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泓昌
摘 要:《京華煙云》是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的一本頗有名的書。它描寫了清朝滅亡后,民國時期是北平幾個典型的大戶人家的生活,非常逼真的再現了那個時代的生活畫卷。文章主要分析《京華煙云》的日常生活敘事模式。
關鍵詞:《京華煙云》;日常生活敘事模式;分析
一、淺析《京華煙云》
相信大家都讀過《京華煙云》這部作品,為了紀念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這部國語大師林語堂的經典之作《京華煙云》被改編為電視劇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檔播出,2005年《京華煙云》電視劇的熱播,讓無數觀眾為曾、姚、牛三大家族間的兒女情長、真摯親情及堅定友情而感動,它弘揚了中華民族的“仁、義、禮、智、信”傳統(tǒng)美德,向觀眾傳達了經典故事的正能量,開拓了一條文化品質之路。
《京華煙云》文字平和典雅,古樸自然,字里行間都流露著林語堂老先生對中華土地與中國文化的熱愛。其中包含著多種多樣的元素,像佳話、哲學、歷史演義、風俗變遷和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等等。林語堂老先生傳達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體現了這部作品的偉大。
《京華煙云》這部作品主要講述了北平的三大家族從義和團運動再到抗日戰(zhàn)爭這三十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的事情。各個人物之間的感情交錯復雜,能夠讓讀者更清晰和真實的感受到那段歷史。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勛復辟、直奉大戰(zhàn)、軍閥割據、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二戰(zhàn)爆發(fā)等重大歷史事件,以全景式的方式展現了民國時期的社會變遷。
二、對《京華煙云》日常生活敘事模式的分析
《京華煙云》這部經典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褒貶不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獨特的敘事方式?!毒┤A煙云》原著使用英語書寫,是一部對外國人講述中國文化的作品,所以它對日常生活的敘事方法是獨特的。日常生活的描寫是傳播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方法,所以日常生活的描寫成為了我們審視小說現實意義的重要維度。
《京華煙云》敘事以三大家族為主,牽扯其他諸多家族。小說中人物的很多且關系極為復雜,他們因為婚姻聯系在一起。小說從一個家族展開敘述,由一個家族引出另外一個家族,從而展開家族之間的恩怨情仇與家族變遷?!毒┤A煙云》不是從一個人物出發(fā),而是以一個家族為基本,家族被視為文化的載體而存在。小說中的三大家族是三種文化類型的代表,姚家代表著道教,曾家代表著儒家,而牛家即非道又非儒,小說中不同文化思想的沖擊體現了作者對于中國近代變遷與歷史發(fā)展的思考。
家與國的關系處理是家族小說中重要的部分,《京華煙云》家族文化身份的特定性決定了它處理方法的特殊性,“國事”包含在“家事”中,“家興即國盛,國亡家亦衰”。林如斯說過:“然而小說實際上的貢獻是消極的,而文學上的貢獻卻是積極的,此書最大的優(yōu)點不在于性格描寫的生動,不在于風景形容的宛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繪的巧妙,而在于它的哲學意義”。它的哲學意義就是體現在私人的日常生活中,這就是以家族體現國家興亡的重要意義。
人在日常生活中行為活動是多種多樣的,而對事物的態(tài)度和看法是行為活動的根本。小說中成功塑造了一批鮮明的女性形象,小說通過描敘她們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態(tài)度向讀者傳達了不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就像小說中的姚木蘭一樣,作者在這些人物身上都寄托著愛與恨。這部小說中,作者是用贊揚和肯定的態(tài)度書寫的,她有著天生的女性優(yōu)質,她有著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傳統(tǒng)美德,節(jié)儉、勤勞、端莊。她有著優(yōu)越的成長環(huán)境,母親給了她世俗的智慧,父親給了她無盡的知識。她是一個理想型的女性。姚木蘭并沒有高度的女權主義思想,她雖以替父從軍的“花木蘭”為原型,但也是有著一些不同,她對現實的態(tài)度和對生活中的矛盾都是通過和諧智慧的方式解決,她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的結合造就了她對待生活的平和、和諧的態(tài)度。
日常生活的重復性和既定性是人生活的前提,在一個固定的生活圈子和生活模式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就是傳統(tǒng)、習慣、風俗和常識。正是由此,人們的日常生活才會持續(xù)下去,日常生活也不能缺少習慣和傳統(tǒng),即習俗和傳統(tǒng)。小說中廣泛的描寫了衣食住行、飲食男女、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等文化現象,習俗的重復描寫對我們了解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文章中習俗的描寫采用插入式,描寫不連貫,它獨特的敘述方法使《京華煙云》的敘事方法風格迥異。在《京華煙云》中,習俗對于人物的影響是非強制性的,它對于習俗往往是一種贊美,因為習俗本身就是一種深層的,具有本源性的文化因素。
三、結語
通過對《京華煙云》這部作品中日常敘事模式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這部作品敘事方式的特殊性是使它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地位曖昧、褒貶不一的重要原因,拋開它的敘事方式,它是成功的。它的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在時代洪流與個人命運的悲歡離合中,一代代的人在更替。道家思想在全書中的貫穿使故事在時代變遷的嚴肅下有了一絲浪漫和意蘊。
這部小說的敘事方式明確的對西方社會介紹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使西方社會對中國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正是由于這種積極的認識,林語堂老先生才會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贏得了尊重,即使有糟粕,中華民族思想與文化的變遷和中華人民在歷史中的進步訴求都是偉大的。
參考文獻
[1] 張西山.論《京華煙云》主題及林語堂的政治哲學[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3).
[2] 趙迎春.目的論三原則視域下《京華煙云》的文化傳輸策略[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