表達思想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白楊禮贊》就是由白楊樹引出其所象征的北方農(nóng)民。抓住物的特征,通過聯(lián)想,由物及人,引出贊頌的對象,這是立意的步驟,也是基本的思路。
二、描寫要具體
同學們對所捕捉的寓情物進行具體生動的描繪時,既要寫出其外部形態(tài),又要寫出其內在特征,使讀者通過寓情物這一藝術形象自然聯(lián)想到某種可貴的精神或品質,做到“物”和“情”之間既“形似”,又“神似”,從而為抒發(fā)感情作好鋪墊。
【牛刀小試】
那一抹嫵媚的紅
□蔣百合
生活相伴著磨難,也相伴著美麗。
——題記
天空灰暗一片,亦如我失意的心,無法排遣一腔郁悶,于是決定出門去尋找一份美麗。雨“吧嗒”“吧嗒”地打在蜿蜒山道的石階上,打在碧綠的竹葉上。我融入這細雨中,聽著雨的旋律,淹沒在竹海里,嗅著清淡的竹香,心里便溢出了一絲愜意。
忽然,我在路旁的石縫間發(fā)現(xiàn)了一抹嫵媚的紅。真美?。∈鞘裁戳α孔屗谶@陰暗的林間綻放美麗呢?我彎下腰,卻沒有半點的喜悅:紅色雖然嫵媚,但帶著些許凄涼;嫩嫩的花瓣雖滑潤但無力,那瘦弱的花蕊上還頂著一滴雨化作的淚。我的心中又現(xiàn)陰霾,無端地聯(lián)系起自己的境遇。我憐憫它,這里沒有沃土,沒有暖陽,能開出一朵花已是不易,卻還要受著雨的欺凌。我輕輕地捧著它,卻找不到拯救它的法子。哎,這真是“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我開始抱怨,抱怨這小雨,是它灰暗了這小花的生活,也灰暗了我心里的天地。
該下山了。當走出那片竹林時,我才發(fā)現(xiàn)山谷中已是山風勁吹,竹浪奔涌,整座山因風而活躍著,彰顯著一種無可抗衡又令人神往的力量。好美的竹海碧濤,這滿眼壯美皆因風而起。不知不覺中,我又想起那帶雨的一抺紅色,我對它又有了一些新的解讀:我意識到那林間的花兒雖沒有遇到沃土與暖陽,但那風侵雨襲都是它生命歷程的必需,也是它生命價值體現(xiàn)的必需。我憐愛那一抹嫵媚,但那不正是風雨所造就的魅力嗎?正如那萬壑竹浪,只因那山風的勁吹才有了驚人的壯觀景象。我要為風霜平反,為雨雪鳴冤,與其說是它們帶給萬物磨難,倒不如說是它們造就了一切的美麗。
自然如此,人亦如此。
【指導教師:周丕星】
點評:本文運用了托物言志法行文,將“磨難成就人生”的道理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全文既有對竹林中的那朵紅花外形特征的細致描寫,又有點到為止的議論抒情,使全文顯得豐盈且充實。
【誤區(qū)警示】
一、寫作時,要找準托物言志的“相托點”,不能一看到景物的特點,就信手而作,否則,就可能顧此失彼。
二、托物言志的文章的重頭戲在于描寫,而非抒情,二者的尺度要掌握好。
【延伸訓練】
請以“__贊”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點撥:寫作這個題目,同學們可在橫線上填寫生活中的物品或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或動物,但一定要找準它身上最令你感受深刻的一點入文。因此,同學們可以借用托物言志法寫作,但要注意你所托之物與所抒之情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