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祖虎
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園地,班級是初始化的社會群體。搞好班集體建設,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和集體責任感、榮譽感。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同時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合格的新世紀人才。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十八年,我最深的體會就是:要想建設好班級,必須要對每一個學生都給予足夠的關注,要想對每一個學生都關注,一定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睿智的思維能力,要知道什么樣的事情應該怎樣處理,不同的學生要以不同的方式對待。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教師要很有愛心,用愛去打動學生,要求很強的責任心,不僅僅以老師的威嚴震懾學生,更重要的是用愛心去真正的感化學生,老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可能影響到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影響學生的一輩子。所以作為一個好老師,用愛心去和學生交心是很重要的。生活中不能沒有愛,教育更不能沒有愛,我們的教育對象都渴望得到教師的愛,因此,在我們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要給予他們父母、朋友般的愛。只有用自己的行動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了愛,他們才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這樣的管理才真正的有效。老師不僅僅是教書的,還應該是育人的心靈工程師。
愛要求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在心理上與學生相容.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本質上是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關系,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對學生的犯錯誤是允許的, 教師要循循善誘,不能操之過急。有一次,有兩名學生在教室玩耍時不小心將教室窗臺上的花盆打碎了,當我到教室時,教室里異常安靜,只見那兩個學生不知所措地站在被摔碎的花盆旁,大家的目光都怯怯地投到我的身上,看我怎樣處理這兩個學生。我并沒有責怪他們,而是詢問他們是否被劃傷了,告訴他們教室是學習的地方,在教室里不能打架,追逐,當我拿起笤帚收拾碎物時,他們趕緊幫著我收拾,他們沒有想到我不但沒有批評他們,反而還那么關心他們,都低下了頭,臉也紅了。其實,在心理上寬容學生,就是對學生的愛。由于學生幼稚、不成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常常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有時教師也是意想不到的。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善于寬容也是教育修養(yǎng)的感情問題”。所以,我們對于犯了錯誤的學生應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很多時候,寬容和鼓勵比懲罰更加的重要,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的,更何況是孩子呢。如果犯錯誤就被打入冷宮的話,那么還要教育作什么呢?但是,如果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去接納孩子,理解他們,加之正確的引導和真心的關愛。相信他們一定能從錯誤中進步的,并且也會學著去寬容別人。鼓勵多一點,批評指責少一點,任何人都喜歡聽到表揚的,誰都不愿每天聽到的都是指責。同時,當學生受到表揚后,他們會用自己的一些行為去捍衛(wèi)這份榮譽,這樣就可以使得他們進步的更快,做的更好,我是這么認為的。歸根結底,還是要求老師要有愛心,用愛心去管理。
作為班主任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對于班里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羞于表達、集體活動也是隨大流,很少出頭露面也不違反紀律的學生, 往往不易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常采用的方法是“抓兩頭,帶中間”。這種方法使教師經常關注的是優(yōu)秀生和后進生,對優(yōu)秀生不用說,從心底里喜歡,有時甚至偏愛,對很多方面都給予肯定。對后進生來說,教師當然不敢放松,這些學生的一舉一動,時時處處受到注意,生怕他們闖禍,惹亂子,后進生成了教師關注的焦點,但對于中等生,情況就大不一樣。由于中等生人數多,教師對他們只是精線條地管理教育,對這些學生的思想、學習、情緒反映等一般不那么敏感,工作也不細致。尤其一些不善于表現自己、不調皮、不搗亂的學生,常被教師遺忘。有一次,我聽到有一個學生說他念了幾年書,沒有一位老師在課堂上提問過他, 他更沒有和老師一塊談過心。他還說如果老師多提問幾次他,或許他還能考上更好的學校。此后,我常常提醒自已要關注“中間”,任何時候都不能忽略他們。只要是學生,你都應該讓他們感到你時時地在關注他們,關心著他們,愛著他們。學生畢竟是孩子,雖你具備了對他們的愛心,但板著臉去教育,學生還是難以感受到愛,從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這就還要通過多種方式向學生傳遞愛意。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可以言傳情、以目傳情、以手傳情。比如在和學生談話結束時,摸摸他的頭或拍拍他的肩膀,再說句鼓勵的話,足以讓學生心花怒放,增強自信心和上進心。因此,作為一個教育者,千萬不要吝嗇微笑,不要吝嗇表揚,不要吝嗇每一個愛心的舉動。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教師要把學生看作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有發(fā)展?jié)摿Φ娜?,而不是老師施愛的對象。當教師用欣賞的眼光看他們時,就會發(fā)現他們有許多可愛之處,你不能不去愛他們。在我教過的班上有一個學生,由于基礎太差,當老師提出問題要他回答時,他非常緊張,不知所措,仿佛比勞動干活還費事,有時他擔心會叫到他,經常上課頭不敢抬高,也打不起精神。面對這樣一位學生,我不是每次先叫他,后批評,而是默默觀察他,因為我從他身上找到了“閃光點”,每次勞動時,我看見他最積極、主動、膽量也大,并且有組織同伴的能力。我便抓住這一點,在課堂上大力表揚了他,說了一些鼓勵性的話,還選他當了該班的班長。從此,我發(fā)現他連走路都有精神了,上課能專心聽講,還多次向我問問題。在他的眼里閃出了孩子那種天真爛漫的光芒。盡管基礎差,但從這次開始,他認識了什么是學習,自己知道有問題就問,不會寫的就抓緊時間寫會。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我發(fā)現他變了,現在他再也不為上課發(fā)愁了。
班級管理要細致入微,融入愛心,但不能包辦代替。要探索學生自主管理模式。以前的班主任工作中的問題,一是班內大小事務皆由班主任包辦,管理力量過于單薄,難免有顧此失彼的現象發(fā)生;二是學生被動接受管理,師生往往處于“管”與“被管”這一矛盾統(tǒng)一體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fā)揮,自尊心受到一定的傷害,有的學生不愿接受管理甚至與老師搞對立,這種反彈現象的出現使管理很難奏效;三是單憑熱情一味苦干,缺乏統(tǒng)籌計劃和明確的管理,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管理又忙又亂,疲憊不堪而收效甚微。反思之后為打開班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我借鑒了一些先進經驗,開始了通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進行班級管理模式的探索,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適應走向社會,迎接激烈挑戰(zhàn)做好準備。
教學管理無止境。學生是千變萬化的,是動態(tài)的,有豐富情感的個體。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去了解,去溝通。而作為班主任,其工作更是涉及方方面面,可謂無孔不入,如何更高效地開展工作,還需要今后進一步學習、探索、實踐、多動腦筋。但我認為一個成功的老師,最重要的就是用愛心去管理自己的班級,讓學生體驗到愛,學會怎樣去愛別人,就讓我們用愛去做我們班級管理中的潤滑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