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娟
語言是載體,承載著思想文化和情感。它是文體的第一要素,抓住文體首先要抓住語言,一偏優(yōu)秀的文體小到字詞大到句段的錘煉都體現(xiàn)了作者的匠心獨運。一個個“鮮活的靈魂”就隱藏在語言之下,教師應該引領個體剖析語言,觸摸靈魂。所以,語言是語文教學活動要解決的第一大要素。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活動不僅要進行語言教學還要進行思維教學。所謂思維教學是指培養(yǎng)學生認識現(xiàn)實世界時的動腦筋的過程,提升個體動腦筋時進行比較、分析、綜合以認識現(xiàn)實的能力。它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探究文本內部深層次意義,觸摸文本靈魂的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為個性的鍛煉與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當前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中,教學思想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要把教學的出發(fā)點放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fā)展上,激發(fā)閱讀和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和審美,幫助學生建設人文精神,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筆者對于如何實踐語言教學和思維教學也進行了探索,結合教學經驗和新課程理念,提出了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 語言教學法
語言教學法并不是研究語言內部結構規(guī)律(那只能留給語言專家去研究),而是讓學生體味語言的外部意義。鑒賞詞語、句子以及語段的妙出。在鑒賞中感受名家的語言個性風采,學以致用,觸類旁通,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做到融會貫通。那么該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1.篩選法。此法在語言教學活動開始階段以問題形式提出,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參與意識。這種方法適用于各種文體的閱讀教學,而且效果也很明顯。 如:教學《孔乙己》,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初步體驗魯迅語言精練、深刻、含蓄的基礎上,提出:在文中劃出你認為精練、深刻、含蓄的句子,或者劃出你覺得用的好的句子。此問題一出,學生再次快速有目的地閱讀課文,具體深切的感悟了魯迅語言的風格。學生一:我覺得魯迅語言的精練。如“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就這一句簡單明白地把孔乙己的特殊身份給揭示出來。學生二:我喜歡孔已己說的那些話,如“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魯迅模擬一個窮途末路又迂腐不堪的書生的話很到位。學生三:“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和“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是用這手走來的。”這一“徘”一“摸”寫得出神入化。 篩選法的精髓在于篩選,就是感悟文中的亮點并把它篩選出來,統(tǒng)一整理,它是一個由理性到感性的過程。
2.體悟法。 所謂體悟法,顧名思義,就是體味、感悟文中的亮點。如果說篩選法由理性回歸到感性,那么體悟法就是由感性升華到理性。它是個體靈感火花碰撞的一次深化過程。為了能觸摸語言深處的精華,可以運用添、刪、換、調等多種技法剖析語言,提升語感。 如:(1)《孔乙己》中讓學生體悟“排”、“摸”的妙處。(2)《窗》中讓學生感悟一位病人優(yōu)美的語言:公園野鴨、天鵝、鮮花、球場、情人……進而窺探他們內心的善,感悟另一位病人的心理語言:為什么偏偏是挨著窗戶的那個人,能有幸觀賞到窗外的一切?為什么自己不應得到這種機會呢?以此窺探他們內心的丑。(3)《神通廣大的基因》 讓學生體味“人體的某些 性狀或疾病是受多個基因共同控制的?!薄澳承眲h去以后的效果。(4)《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讓學生體味“形狀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發(fā)芬香,這就成為蟲媒花,昆蟲給花完成傳粉受精的任務?!敝刑砑印胺錉幏廴锏窒恪边@一詩句效果又如何。(5)《食物從何處來》讓學生體味“食物就是一種能夠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的物質?!敝邪选昂汀睋Q成“或”效果如何?
二、思維教學法
陶行知先生“教育要解放人”這一教育理念道出了今天我們的教學應以完善和提升人為主要宗旨,學生的發(fā)展是目的,學問、知識、技術是手段?!敖虒W的本質意義應使自在的知識有目的地進入人的自覺領域,不斷地推動人由自在走向自為?!比绾斡勺栽谧呦蜃詾??如何借助語言這一橋梁窺探作者貯入文本中深層次的意義?一句話,在于教者的一個“導”字導向學生內在的個性思維,意在讓學生有話可說,從而鍛煉學生的個性思維。筆者試以案例說明之。 教學《始得西山宴游記》時教師讓學生在體味柳宗遠筆下西山“怪特”語句基礎上,導引學生思考:柳宗元眼中的西山為何寫得如此優(yōu)美、怪特?學生一:作者的心情好,所以看見的事物也優(yōu)美。 那作者是什么樣的心情?學生二:心胸完全放開毫無雜念那種。用文本的話講就是“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學生三:我覺得與他的性格有關。他性格是超沉拔俗、卓立不群、桀驁不馴,所以非常喜歡怪特的景物。
至此學生基本上完成了對文本意義上的感悟、提升。但僅此而已,教師應乘勝追擊,進一步完善學生對文本意義的建構、整合,促進學生與文本、作者的對話交流。提出:學了這篇文章,受到不少啟發(fā),你想對柳宗元這位古代名人說一句什么樣的話呢? 學生一:從您的文章中,感悟到您品格的偉大。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我深深的被您的不同留合污的品格所熏陶。學生二:我想用劉禹錫筆下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菊花來比喻您。學生三:我被您的寂寞、惆悵、孤標傲世的情懷所折服。但我生性是一個不怕挫折、不怕困難的一個人,面對現(xiàn)實的殘酷,我不會移情山水陶醉大自然,求得一時的安寧,我會選擇挑戰(zhàn)困難,攀登人生高峰。
對于說明文這類應用性文體教學,也應引導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接受科學思想和學習科學精神。閱讀《蜘蛛》在了解蜘蛛習性的同時,讓學生感受作者熱愛生活的情懷,也從他科學客觀觀察生物的態(tài)度中獲得有益的啟發(fā)。讓學生領會到是作者把在這種態(tài)度、精神支配下仔細觀察的經過和結果記錄下來,才寫成如此生動的科學小品。教學中應擺脫在說明方法、說明順序上下功夫的套路。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引導啟發(fā)作用。只有讓學生真正掌握了有關的科學思維方法,學生才能有效地理解、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提高其主動學習的水平。在語文教學的活動中,學生是否在教師的指導下投入情意,是學習成敗的關鍵所在。如果只是讓學生呆板機械地死記硬背,生吞活剝地接收吸納,那是沒有效果的。只有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打動過內心世界的那些東西才能刻骨銘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語言教學和思維教學是新課標教學活動中的兩個點,一般是先語言后思維,當然也有特殊情況,但這兩個點在教學中必須擊打到位,才能深入文本,提升個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