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長寧區(qū)法院近期審結的數(shù)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可讓我們對民間借貸糾紛這種有點“傳統(tǒng)的”民事案件有新的認識。
網貸促成的民間借貸 同一原告在一段時間內就同一類型的民事糾紛起訴眾多被告,被稱為“批量案件”。去年1月至今年7月,長寧法院先后受理了原告王健銘起訴的106起民事案件,案由都是民間借貸糾紛。
這106起案件的訴訟標的額從一兩萬元到二三十萬元不等,案情如出一轍:借款人通過一家投資管理公司和一家信用管理公司的中介向王健銘借款,雙方簽訂了一份《借款協(xié)議》,約定借款金額、借款期限、每月利息和每月還款本金,并約定由王健銘代扣中介咨詢費、服務費、管理費。協(xié)議簽署后,王健銘在扣除相關費用后將余款劃入借款人的銀行賬戶。借款人按約歸還幾個月本息后不再繼續(xù)還款,于是王健銘向法院提起訴訟。
王健銘表示,他是涉案投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是該公司的投資人之一。投資公司為客戶提供中介服務,包括對借款人的信用、家庭及工作情況等進行調查。
到今年7月,106起案件已結案56起,其中撤訴8起、調解7起、判決41起。判決結案的絕大多數(shù)為缺席審判,被告戶籍多不在上海,且目前住址不明。
法官點評:與本案相關的這批案件,具有比較明顯的P2P網貸平臺的特征,是互聯(lián)網金融催生的新型民間借貸案件。居間性質決定P2P只能為客戶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資信評估等中介服務,一旦脫離這一點,試圖以投資理財產品的形式融募資金,或充當融資性擔保人,極易滑入非法經營的軌道。
為情所困的民間借貸 2011年10月,女白領趙娟通過某社交網站結識了男子孫建國。由于在網上比較聊得來,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開始交往。然而好景不長。2014年1月,趙娟將孫建國和他的前妻郭燕一起告到了法院。
趙娟訴稱,孫建國先以其母親生病去世急需用錢等理由向她借錢,她通過銀行轉賬借給他3萬元。之后,孫建國又以安葬母親和為父親購買治療儀等理由,借用她的信用卡多次消費但沒有還款。經她反復催要,孫建國補寫了借條,承諾在兩年內歸還借款20.5萬元。此后,孫建國又以各種理由向她借款1.8萬余元。綜上,趙娟要求孫建國返還借款本金23萬元、利息2萬元。
孫建國的律師表示,由于趙與孫兩人關系特殊,在交往中有過錢款往來,但其中有的是贈予,有的已經歸還了,實際欠的并沒有那么多。郭燕的代理律師表示,郭對趙與孫的經濟往來并不知情,而且相關錢款也并未用于郭與孫的共同生活。最后,孫建國同意歸還趙娟10萬元,雙方糾紛就此了結。
法官點評:因戀愛引發(fā)的民間借貸糾紛并不少見。從形式上看,這類案件并不缺少“借條”、“欠條”等證明借貸關系成立的基本證據,但原被告雙方對“借條”、“欠條”的形成往往各執(zhí)一詞,借貸關系是否成立有時較難判斷。
殃及婚姻的民間借貸 今年5月5日,原告張鴻鳴訴被告湯權、華燕要求返還借款400萬元的民間借貸糾紛案開庭審理。張鴻鳴表示,2013年7月,做小貸業(yè)務的湯權以資金周轉為由向他借款500萬元,說好借兩三個月。后來只還了100萬元,另外400萬元補寫了借條。被告湯權稱,他沒有向張鴻鳴借款,這400萬元是他與原告的投資款,補寫借條是為了讓原告放心并對原告的收益作出約定。湯權的前妻華燕表示,她不清楚張鴻鳴與湯權之間有沒有借貸關系,即使有,也不屬于夫妻共同債務。
對湯權與華燕離婚,張鴻鳴認為兩被告感情一直很好,離婚的原因是湯權在外欠債很多,害怕給家里帶來負擔。而湯權和華燕表示,兩人2001年結婚后關系就比較淡,2014年就離了。
法院認為,原告完成了自己的舉證義務,被告未能提供相應證據反駁。同時,被告也未能就涉案債務非夫妻共同債務提供相應證據證明。今年6月,法院判決被告湯權返還原告張鴻鳴借款400萬元及相應利息;被告華燕對湯權的全部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法官點評:我國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規(guī)定,只有在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并且債權人知道該約定的情況下,才能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來清償債務。本案中,兩被告未能作出相應證明,即便已經離婚,也應對全部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