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玉成
【摘 ? ?要】語文課只有靠教師的感染力才能獲得生命。缺乏感染力的語文課是沒有生命力的。教師的感染力來自教師的情感、教師的思想、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
【關鍵詞】教師 ?語文課 ?感染力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11
語文,是一門情感性極強的學科。一節(jié)平平淡淡、毫無生氣的語文課,是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語文課只有靠教師的感染力才能獲得生命。
語文課的感染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語言符號本身所具有的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二是語文教師所表現(xiàn)出來的迷人的個性色彩。這永遠是任何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都無法代替的。
語文課必須以學習語言為基本任務,注意語言的積累、理解和運用。精神、思想等內(nèi)涵的東西必須通過語言來實現(xiàn),抓住了語言也就等于抓住了精神和思想。思維訓練也應該通過語言訓練來實現(xiàn),只有通過豐富的語言表達,才具有強大的感染力,才能產(chǎn)生共鳴。
教師的感染力來自哪里?首先來自對學生高度的責任感。教師和藹可親,時時處處、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和發(fā)展,言談舉止堪為模范,學生就會受到感染。我認為,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感染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師的情感
語文教材充滿了感情,特別是有些文學作品。當學生靠自己的能力不能完全理解的時候,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比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這一課,魯達的個性張揚、打抱不平,但江湖義氣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容易產(chǎn)生偏激的想法。因學生對魯達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并不了解,體會不出作品真摯強烈的感情傾向。教師的感染力應該表現(xiàn)在如何讓學生感受魯達的正面形象。其嫉惡如仇、見義勇為的精神,不但在當時社會中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在當今社會中也同樣需要。如明明看見有人搶劫,而圍觀者眾多,卻無人伸出援助之手;明明看見有人將手伸入了別人的腰包,卻選擇沉默;明明有人落水求救,可岸上那些游泳好手們卻無動于衷……當今時代呼喚魯智深的這種品質,更需要有他這種精神。這些,得靠教師的課堂感染力及個人的感召力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學生的情感世界是絢麗多彩的,他們的愛和恨往往直接、外露,要找準感情的“觸發(fā)點”,學生才會感動,被感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距離學生很遙遠,距離教師同樣很遙遠。怎樣把蘇軾那種“不甘沉淪,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的豪壯情調表達出來進而感染學生呢?詩人是個曠達之人,盡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教師和蘇軾性格情感上的相通,是教師講好這首詩的基礎。如果教師不是這樣一種人,那就很難產(chǎn)生共鳴,也就不能感染學生。教師的這種感染,一般是借助聲音,特別是朗誦,那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誦最能感染學生,最能給人以豪壯之感。
二、教師的思想
思想的感染并不遜于情感。中學生的思想還比較幼稚,對社會人生的理解還很膚淺,他們非??释羁痰乃枷雭韱⒌纤麄?。語文教師對教材獨到的分析,對社會現(xiàn)象鞭辟入里的剖析,對人生深刻的見解,都會給學生以深刻的影響,從而感染他們。比如學習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這篇文章之所以著名,首先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采取獨善其身的態(tài)度,落得清閑快樂。可是他不肯這樣,仍然以天下為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來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這兩句話所體現(xiàn)的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質,在今天無疑仍有教育意義。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的思想會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久而久之,學生的認識水平會有很大提高。
三、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
體態(tài)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直觀性、表率性最強的整體形象,是一種感染力最豐富的無聲語言。體態(tài)給學生以美感,學生就樂于接受你的教學?!把詡魃斫?,為人師表”是良好體態(tài)的重要標志,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培養(yǎng)和完善自己的體態(tài)藝術。
體態(tài)包括教師的儀表、風度、神色、姿態(tài)和目光等等,體態(tài)是教學中的一種比較特殊的無聲語言,起到的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作用,體態(tài)無時無刻不在向學生傳達信息、感染學生情緒、影響學生的修養(yǎng)。
教師服裝的整潔、儀態(tài)大方、溫文爾雅、精神飽滿、活潑而又嚴肅、可親可敬等都直接給學生以美感,學生就感到賞心悅目,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就容易樹立威信。而教師親切的目光、含情的微笑、輕松的表情、和藹的態(tài)度都是贏得學生尊敬和敬佩的武器。教師一舉手一投足都表示對學生的關心、信任及期待,都是傳達教師對學生無形的鼓勵和喜愛之情。當學生犯錯誤、受挫折的時候,教師更應注意自己的體態(tài)形象,靈活應對,而不能無所適從。“笑意寫在臉上,鼓勵掛在嘴上”,這是對體態(tài)語言的基本要求。
那么語文老師如何獲取課堂感染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
一、熱愛生活、熱愛語文、熱愛學生
“愛”是激情課堂的源頭活水。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語文、熱愛學生的人。只有這樣,他才能啟動自己的全部激情去學習、去工作、去生活。要熱愛并認識到我們漢語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語言,要為自己能當語文教師而感到驕傲、自豪,并以這自豪感去感染自己的學生。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熱愛學生,全身心地去愛他們。只有這種無私的真誠的愛,才能使我們產(chǎn)生教學的激情,才會有寬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容納學生的種種過失,才會有忍耐和信心,才能有感染力。
二、勤于學習、勇于實踐
感染力來自不斷的讀書學習、實踐和探索。語文教師要博覽群書,開闊視野,豐富閱歷,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蘊,引領學生豐富的精神世界。不斷實踐和探索是語文教師富有感染力及感召力的途徑。
三、潛心鉆研、勇于創(chuàng)新
一個高明的語文教師,一個富有感染力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從來就不是墨守成規(guī),一成不變的。他總是向常規(guī)挑戰(zhàn),敢于打破常規(guī),大膽創(chuàng)新,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學手段和教學途徑,通過對教材的不同凡響的藝術處理,激發(fā)起學生心中智慧的火花與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興趣高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
四、練就扎實的語言基本功
教師的范讀是學生感知文本,領會作者思想感情,生發(fā)情感的有效手段。一個富有激情的語文教師,首先要具有范讀課文的能力,用聲情并茂的范讀來感染學生。語文課堂上,教師或低沉或高昂或緩慢或明快的范讀,不僅直接感染著學生,而且為學生的朗讀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而且還能集中學生精力,(下轉第115頁)(上接第112頁)活躍學生思維。他的語言總是能夠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千變?nèi)f化,又自然貼切,生動流暢,產(chǎn)生巨大的磁力,緊緊把學生吸引住。當學生面露難色,感到為難,缺乏勇氣的時候,就要用富有鼓動性的語言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勇氣;當學生苦苦思索仍不得要領時,他就得用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讓學生在思維的廣闊空間自由翱翔,享受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快樂。
如果說一堂課是一部戲,那么教師就是導演,學生則是演員。導演必須用自己的感染力調動演員,才能拍出一部好戲。所以,語文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學生,激起學生強烈的共鳴,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上好每一節(jié)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