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銀張
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制約了學生本就狹窄的閱讀空間,壓抑了學生的閱讀沖動。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下面就本人的有效教學經驗,就初中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充分認識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么課外閱讀對學生有哪些好處呢?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量;讀書可以讓我們擁有“千里眼”;讀書可以讓我們勵志;讀書能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提高習作水平。讓學生明白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知道閱讀對其成長的重要性后,學生就會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在閱讀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二、以興趣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養(yǎng)成習慣的前提是激發(fā)興趣,讓學生自發(fā)地去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積極有利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可以采用自己的讀書經歷,用涌動的真情感染學生。還可用偉人及文化名人的讀書風采,形象闡釋讀書與成才的關系,鼓勵學生讀書立志等,讓學生產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三、循序漸進,培養(yǎng)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币虼?,在課外閱讀中做好讀書筆記尤為重要,也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閱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學生剛開始閱讀時,教師不要過多要求學生,要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的興趣逐步提高。
剛開始,先讓學生讀一些內容較為簡單的文章,讓學生積累一些生字詞語,了解大概內容即可。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賞析一些好的句子,了解一些作者、作品及其時代背景等等。而筆記的形式不必統(tǒng)一要求,可以是積累好詞佳句,或是摘抄自己喜愛的句子;也可以讓學生寫些讀后感,或概括課文內容;慢慢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記的良好習慣,時刻記錄下閱讀中的點點滴滴,養(yǎng)成好的習慣,這樣,學生的筆記越來越厚,所記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
四、注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
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首先應注意強調閱讀的視野開闊。不要完全憑個人的喜好,盡量做到“博覽”,但其中又可突出文學類作品多讀;其次應強調閱讀的層次選擇。不同的學習階段,應選擇不同形式、不同深度的書目,而適度的拔高閱讀則因人而異,無需勉強。再次,強調閱讀的長短搭配。一般來講,篇幅較長的作品宜在假期內閱讀,而正常上課期間,應多食些篇幅短小的文化快餐,其中文學類的報紙、雜志可視為首選。最后應強調閱讀的成果、時效。閱讀首先要有緊迫感,學生擠點時間讀書不容易,有壓力才會有效率,閱讀時要精略得當。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素養(yǎng)和學生的語文成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能忽視課外閱讀的作用,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雖然課外閱讀費時費力,成果的突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具有長期性,需要教師長期堅持,然而只要教師教會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應該只是利用課本而教書,而應把學生引向廣袤的閱讀領域,走向豐富的語文知識天地,這樣,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語文成績就定會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