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技工學校的政治課教學效果不理想,本文主要從三大方面談談提升技工學校政治課教學效果的策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新教學內容;以及轉變教師角色。
【關鍵詞】政治 教學效果 策略 興趣 內容 角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054-01
技工學校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初中或高中階段學習成績和行為規(guī)范相對比較差的,入校時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厭學情緒嚴重,對各門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尤其是對思想政治類課程的學習,不少政治老師在施教過程中感到力不從心,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談到政治課,也許大家就會覺得政治課就是“一本正經(jīng)”的說教課,就是呆板、高調、口號的化身,其實政治課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魅力所在。教學效果的好壞與課程科目的目的性質有一定關系,但主要還是取決于執(zhí)教者是否善于挖掘政治課的教學魅力和特點,現(xiàn)我就教學經(jīng)驗和一些思考談談提升技工學校政治課教學效果的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動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于政治課的學科特點及傳統(tǒng)因素,學生心理上對政治課有一種潛意識的排斥,不容易對政治課感興趣,將直接影響著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盡量采用多種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一)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
在教學中善于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講解團隊合作的作用時,我給學生展示一組畫面(中國女排奪得世界排球賽五連冠的驕人成績),然后提問:為什么中國女排能夠取得世界排球賽五連冠的驕人成績?老師通過展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中國女排奪得世界排球賽五連冠的驕人成績),開啟了學生思維的心扉,用畫面刺激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去思考、探究,深入地學習理解團隊合作的作用。
(二)利用學生熟悉的成語、俗語
利用學生比較熟悉、感興趣的成語、俗語,容易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比如在講解“實踐對認識的作用”這個知識點時,可設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書到用時方恨少”、“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三句喜聞樂見的俗語為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思考、探究,在對成語、俗語的進一步理解中,輕松地掌握了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三)講一些生動的小故事
如果能夠很好地把生動的小故事和政治課的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學生學習起來就會興趣盎然,容易學習和理解知識點。例如在學習“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作用”時,講講“孟母三遷”的故事,并對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孟子的母親要搬三次家?”,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行思考、討論、探究,學生很快理解掌握了“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作用”。
(四)拓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
技工學校學生大多數(shù)都具有好動、好玩的特性,善于運用學生這一性格特性,使之轉化為學習動力,教學過程中,可采用辯論賽、演講比賽、課堂小品、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式,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發(fā)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其樂學。例如,我在12級機電6班教學中,先后組織了“內因和外因哪一個更重要?”為辯題的課堂辯論賽;在12級高汽5班講解“求職面試”內容時,讓學生表演一個“小王求職面試”的小品;……使學生沉浸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里,愉快地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
二、更新教學內容
政治教材上的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大道理較多,學生一般都不愛學習接受,也不容易讓學生理解掌握。因此,老師可大量引入時代性、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將大道理、理論知識點轉化為小故事、生活事例之中,選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學素材,并根據(jù)學科性質和學生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更新相關的教學內容,現(xiàn)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是怎樣更新相關的教學內容。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
隨著當今國內外政治形勢的變化,出現(xiàn)許多熱點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學生所關心和容易困惑的,而學生在書本上又找不到現(xiàn)成的答案,需要政治老師給他們講解或提供參考。比如在教學中,世界性金融危機是個熱點問題,結合我國的實際,我就給學生詳細地講解當今從美國爆發(fā)的世界性次貸金融危機和對我國的影響,我發(fā)現(xiàn)課堂出奇地安靜,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學生很好的理解了什么是經(jīng)濟危機、資本、利潤等經(jīng)濟學術語,并讓學生討論:“面對危機,我們該怎么做呢?”。
(二)職業(yè)道德
對職業(yè)道德這門課,結合實際,列舉社會上典型的事例,特別是取得重大成就的高技能人才的例子,比如,鐵人式好工人——王為民、油井女杰——束濱霞等楷模,他們立足平凡的工作崗位,盡心盡力地探索提高本行業(yè)的技術和技能,積極進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教學中通過列舉這些在生產(chǎn)崗位上取得重大成績的高技能人才的例子,讓學生從這些活生生的例子里面認識到成為名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并不是件很難的事,重要的是要有頑強的毅力和敬業(yè)愛崗的精神。
(三)個性化教育
個性化教育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真誠的心靈交流,老師了解到某個學生的學習和性格特點及其影響因素,采取因材施教的一對一的教育方式,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增加個性化教育的內容,改變過去傳統(tǒng)教育方式(老師用相同的模式與進度要求學生學習相同的課程,并希望學生在考試中得到大致相同的成績。)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針對不同的學生實行個性化教育。
三、轉變教師角色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多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把學生置于學習的被動地位,教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一切教學活動都得從教師的主觀愿望和要求出發(fā),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要轉變教師角色:做學生的好朋友,做學生的好助手,做學生的好家人。
(一)做學生的好朋友
作為執(zhí)教者,不但要擁有一顆包容、樂觀、善解人意的成熟心,更要有一顆天真、熱情、富于同情的兒童心,樂于做學生的好朋友或“大哥哥”、“大姐姐”,取而代之以往高高在上的“嚴父嘮母”;多用贊賞、鼓勵、關心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
在課堂上,要善于解答學生提問,注重教學互動,活躍課堂氛圍,積極挖掘每位學生的潛能,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我在每個班的課堂上,盡量都以一個大姐姐的身份上好每節(jié)課,在課堂前幾分鐘里,結合學生個性特點,用幽默睿智的話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受到學生的好評。
(二)做學生的好助手
以學生為課堂主角,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應轉變?yōu)橹笇徒處煟环矫?,引導學生就某堂課或某課題,通過“個人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發(fā)表個人觀點”這一系列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這過程中,教師只起到引入主題,啟發(fā)和總結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師在引導過程中要起到助手的作用,對于學生不懂或理解錯誤的地方和觀點,應及時給予解釋和糾正。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助手,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的特點,運用啟發(fā)式、引導式教學。
(三)做學生的好家人
隨著現(xiàn)代化社會的到來,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學生的學習和就業(yè)壓力日益增大,遇到失敗和挫折就可能會一蹶不振,失去信心和希望。老師這時候要把自己的角色轉變?yōu)閷W生的家里人,關心和幫助他(她)們重拾信心,看到希望,腳踏實地,努力奮斗,勇往直前。
參考文獻:
[1]張明德,等.技能人才創(chuàng)業(yè)精粹[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
[2]譚冬梅、李舒.談隨機教育在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