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娟
文言文斷句題的選材特點
考查各地區(qū)文言文斷句題的選材特點,不難發(fā)現(xiàn),高考文言文斷句的選材基本都來自于以下兩大類:一是傳記文學,二是散文作品。
例1 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
丁太夫人憂,希憲公率族親行古喪禮,勺飲不入口者三日慟輒嘔血扶乃能起既葬結(jié)廬墓所諸相以居憂無例欲極力起公,相與詣廬,聞公號痛,竟不忍言。
(選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刪改)
分析 從內(nèi)容上來說,文本的獨立性較強,理解時便不需要過多的專業(yè)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知識,更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傳記時間跨度較大,傳主形象各個階層都有,寫人、敘事、抒情皆見特色。
如果說前些年以傳記文學為主,這幾年就漸漸傾向散文了,例如2013年高考浙江卷斷句題語料選自《與荊南樂秀才書》(宋·歐陽修),2014年高考浙江卷選自《送丁琰序》(宋·曾鞏)。經(jīng)典散文后來居上,和傳記類文本一起成為高考文言文斷句的重要題源。
例2 給下面的句子加標點。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分析 本節(jié)選自《論語·堯曰》。高考中名家散文頗受青睞,從命題趨勢上看,傳記和散文仍然是未來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的重要題源,而由于選擇散文的撞車性更小,故更容易備受重視。
答案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012年~2014年,湖南卷的文言斷句均選自課外選文,且多為散文,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012年湖南卷文言斷句的四個選項中的文言語段均出自必修1~5,或者為選修系列中的課后習題中的句子,這一選材特色和命題題型是個新特點。
總的來說,無論是湖北、四川、湖南還是全國各地,文言文斷句題的選材主要都是傳記類或散文,雖說具有很開闊的視野,但有一點是十分穩(wěn)定的,就是都體現(xiàn)“淺易”的要求: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篇不甚長,“淺”而不薄,“易”而見巧,對受到良好語文教育的高中畢業(yè)生來說閱讀是不太困難的。
文言文斷句題的展開形式
文言文斷句的考查題型主要有兩種形式:
主觀題 給出選文中或選文外的一段文字,讓我們根據(jù)自己的語意理解,用“/”標出停頓,這是湖北卷、廣東卷、四川卷、重慶卷、四川卷和浙江等地試卷近年來高考斷句題的考查形式。
例3 用斜線(/)給下面加下劃線的句子斷句。
萬夫長易俊原獨恃驍勇,與麾下數(shù)十人遁入山谷保險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陰侯吳良承詔求寇已移檄旁縣兵且集召德基計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狀,奈何激之使生變乎?不若先以計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選自宋濂《吳德基傳》)
解析 斷句要充分利用各種標志詞及句式特點斷句,在整體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標志詞,如“之”“已”“兵”“召”等。
答案 與麾下數(shù)十人遁入山谷/保險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陰侯吳良承詔求寇/已移檄旁縣/兵且集/召德基計事
例4 寫出你認為斷句正確的一項( )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為世用/窮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窮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為果哉者/則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災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為世用/窮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窮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為果哉者/則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災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為世用/窮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窮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為果哉者/則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災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為世用/窮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窮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為果哉者/則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災之功也
解析 先排除了A項“冰雪/冱寒之窮冬也”:冱寒指不見天日,主語是冰雪,是不可以斷開的;再排除了B項“窮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窮冬也”的主語是“徐孟祥”,句中必須斷開;最后排除C項“而有成/物之心”是指的成就其它事物的想法,中間不能斷開。
斷句選擇題相對比一般斷句題要容易,因為斷句方向更明確,只需在有分歧處多加斟酌即可。從目前斷句考查的主要形式來看,還是以主觀斷句題為主,但選擇題的考查也有增加的態(tài)勢,值得關注。
文言文斷句題的應對策略
文言文斷句首先要關注外在標志。外在標志如文言語段中的名詞、虛詞、修辭、對話、引用等。具體來說就是斷句時可根據(jù)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國名、朝代名、官職名等名詞,或根據(jù)句中代詞、語氣詞、連詞等一些虛詞,或利用文言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復等修辭格,或借助對話標志“曰”“云”“言”等動詞來作為斷句依據(jù)。
當然最最關鍵的是要體察內(nèi)在邏輯。因多數(shù)省份的文言斷句題,往往取材自文言文閱讀片段中,所以,首先最重要的是先通讀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節(jié),如一遍讀完不能理解,可連續(xù)讀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對題中所給的斷句文段按照先后順序,從頭到尾進行剖析,分清層次,分出若干個句子,整體把握段意,再結(jié)合外在的標志詞,文言斷句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練習]
用斜線(/)給下面的文段斷句。
1. 南宮適問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論語·憲問篇》)
2. 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師每休舍俄而課將士注坡跳壕皆重鎧以習之 (《宋史·岳飛傳》)
3. 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爾何曾比予于是 (《孟子》)
[參考答案]
1. 南宮適問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2. 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師每休舍/俄而課/將士注坡跳壕/皆重鎧以習之
3. 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爾何曾比予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