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水
寶瓶宮里大顯身手
現(xiàn)年47歲的法國海底探險家法比恩·庫斯托和他的團隊于2014年7月2日穿著潛水服浮出海面,結(jié)束了潛入美國南佛羅里達拉戈島海底19米生活31天的探險,刷新了由著名探險家、法比恩祖父雅克·庫斯托此前創(chuàng)造的30天人類深海生存紀錄。這個團隊除了法比恩,還有3名海洋生物學家,兩位億萬富翁作為VIP貴賓參加。
雅克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將生命和蔚藍色的大海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他發(fā)明了水肺型潛水器和水下使用電視的方法,不僅能讓探險家們更長時間地停留在海下摸清海底情況,也成功地讓大眾對海底這個神秘世界有所了解。在半個多世紀的海上生涯中,雅克先后推動了海洋探險、海洋電影和海洋保護等多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就,成為深受公眾愛戴的人物。他在法國始終高居“最受歡迎的法國人物榜”的榜首,在歐美是一個享有戴高樂將軍那樣的世界性聲譽的法國人。
1962年,雅克在位于馬賽附近的地中海水下修建了一個稱之為“大陸棚”的移動房,證明了人類在海底生理上不會受到任何負面的影響。第二年“大陸棚二號”被放入了蘇丹港東北部紅海的10米深處,他曾經(jīng)在里面生活了30天。根據(jù)雅克經(jīng)歷制作的紀錄片《沒有陽光的世界》引起轟動,在1964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2013年是雅克令人矚目的水下探險50周年,為了打破爺爺創(chuàng)造的紀錄,法比恩計劃和他的團隊執(zhí)行“31天任務”。由于種種原因,這項原定于2013年10月1日進行的海底探險計劃未能如期進行。他們在參加了近一年嚴酷而科學的深海生存訓練之后,終于在2014年6月1日潛入深海。
當年記錄祖父水下探險的紀錄片上映后,一些人對其真實性表示懷疑,認為他不可能在海底那樣不可思議的環(huán)境中生活那么長時間。為了真實反映神秘的海底生活,與此同時讓全世界見證新的世界紀錄誕生的整個過程,法比恩這次探險運用了最現(xiàn)代化的照相和攝像技術(shù),實時地向全世界展示“31天任務”未經(jīng)編輯的每秒鐘的進程生活。
“31天任務”網(wǎng)站也同時開通,隨時發(fā)布法比恩團隊的最新進展。該網(wǎng)站從“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口號得到啟發(fā),用“更深(1963年雅克團隊為水下10米)、更長(比雅克團隊長一天,也比以往科學家們在寶瓶宮內(nèi)居住的時間10天更長)、更多24小時直播)”來宣傳此次探險。
法比恩等人居住在一個名叫寶瓶宮(Aquarius)的潛水艙里,這個水下實驗室和校車差不多大小。它屬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由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經(jīng)營管理,麻省理工學院與西北大學等科學家常年輪流到“寶瓶宮”潛水艙里研究海洋改變對于海中生物的影響。
在大陸架里建造人類生活居所絕非易事,不但代價昂貴而且極其危險。寶瓶宮位于佛羅里達州“凱斯國家海洋保護區(qū)”基拉戈海岸15公里的水下20米處,生活艙和實驗室建在一個深海珊瑚礁旁邊,已經(jīng)有27年的歷史?,F(xiàn)在全世界只有寶瓶宮在用做研究基地,是目前唯一還在使用中的水下訓練設(shè)施。在法比恩之前,科學家們在寶瓶宮內(nèi)居住的時間約為10天,最長紀錄也只有18天。
法比恩等人通過寶瓶宮艙窗24小時觀看周圍的海洋生物,每天出艙數(shù)次收集珊瑚礁上的標本,觀察周圍的海洋。他們進行物理和心理實驗,研究水下氣候的改變對珊瑚和海洋生命的影響。檢測人類離開太陽后能在高壓環(huán)境下生活多久,研究長期飽和潛水狀態(tài)與禁錮對人類的影響。
深海生活危機四伏,險象環(huán)生。例如有一天晚上寶瓶宮里的空調(diào)壞了,艙內(nèi)氣溫直線上升至35℃,空氣濕度達到95%,致使整個人無精打采,萎靡不振。團隊成員之一的安德魯尚茨是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海洋生態(tài)科學專業(yè)的博士生,他興奮地回憶道:“當然有苦就有甜,我曾親眼見到一頭巨型石斑襲擊一條大型梭魚,這是我從未想象到的?!?/p>
在法比恩看來,“31天任務”不僅僅是要超越祖父深海生存的世界紀錄,深入進行海底探索,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像“阿波羅”登月計劃那樣激發(fā)青少年的探索欲望。法比恩團隊和美國著名的“天氣頻道”合作,不定時直播他們的發(fā)現(xiàn)?!?1天計劃”還通過即時語音溝通工具網(wǎng)絡電話,讓全球的孩子們和科學家跟蹤每天24小時在海底發(fā)生的事情。
家族三代前仆后繼
在2014年全球TED協(xié)商會上,資深新聞人凱特·托格夫尼克采訪了雅克的孫子法比恩,他們圍繞七個有趣問題開展的討論,讓人們看到了這位海洋探險家的雄心壯志、博大胸懷和拼搏精神。
托格夫尼克:“31天任務”的主要使命是什么?
法比恩:通過科學探險,把海洋和世界連接起來。為了滿足對海洋的好奇心,感謝它帶給人類的好處,人類必須進一步懂得氣候變化對海洋意味著什么,更好地了解過度消耗自然資源將會帶來什么。說真的,海洋是一個令人魂牽夢縈的未知世界。我們想讓每個人都參與,在冒險和探索的過程中獲取有趣的信息,看到以前沒有見過的新東西。
迄今為止,我們僅對不到5%的海洋世界進行了探索。無論是奧巴馬總統(tǒng)宣布在美國的太平洋水域建立保護區(qū),還是西太平洋島國帕勞規(guī)定在其所轄的所有水域禁止商業(yè)捕魚,都足以表明人類對探索海洋的興趣與日俱增。
托格夫尼克:入住寶瓶宮的生活像什么樣子?在水下生活最簡單和最困難的事情分別是什么?
法比恩:自打4歲起,我就與潛水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感到在水下比在陸地上更舒適。在我看來,最困難的事情是時間不夠用。31天本來不短,但對于要完成的任務來說卻遠遠不夠。每天都一晃而過,好像老是抓不住。我經(jīng)常感嘆:“天哪!我們只有29天?!薄芭叮≈皇O?天啦!”我們雖然與世隔絕,但仍然每天面對著參觀者,只不過是通過無線網(wǎng)絡與他們“見面”。我冒昧地斷定,在未來的太空探索中,那些去火星的移民在第一個月會迫切地想和地球通信,但隨著漸行漸遠也就覺得無所謂了,就像我們在深海感到的那樣。在太空和海洋的經(jīng)歷,竟然會如此相似。美國宇航局很懂得這點,規(guī)定宇航員必須進行水下訓練才能進入太空。
進食是另一件困難的事情,我們吃的和宇航員的差不多。因為烹飪條件有限,而且寶瓶宮為安全起見不能出現(xiàn)明火,所以只能通過熱水和微波爐將食品重新加熱。頭一兩天,味蕾開始麻木,反應遲鈍。我雖然不喜歡辣椒醬,但還是用它來拌各種食物,以增加口味。
遠離朋友和家人,還有我的狗“海蒂”,開始時有些難舍難分。好在我經(jīng)常東奔西走,肯定比其他同事習慣起來更快一些。
托格夫尼克:為什么選定31天?
法比恩:比我爺爺?shù)纳詈I婕o錄多一天,這是象征性的?!?1天任務”以他老人家20世紀60年代使用“大陸棚二號”探險的輝煌歲月為基礎(chǔ),是一個很好的標尺,既尊重歷史,又令人激動。
爺爺說得好:“要想拍攝魚,必須先成為魚?!苯裉旌Q筇诫U的條件比他那個時代好多了,而且影響更大。我們擁有先進的通信平臺,在深海生活時間過半后,就有數(shù)以百萬計的人通過傳統(tǒng)媒介知道了“31天任務”。在海底工作時間寬裕,一個月可以撰寫出10~12篇科學論文,研究成果抵得上為時3年的一般性科研?!?1天任務”成為一個夢幻般的教育平臺,激發(fā)起青少年海洋勘探的熱情,全世界有7萬名學生報名參加網(wǎng)絡電話課堂的學習。
水是我們星球重要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關(guān)乎到人類的生死存亡。為了打造未來的水下城市,或者更理想的世界水下城市網(wǎng)絡,需要更多的人投身于海洋探索事業(yè)。
在法國,庫斯托這個姓氏幾乎成為海洋探險家族的代稱,三代人為海洋保護前仆后繼。我已經(jīng)從事海洋探險半輩子,但探索無止境,任重而道遠,如果生命允許,我計劃再干幾十年,潛入更深的海底,挑戰(zhàn)更大的難度。
托格夫尼克:您的深海生存紀錄超過爺爺一天,他會非常激動還是有點不舒服呢?
法比恩:我想老人家一定很激動,他會這樣夸我:“孫子,干得不錯!”我將繼承爺爺?shù)倪z志,學習他的智慧,向當年和爺爺一道進行海洋探險的老前輩請教。
托格夫尼克:您有沒有考慮進行比31天更長時間的深水探險?
法比恩:沒有,主要是預算方面的原因。深海探險成本特別昂貴,第一次靠民間籌資能做到這種程度實屬不易。
托格夫尼克:在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思考過進入除海洋探險之外的其他職業(yè)?
法比恩:家里的人曾鼓勵我去從事別的職業(yè),沒有要求我非干海洋勘探事業(yè)不可,并且表示支持我做出的任何選擇。我還真的嘗試過,去學校學環(huán)境經(jīng)濟學,后來還進修了國際商務和市場營銷課程。我先后在不同的行業(yè)做過,如到第七代公司上班,干過平面設(shè)計,搞過室內(nèi)裝飾設(shè)計。然而做的時間都非常短暫。因為在每一天結(jié)束時,心中總會有一種力量不斷地推著我回到大海去。
我是在海洋探險中長大的,7歲就開始與水打交道,因此難以找到比海洋探險更喜愛的職業(yè)。海洋是一個萬花筒,這個“潘多拉盒子”里充滿魔力、神奇、美麗和危險。每次潛入大海之中,我總是激動不已,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托格夫尼克:您可以透露一些在執(zhí)行“31天任務”中特別激動人心的發(fā)現(xiàn),讓我們先睹為快嗎?
法比恩:我們以生活在珊瑚礁里及其周圍的浮游動物為研究重點,了解了溫度變化對它們構(gòu)成的威脅。浮游動物是水下生物的基礎(chǔ),珊瑚和海綿動物等都以浮游動物為食。溫度變化致使浮游動物面臨厄運,新陳代謝停止。海洋的氣候變化決定了陸地的天氣模式,影響整個生命系統(tǒng),當然也關(guān)系到人類。
長期以來,科研人員通常都是以研究潛入海中的儀器或遙控操作裝置傳送的信息為主,這種方法極大地限制了海洋探索??扇胱毱繉m后卻完全不同,不但能夠通過艙窗觀察海洋生物,而且可以打開艙門與它們零距離接觸。我們嘗到了真正在海底度過珍貴時光的味道,為獲取準確無誤的數(shù)據(jù)集日復一日地從事研究。
我們使用脈沖幅度調(diào)制熒光的前沿尖端技術(shù),研究危害珊瑚群落的化肥和有毒化學品等人為污染物。將一臺小型觸摸式計算機放在丙烯酸圓柱體里,用激光對珊瑚的熒光進行測試。根據(jù)計算機提供的有關(guān)珊瑚喂養(yǎng)和夜間發(fā)出熒光所出現(xiàn)生理變化的精確讀數(shù),發(fā)現(xiàn)它們的高活性時間在深夜和清晨。由于一天能收集三次數(shù)據(jù),因此比在船上獲得的結(jié)果要準確得多。在船上進行的數(shù)據(jù)收集工作一天可能只進行一次或兩次,而且常常因為天氣惡劣、能見度差或設(shè)備出故障等原因被迫取消。
我們從40多種不同的海綿動物身上收集DNA,做了一個龐大的海綿DNA數(shù)據(jù)集。這樣的話,如果將來失去某個海綿物種,但數(shù)據(jù)集上仍然存在,最終還能用它做點什么。
通過研究,我們了解了捕食者出現(xiàn)或離開時珊瑚礁系和它的居住者發(fā)生的情況,當人們在某處過度捕撈時藻類、餌料魚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本身會有什么變化。
有趣的是,海底生物剛開始時將我們視為其領(lǐng)地的“入侵者”,躲得遠遠的,很難接近。相處時間長了,它們接納了我們,成了“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