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紅
摘 要:在教學工作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其數學潛能,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特別是從事低年級教學的老師,我們應從實際生活入手,抓住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征,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激發(fā) 低年級學生 學習數學 興趣
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學生學習興趣的濃淡對學習成績有著直接的影響。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求知和求學的欲望激發(fā)出來,教師應該負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責任?!蹦敲丛鯓蛹ぐl(fā)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第一、從培養(yǎng)師生間的感情入手,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
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對孩子的學習與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孩子往往因為喜歡這位老師而喜歡他(她)教的那門課,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想實現(xiàn)“親其師,信其道”就要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并相信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善于用親切的態(tài)度,激勵的語言,細微的動作來縮短師生間的距離,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應及時表揚鼓勵。如“你今天真勇敢,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某某同學今天作業(yè)寫得真好,獎給你一朵小紅花”等等,通過這些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二、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學習情境,誘發(fā)學習興趣
我教的是一年級學生,他們六七歲,剛剛走進校門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有的還沉浸在童話故事的世界里,所以在40分鐘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相當重要,只有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激發(fā)孩子回答問題的靈感,每次上新課,根據教材的內容,自編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樂,從講故事開頭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氛圍,再進行一組富有啟發(fā)性的提問,來導入新課。剛開始教學秩序難以維持,一說到講故事課堂立刻開始安靜下來,個個豎著耳朵聽講,故事講完了,孩子們還沉浸在故事里,開動腦筋為故事里的小動物想辦法,解決困難,解答問題,小故事營造了濃郁的課堂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學“0的認識”這一課,我以小猴子為主人公自編了這樣一段故事?!靶瞧诹囊惶?,小猴子和媽媽到郊外去游玩。他一會兒攀攀樹,一會兒爬爬山,一會兒又和媽媽捉迷藏,玩得可高興啦!當他躺在山坡上休息時,發(fā)現(xiàn)太陽公公都已經站到山頂了,這才感到肚子咕咕地叫。于是,他去找媽媽。媽媽笑著說:‘我早就為你準備了桃子,它們的數量比3少,比1多,你猜猜是幾個?”同學們都高高的舉起手,迫不及待地喊道:“兩個,兩個!”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我繼續(xù)說:“小猴子急得趕緊吃了1個,他還有幾個桃子可以吃?”“還有1個!”大家不約而同地說出了答案?!熬o接著,不滿足的小猴子又把剩下的一個吃了,那么他還有桃子吃嗎?”從而導入新課。
第三、緊密聯(lián)系實際生活,親身體驗學習樂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用的數學”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就要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如:“在教學簡單的加法和減法時,讓學生帶一些自己熟悉的水果和玩具,利用自己熟悉物品的數量來理解加法和減法的算法,同時也提高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樣的教學,賦予教學內容以一定的生活色彩,將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中去,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第四、加強直觀操作,增強學習興趣
低年級兒童注意力只有幾分鐘,若光憑老師講,學生只通過一種感官來進行學習就很容易感到厭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把教學內容與教具、學具的演示、操作、抽象概念的形象、動作的表演與游戲形式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生動活潑的學習知識,理解概念,訓練技能,開發(fā)智力,激發(fā)學習熱情。
如在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學習過程。在教學一年級(下冊)“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我把預先寫在小黑板上的題掛出來:“小紅有8個藍花片,13個紅花片,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幾個?藍花片比紅花片少幾個?”由于學生一下子看不清多多少或少多少,我引導學生拿出花片進行操作,在學生自由操作后又引導學生把紅花片和藍花片一一對應的擺,引導學生在操作的基礎上學習比較的方法,體會可以用減法解決這樣的問題。
又如在教學簡單應用題時,經常有“飛來、買了、運來”和“飛走、賣了、運走”等詞,這時教師可組織學生用實際表演等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同時使學生理解這些詞在題目中的作用,通過親自表演,不僅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讓他們在活動中學到了知識,應用起來準確無誤,得心應手。
第五、自編自導兒歌,喚發(fā)學習興趣
數學的教學內容較為抽象、枯燥無味,它沒有形象的語言和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不易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兒歌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它文字簡練、易懂、易記,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編成兒歌,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概括知識、揭示規(guī)律、簡化思維過程、增強記憶力等,如:學生很難分清較大數和較小數寫在“>”或“<”的哪一邊,于是我用兒歌概括為“嘴巴朝大數,尖尖朝小數”,廖廖數語,學生用起來就容易多了。又如我編了一首兒歌讓學生記“湊十法”:“小朋友、拍拍手、大家來唱湊十歌,一湊九、二湊八、三湊七來四湊六,兩五相湊就滿十,九和一、八和二、七和三,六四湊起也是十,做加做減想起它,又快又對用處大?!边@種教學有利于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使“苦學”變?yōu)椤皹穼W”,這樣把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由抽象變形象,化難為易,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第六、采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
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的特點,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連加、連減”這一內容時,用復合投影出示:地上有三只小雞,然后抽拉復合片又跑來兩只,在慢慢走來一只。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啊?學生們都搶著回答:“草地上原來有3只小雞,先跑來2只,又走來1只?!苯又釂枺骸耙还灿袔字恍‰u”誰能說算式?學生們一起回答“3+2+1=6”這時我反復抽拉復合投影片,一只小雞先走了,隨后又走了兩只,又問學生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們爭先恐后的回答“有6只小雞,走了1只,又跑了2只”接著又說“還剩幾只小雞”誰能說出算式?學生很快算出“6-1-2=3”類似投影儀等其他教學手段的應用,把靜止的畫面變?yōu)榛顫娚鷦拥膭赢嬊榫罢故窘o學生,不僅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而且也易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
總而言之,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才能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件快樂的事、高興的事。所以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并且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充分鉆研教材,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愛上數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