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常態(tài)下穩(wěn)定江西省棉花生產的建議和對策

    2015-05-30 10:48:04楊磊陳宜夏紹南聶太禮危勝初
    棉花科學 2015年6期
    關鍵詞:政策扶持技術措施江西

    楊磊 陳宜 夏紹南 聶太禮 危勝初

    摘要:通過對江西省棉花生產情況的調研結果表明,近年來,因受籽棉單價持續(xù)走低、勞動力短缺、自然災害頻發(fā)、棉花生產用工多,成本高,機械化程度低,效益差等因素影響,導致棉農植棉積極性不高,棉花生產面積出現(xiàn)連年下滑。因而提出“積極開展適宜機采的棉花新品種培育、配套栽培技術、病蟲草害綜合防治、防災減災等技術進行研究與示范;同時在建設標準棉田實現(xiàn)規(guī)?;a、擴大棉花生產補貼范圍、調整植棉補貼方式、實施棉花全產業(yè)鏈創(chuàng)新工程、完善棉花生產保護政策、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的建議。旨在穩(wěn)定江西省棉花生產,提高棉田綜合效益。

    關鍵詞:江西;棉花生產;對策;建議;技術措施;政策扶持

    中圖分類號: S5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3143(2015)05-0003-08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tton production situ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ue to the seed cotton price continuing to decline, labor shortages,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more labors and high cost of cotton production, low mechanization level, poor efficiency and other factors, it resulted the cotton farmers enthusiasm was not high, the cotton production area appeared keep descending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 the advices which was “actively carry out th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of breeding new cotton variety suiting mechanization,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weeds and insect pest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etc; while give policy support on constructing standard cotton for scale production, expanding subsidy scope of cotton production, modulating the way of the cotton subsidies, implementating cotton all-industry-chain innovation project, perfecting the protection policy of cotton producti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ocial service,etc” was proposed. Aimed at stabilizing cotton produc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cotton.

    Key words:Jiangxi; Cotton production; Countermeasure; Technical measures; Policy support

    0 引言

    江西省是全國主產棉?。ㄊ?、區(qū))之一,有悠久的植棉歷史和豐富的農業(yè)資源,發(fā)展棉花生產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都較好,棉花增產潛力大,單產水平居全國植棉省份的前列,尤其是在2009年由國家棉花產業(yè)技術體系鄱陽湖綜合試驗站、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和江西省湖口縣農業(yè)局共同實施的“百畝連片畝產千斤籽棉”超高產創(chuàng)建活動中,平均籽棉單產達7605.9 kg/hm2,創(chuàng)造了長江、黃河流域棉區(qū)集中連片種植籽棉單產歷史最高紀錄[1]。近年來,籽棉收購價格下降和勞動力短缺,且棉花生產用工多,成本高,效益低,收益沒有保障,影響棉農植棉積極性,導致棉花生產面積連年下滑。因此,作者走訪彭澤、九江、都昌、湖口、永修和德安等產棉縣實地調研,以探討穩(wěn)定棉花生產的措施,以期穩(wěn)定棉花生產。

    1 江西棉花生產條件與種植區(qū)域

    1.1 適宜棉花生產的氣候條件

    江西位于我國東南部,長江中下游的南岸,南北跨度為北緯24°29′14″~30°04′41″,東西跨度為東經113°34′36″~118°28′58″,屬亞熱帶氣候,為濕潤季風型氣候區(qū),光、熱、水等資源豐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熱量條件好。4~10月:平均氣溫21℃~24℃,≥15℃活動積溫5500℃,≥10℃總積溫6500℃,無霜期>300 d,降雨量800~1200 mm,日照時數(shù)1200~2400 h;6~7月份雨量較集中,常有伏、秋干旱,這一氣候因子比較適宜植棉和生產優(yōu)質棉[2]。

    1.2 棉花種植區(qū)域較集中

    江西棉花生產主要集中在環(huán)鄱陽湖地區(qū),在其所屬的南昌、九江、上饒3個設區(qū)市14個縣從事棉花生產。環(huán)鄱陽湖地區(qū)棉花種植面積占江西棉花總面積的72%,棉花總產量占江西總產量的73.6%,尤其集中在九江地區(qū),棉花種植面積占江西總面積的70%以上。另外,江西還有新余市渝水區(qū)、撫州市和高安市、上高縣等地種植棉花。由于有悠久的植棉歷史、優(yōu)越的植棉條件和先進的植棉技術,江西棉花單產一直處于全國先進行列。

    1.3 近5年江西省棉花生產情況

    江西是傳統(tǒng)的產棉大省,同歷史相比,雖然棉花單產有了大幅度的攀升,但面積和總產卻有不同程度的萎縮。1994年,江西棉花種植面積曾達163333.3 hm2,總產曾達174700 t。但隨著產業(yè)結構調整、我國加入WTO、棉花市場的開放,江西省棉花生產面積一路下滑,據(jù)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棉情調查組的棉花種植意向調查結果,2015年種植面積約為61333 hm2,比上年減少20%左右。

    1.3.1 江西省棉花生產2010年情況 種植面積為90666.67 hm2,單產為1275 kg/hm2,籽棉銷售均價為10.78元/kg,生產成本為18667.5元/hm2(含人工費,見表1,下同)。

    1.3.2 江西省棉花生產2011年情況 總體是面積減、單產增、總產略增、收益減少。種植面積為83333.33 hm2,比上年減少7333.33 hm2,降幅為8.1%;單產為1497 kg/hm2,增17.4%;籽棉銷售均價為7.85元/kg(同比降30.5%),生產成本為29940元/hm2(含人工費,其中肥料投入8308.5元/hm2),同比增25%左右[3]。

    1.3.3江西省棉花生產2012年情況 總體是面積減、單產略減、總產減、收益減少。種植面積為80000 hm2,比上年減少3333.33 hm2,減幅為3.7%,單產為1470 kg/hm2,比上年減1.8%;籽棉銷售均價為8.2元/kg(同比增4.5%),生產成本為30840元/hm2(含人工費,其中肥料投入9490.5元/hm2),比上年增3.0%[4]。

    1.3.4江西省棉花生產2013年情況 總體是面積減、單產減、總產減、收益減少。種植面積為76666.67 hm2,比上年減少7333.33 hm2,減幅為8.8%;單產為1407 kg/hm2,比上年減4.2%;籽棉銷售均價8.34元/kg(同比增1.7%),種植成本為29700元/hm2(含人工費,其中肥料投入7855.5元/hm2),比上年降3.7%[5]。

    1.3.5江西省棉花生產2014年情況 總體是面積減、單產增、總產增、收益減少。種植面積為74400 hm2,比上年減2266.67 hm2,減幅為3.0%;單產1636.5 kg/hm2,比上年增16.3%;籽棉銷售均價6.03元/kg(同比降27.7%),生產成本為28780.5元/hm2(含人工費,其中肥料投入6949.5元/hm2),比上年降3.1%。雖然成本下降、產量比2014年增加,但由于價格大幅下降,導致植棉收益較2013年減少明顯,扣除人工費用純收益為負值。

    2 江西省棉花生產困境及原因淺析

    近年來,江西省各級農業(yè)部門積極推廣植棉新技術,棉農應用新技術能力大大加強,棉農對科學植棉的意識也進一步增強,科學植棉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是,江西省棉花生產面臨著勞動力資源不足、人工成本高、病蟲害及氣象災害發(fā)生頻繁、抗災減災能力較差等困境,嚴重影響了棉花面積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且由于籽棉收購價格下降和勞動力短缺等因素,加上棉花生產用工多,成本高,效益低,收益沒有保障,棉農植棉積極性不高。經調研,認為當前江西省棉花生產面臨的困境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棉花價格大幅下降,植棉效益下降導致植棉面積下降

    由于2014年棉花價格走低,江西省籽棉平均售價低于6元/kg,而且收購時的質量要求比往年高得多。雖然2014年棉花是個豐產年,但豐產不豐收,棉農植棉效益很低,有的甚至出現(xiàn)虧本現(xiàn)象。棉農心中怨氣很大,有不少農戶惜售。2014年籽棉收購價折皮棉單價不足15元/kg,稻谷單價為2.7元/kg左右,糧棉比價 1:5.5,從歷史上看,合理的糧棉比價應為 1:8.5~9,如果按這一比價,那么皮棉的價格應達到23元/kg,籽棉價應達到 9.2元/kg才可能調動植棉的積極性。在這種低價的情況下,有不少棉田改種其他作物,能灌溉的棉田改種水稻,不能灌溉的棉地則改種大豆、玉米、芝麻、花生、紅薯等旱地作物。

    2.2 收儲政策取消,補貼政策難以調動積極性

    國家從2011年以來連續(xù)3年實施的臨時收儲政策[6],因收儲棉花占壓資金量大,且逆價拋銷,財政負擔過重,于2014年初取消了臨時收儲政策,實行植棉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江西省是全國9個目標價格補貼的省份之一,對穩(wěn)定棉花生產面積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由于2014年籽棉價格過低,棉農惜售,棉花產銷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棉花面積下滑成定局。

    2.3 農村勞動力結構變化

    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轉移,一些土地較多農戶改種其他作物緩解勞動強度;再者現(xiàn)在農村主要收入以外出務工為主,種植棉花只是家庭的補充收入,農業(yè)生產當前被當作副業(yè),且生產投入不足。

    2.4 土地流轉

    經土地流轉后,土地在慢慢向少數(shù)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或專業(yè)合作社等經營主體集中,承租人改種小麥、玉米、大豆等機械化程度較高的作物。

    3 江西省穩(wěn)定棉花生產采取的積極舉措

    隨著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的推進,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有2億多勞動力進城打工或進入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務工,許多村莊留下老人、婦女搞農業(yè),農村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了干活缺人手、創(chuàng)業(yè)缺人才的現(xiàn)象。加快推進農業(yè)機械化對解決農村當前勞動力短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要想穩(wěn)定江西省棉花面積和產量,增加植棉效益,就必須提高棉花生產的機械化水平,特別是采收環(huán)節(jié)的機械化水平。隨著土地流轉的進一步推進,一個種植戶植棉面積可達幾公頃甚至十幾公頃,且江西省有30%左右的植棉區(qū)域位于沿江濱湖地區(qū),土地較平整,這有利于推廣棉花全程機械化生產。江西省棉花科研單位、農技推廣部門近年來積極開展了棉花輕簡、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并對棉花多種間、套、連作進行了示范推廣,提高了棉田綜合效益,對穩(wěn)定棉花生產起到積極作用。

    3.1 棉花輕簡育苗帶基質移栽技術示范

    20世紀80年代開始推廣棉花營養(yǎng)缽移栽新技術,并得到迅速應用,成為中國南方棉花栽培的主要方式。但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生產過程全部依賴手工操作,制缽用工較多,苗床管理程序復雜,制缽及移栽勞動強度大,在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進城務工的背景下,高勞動強度的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生產方式已難以適應當前棉花生產規(guī)?;同F(xiàn)代化發(fā)展趨勢。因而,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出基質育苗裸苗移栽技術在全國得到了示范推廣[7-8],江西省自2005年引進該技術后,在全省各主要植棉縣進行了示范,并根據(jù)省情改進為棉花穴盤育苗帶基質移栽技術,該技術是利用塑料大棚或小拱棚等保護設施,采用在一定規(guī)格的塑料穴盤內裝入育苗基質進行播種育苗,并帶基質移栽的一種新型棉花育苗移栽技術。這項技術不僅培育的棉苗素質好、栽后緩苗期短、成活率高、發(fā)棵快,而且省種、省工、省力,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江西省財政于2012、2013年立項支持該項目的應用推廣。2012~2014年,江西省九江縣經濟作物局連續(xù)三年在該縣新洲墾殖場進行了基質苗機械移栽示范,并取得了成功。

    3.2 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

    2014年,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和江西省彭澤縣農業(yè)局共布置了22.33 hm2的棉花機械直播適應機采試驗示范,其中彭澤縣在芙蓉墩鎮(zhèn)和棉船鎮(zhèn)分別安排了4個示范點共15.33 hm2,機采棉示范4 hm2,示范品種為中棉所50和夏早3號;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國家棉花產業(yè)技術體系鄱陽湖綜合試驗站在位于九江縣港口街鎮(zhèn)該所示范基地分別安排了2個示范點共7 hm2,示范品種為中棉所50、中425和夏早3號,均取得了成功。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主要采取了機械平整土地、機械直播施基肥、自走式噴藥機進行病蟲害防治、多旋翼飛機進行機防示范、縮節(jié)安調控株型、噻苯隆+乙烯利進行脫葉催熟、國產4MZ-3型自走式采棉機進行采收等機械措施進行試驗示范。2014年11月10日,江西省農業(yè)廳經濟作物局在江西省彭澤縣召開了江西省首次棉花機械化采收現(xiàn)場觀摩會[9]。

    3.3 “畝產千斤”籽棉超高產創(chuàng)建

    從2009年開始,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接受國家棉花產業(yè)技術體系任務,在鄱陽湖區(qū)開展“千斤棉”超高產創(chuàng)建工作,先后在江西省彭澤、湖口、都昌、九江、永修、鄱陽等縣進行試驗示范,2009年湖口縣武山鎮(zhèn)“百畝千斤籽棉”超高產創(chuàng)建區(qū)籽棉單產達到7605.9 kg/hm2,創(chuàng)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兩大棉區(qū)“百畝”連片棉花種植單產紀錄[1];之后,各創(chuàng)建區(qū)每年的籽棉單產均超6000 kg/hm2,為科學植棉及新技術應用、江西省棉花單產的提高起到了較大的引領作用[10-11]。

    3.4 棉花馬鈴薯連作輕簡栽培技術

    棉田間套作玉米、辣椒、大豆、大蒜、洋蔥等以及連作油菜等可使棉田增加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由于近幾年勞動力緊張,種植油菜效益偏低,棉田套種油菜的面積急劇下滑,因找不到好的種植模式而導致棉花收獲后大部分棉田空閑。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于2011年開始示范棉田棉花直播收獲后免耕栽種馬鈴薯,并采用秸稈地膜覆蓋技術,解決了棉花收獲后如何選擇種植冬季作物,該技術是一項省工節(jié)本、培育地力、調溫保墑、高產高效的輕型栽培新技術,2014年5月和10月,以喻樹迅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分別組織對馬鈴薯和早熟直播棉進行了測產,馬鈴薯單產為26400 kg/hm2,籽棉單產為4005 kg/hm2。與常規(guī)栽培方式相比,該技術能減輕勞動強度,一般可節(jié)省150個/hm2工日左右,節(jié)省投入300~450元/hm2,馬鈴薯增產4500~7500 kg/hm2,純收入增加3000~4500元/hm2,經濟效益顯著。該項技術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提高復種指數(shù),增加棉花和糧食、蔬菜的產量,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而且還可以改善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修復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3.5 大力推廣丘陵無灌溉地植棉技術

    江西省棉花常年種植面積在80000 hm2左右, 丘陵坡地棉田占65%以上,近年來,江西糧棉種植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在平原洲地區(qū)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逐步擴大,而棉花種植面積在不斷的減少,且棉花種植逐步向丘陵坡地轉移。丘陵坡地大多數(shù)不具抗旱條件,一是原有的抗旱設施年久失修,沒有抗旱作用,均成了無灌溉棉田,二是丘陵土壤耕層淺,有機質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遇上長江流域大多數(shù)年份常發(fā)生的伏秋連旱,干旱缺水就制約著丘陵無灌溉棉田的產量,造成植棉一般產量不高,因此,開展丘陵無灌溉地植棉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勢在必行。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開展丘陵無灌溉地植棉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通過對適宜丘陵無灌溉區(qū)棉花品種、栽培模式與種植密度的篩選,創(chuàng)新防旱栽培技術措施以及早熟品種最佳播種期的研究并結合該棉區(qū)的常規(guī)技術措施形成了一套丘陵無灌溉地植棉集成技術并進行了示范,經專家組測產,應用中早熟棉花品種“贛棉雜1號”進行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籽棉單產為5281.05 kg/hm2,比對照增產30%以上,應用短季棉品種“中棉所50”進行直播,籽棉單產為4541.1 kg/hm2,比對照增產14.4%。該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該類型棉田的產量和效益,以實現(xiàn)資源節(jié)約型(省肥、省水、省工)、環(huán)境友好型(省藥)和棉花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

    3.6 早熟直播棉生產技術

    以應用短季棉(或早熟棉)品種為核心,以直播和合理密度依靠群體為基礎,以調節(jié)最佳結鈴高峰期,主攻優(yōu)質的伏桃、早秋桃為突破口,以脫葉催熟爭早收獲為依托,以最佳的播種時期,縮短棉花大田生長期,有利于茬口對接為目標,以達到棉花高產和節(jié)本、棉田增效為目的。從2011年起,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從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國家半干旱農業(y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引進了中棉所50、夏早1號、夏早3號、中425、遼棉23號、邯鄲686、豫早9110等短季(早熟)棉新品種(品系)和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選育的贛早1號、贛早2號[12-14]進行品種篩選試驗,經鑒定篩選了中棉所50、中425、夏早3號、贛早2號等品種(品系),2014~2015年在江西省進行了早熟直播棉示范,通過在10月中上旬噴施脫葉催熟劑[15],將棉花收獲期集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為后茬作物種植騰出了時間,可有效地提高棉田周年效益。

    4 穩(wěn)定棉花生產的建議和對策

    在當前棉花生產新常態(tài)下,江西省正積極探索棉花全程機械化技術,普及推廣輕簡化栽培技術,示范推廣棉田間(套)、連作模式提高棉田周年效益,對穩(wěn)定和發(fā)展棉花生產有利,但還有以下幾方面值得加強和創(chuàng)新,才能確保棉花生產的新常態(tài)。

    4.1 技術層面

    4.1.1 開展適宜機采的棉花新品種選育 長期以來,由于江西省的棉花生產以稀植大棵為主,棉花品種也是高大、較松散的類型,適合機械化生產的棉花品種培育還剛起步。建議要加大項目經費扶持力度,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種業(yè)公司的科研人員共同研究攻關,根據(jù)機采棉對棉花品種的要求,開展適宜江西省機采棉的品種培育。培育的機采棉品種應符合以下特點:一是第一果枝的著生高度要高于18 cm以上,且葉片較少,成鈴集中且結鈴性強;二是莖稈堅挺,不倒伏、吐絮集中且暢;三是株型緊湊,果枝夾角?。凰氖锹淙~性較強,對脫葉劑敏感;五是纖維長度30 mm以上,比強度 30 cN/tex以上;五是注重苞葉的改良,苞葉要盡量小,以減少機采時的雜質含量;同時適宜機采的棉花新品種應具有早熟性好、抗逆性強、穩(wěn)產、含絮力適中等特性。

    4.1.2 機采棉配套栽培技術研究。目前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稀植大棵的栽培方式是單株生長勢強、株型松散高大、果枝較長、果節(jié)較多、葉面對脫葉催熟藥劑反應遲鈍、抗倒伏性差、早熟性差且吐絮不集中等因素,很難適應機械化采收的要求。根據(jù)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于2011~2014年試驗研究結果,江西省機采棉要求高密度(90000株/hm2左右)、生育期短(110天內)、植株較矮(100 cm左右)、集中結鈴(8月份)、集中吐絮收獲(10月份吐絮,10月下旬至11月初分1~2次收獲)。因此,與當前常規(guī)的棉花栽培技術有較大的差別,必須開展適合機采棉高產高效配套栽培的最佳株行距的配置及最佳種植密度、化控時間和次數(shù)、脫葉催熟劑的應用時間和使用劑量以及適合機采的最佳施肥時期等研究。

    4.1.3 機采棉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 機采棉由于高密度、矮植株,病、蟲、草發(fā)生為害與目前常規(guī)栽培方式有所不同,尤其是直播棉的草害發(fā)生嚴重,必須根據(jù)機采棉病蟲草害發(fā)生情況開展綜合防治技術研究,從藥劑劑型、濃度、防治方式和手段等方面進行。

    4.1.4 棉花防災減災技術研究。要立足防災減災,從棉花品種選擇、耕作技術、自然災害的預測預報到排灌系統(tǒng)建立進行研究推廣,讓棉花生產的安全系數(shù)得到較大的提高。

    4.2 政策層面

    4.2.1實施高標準棉田建設工程,促進規(guī)模化生產 高標準農田是領先技術進步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率和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應將農田基本建設納入社會經濟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中給予高度重視。通過與積極發(fā)展家庭農場、棉花專業(yè)合作社、企業(yè)經營等新型生產組織相結合,建立起適合機械化生產的高標準棉田。因此,可結合土地流轉向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棉花專業(yè)合作社發(fā)展,形成適度的種植規(guī)模。

    4.2.2 擴大棉花生產補貼范圍 開展種棉直補、農機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業(yè)保險等,推行植棉大縣、植棉大戶獎補政策,出臺種植大戶農資、農機、采摘用工等方面綜合補貼政策,建立職業(yè)棉農定期培訓機制,全面提高職業(yè)棉農生產經營管理技能,有計劃引導新型職業(yè)棉農發(fā)展適度規(guī)模經營。同時,完善棉花生產災害保險支持機制。

    4.2.3 調整植棉補貼方式 2014年植棉補貼包括良種補貼和目標價格補貼,江西省棉花良種補貼和目標價格補貼資金按當年核實的棉花生產面積為依據(jù)計算,良種補貼標準為225元/hm2,目標價格補貼統(tǒng)一標準為3225元/hm2,難以調動植棉積極性。建議調整優(yōu)化棉花種植補貼方式,將現(xiàn)在以面積確定補貼的方式改變?yōu)橐援a量為主核定補貼,以引導棉花生產實現(xiàn)高產、優(yōu)質、高效。

    4.2.4 實施棉花全產業(yè)鏈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工程 加強科企合作,研發(fā)推廣棉產業(yè)重大關鍵技術。包括以機采為重點的棉花機械化關鍵技術設備研發(fā),多抗、穩(wěn)產、優(yōu)質多類型棉花新品種的培育,病蟲害綜合高效防控關鍵技術研發(fā)集成,綜合高效節(jié)水技術與水、肥、藥一體化精準施用技術研發(fā),機采棉的原棉品質保優(yōu)加工機械與綜合技術研發(fā)等。同時,加強現(xiàn)代化集約高效先進技術集成示范基地建設,系統(tǒng)開展棉田高效栽培管理技術、全程機械化技術、智能信息技術的集成示范,加快優(yōu)良新品種、節(jié)水節(jié)肥和全程機械化等技術的推廣進程。

    4.2.5建立完善棉花生產保護政策體系 國家實施大宗農產品生產與價格補貼政策,對于穩(wěn)定生產與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促進集約高效生產為方向,要及時整合農機、農資、種子和農技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發(fā)揮政策在引導服務體制機制變革方面的作用。

    4.2.6 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 棉花生產“規(guī)?;C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社會化服務”是發(fā)展方向,應將目前的服務方式由政府職能轉變?yōu)樯鐣漳J?。目前棉花生產服務多是農技部門分片包干,或進村入戶,進行技術指導或提高信息咨詢服務。隨著規(guī)模化、機械化植棉的發(fā)展,應鼓勵在廣大棉區(qū)成立農機服務合作社、植保專業(yè)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積極探索社會化服務方式,發(fā)展代播、代栽、代管、代收等新型服務模式,切實提高服務水平,提高植棉效率。

    參考文獻

    [1] 田紹仁,楊磊,柯興盛,等.環(huán)鄱陽湖“千斤棉”湖口展示區(qū)技術實施報告[J].江西棉花,2010,32(1),3-8.

    [2] 楊磊,田紹仁,柯興盛,等.環(huán)鄱陽湖優(yōu)勢產區(qū)棉花生產現(xiàn)狀與發(fā)展?jié)摿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8, 20(11):30-34.

    [3] 毛樹春主編.中國棉花景氣報告(2011)[M].2012,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79-81.

    [4] 毛樹春主編.中國棉花景氣報告(2012)[M].2013,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96-99.

    [5] 毛樹春主編.中國棉花景氣報告(2013)[M].2014,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06-109.

    [6] 棉花收儲終結 棉市變數(shù)增加[J].種子科技,2014(04):27.

    [7] 毛樹春,韓迎春.圖說棉花基質育苗移栽(第二版)[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

    [8] 操宇琳,陳宜,魯速明,等.棉花育苗移栽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棉花,2015,42(1):12-14.

    [9]楊磊,陳宜,胡小琴,等.江西2014年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實踐與對策[J].棉花科學,2015,37(2):3-7.

    [10] 操宇琳,陳宜,魯速明,等.鄱陽湖區(qū)“千斤棉”試驗病蟲害發(fā)生及防治[J].中國棉花,2014,41(7):36-37.

    [11] 操宇琳,陳宜,魯速明,等.鄱陽湖區(qū)“千斤棉”試驗施肥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棉花,2014,41(8):44-45.

    [12] 肖水平,楊紹群,孫亮慶,等.一批早熟棉花材料在江西的表現(xiàn)與分析[J].棉花科學,2015,37(3):16-20.

    [13] 劉新穩(wěn),肖水平,朱德英,等.中棉所50在江西棉區(qū)夏播的適宜播種期探討[J].棉花科學,2015,37(4):43-46.

    [14] 夏紹南,陳宜,張麗娟,等.黃河流域棉花品種在江西棉區(qū)的生長發(fā)育分析[J].棉花科學,2015,37(4):47-53.

    [15] 張麗娟,陳宜,楊磊,等.鄱陽湖種植區(qū)棉花脫葉催熟技術的應用研究[J].中國棉花,2014,41(11):8-9.

    猜你喜歡
    政策扶持技術措施江西
    6.江西卷
    我的家在江西
    心聲歌刊(2019年4期)2019-09-18 01:15:30
    幸福的江西飛起來
    心聲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0
    依托農家書屋提高全民閱讀積極性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0:34:42
    地方政府助力小微企業(yè)眾籌融資扶持性政策的路徑研究
    時代金融(2016年30期)2016-12-05 19:27:58
    經濟轉型發(fā)展背景下銅陵市跨江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
    淺談如何提高煤礦綜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術措施
    淺談加強煤礦礦井通風安全技術措施
    高壓輸電線路防雷接地技術與措施
    10kV配電網施工安全管理及技術措施分析
    柯坪县| 新竹市| 昂仁县| 苍梧县| 那坡县| 长泰县| 江川县| 伊川县| 湘西| 通山县| 阿坝| 鄢陵县| 盱眙县| 民权县| 宜昌市| 清河县| 荥阳市| 望城县| 宜丰县| 贡嘎县| 分宜县| 北宁市| 绍兴市| 米泉市| 青岛市| 余干县| 塔河县| 灌南县| 凤庆县| 平阴县| 依兰县| 石嘴山市| 翁牛特旗| 海阳市| 大余县| 蒙自县| 凤山市| 嘉祥县| 洪泽县| 柘荣县| 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