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燕梅
【摘要】高中語文教育事業(yè),是高中階段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其教學質(zhì)量的優(yōu)劣都將決定學生將來的發(fā)展。本文探討了高中語文教育的實用性與審美性,二者一體化的教育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世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育;實用;審美
引言
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迅速,高中教育規(guī)模擴大。高中院校在辦學時只有辦出好的質(zhì)量以及特色,才能做到讓社會、讓學生、讓家長滿意,真正體現(xiàn)出高中教育的價值。在高中語文教育中,不僅要重視實用性,還應重視審美性教育。在新形勢下,我國的高中教育機構應當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并抓“實用”和“審美”這兩個教育重點,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膰覘澚骸?/p>
1 高中語文教育實用和審美教育的意義
1.1實用教學的意義
語文屬于語言學,具有工具性,而實用正是其工具性的體現(xiàn)。注重高中語文實用性教學,具有以下重要意義:(1)突破傳統(tǒng)教學方式,使語文學科能夠充分發(fā)揮語言工具的力量和作用,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和語言交際能力;(2)全面提升學生自身實踐能力,通過實踐鍛煉學生語感、反應能力、技能水平,從而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
1.2審美教學的意義
重視高中語文的審美教學,具有以下幾點意義:(1)健全學生人格。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大多以物質(zhì)享受為主,而淡忘了精神追求,嚴重影響下一代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形成。為促進年輕一代的身心可以健康發(fā)展,則需要通過高中語文教育中的審美教育,來幫助心智不未健全的高中生,使他們能夠正確面對自身不足,不斷完善自我人格;(2)審美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高中語文教學涉及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扎實漢語文學基礎,還可以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教會學生多角度體會“美”,從而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2 新形勢下高中語文教育的實用及審美教育
2.1語文教育實用教學
(1)重視語文工具性。漢語極富魅力,其字詞在涵義、韻律和形體上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美感。中國人自古講究“談吐不俗”,這樣的人會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人格的魅力,容易親近,這都是漢語教學的影響。高中教學應當重視語文具有的此類工具性,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明白如何將自身的內(nèi)在通過語言表達體現(xiàn)出來,形成人格的魅力。
(2)語文教學不能脫離實際。語文教學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生應該學會將課堂上的語文知識活用與實際生活,將課堂與生活相結合,以保證語文教學的實用性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3)重視語文教學實踐活動。實踐是鍛煉的重要手段,更是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老師應當積極組織安排這類活動,例如組織演講、辯論賽、詩歌朗誦、課堂劇等,利用這些活動加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另外,由老師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指正,給出合理的建議,以此推動語文實用性教學發(fā)展。
(4)推行雙向溝通教學模式。教師應當避免僵化的教學方式,多采用靈活多變的模式,以適應學生的素質(zhì)需求,間接適應社會對綜合性人才的需要??梢詾閷W生建立語文教育立交橋,進行溝通學習,提升他們的實用性技能。在雙向溝通教學模式中,必須以“質(zhì)量”和“特色”取勝,以扎實的基礎學習作為自身質(zhì)量保障,為語文課增添樂趣和參與性。
2.2豐富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
2.2.1人文素養(yǎng)的豐富
人文素養(yǎng)的靈魂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精神,核心內(nèi)容在于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說是“人文系統(tǒng)”。這其實可以看做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是人的“德性”、“價值觀”和“人生哲學”,所謂的科學精神、藝術精神以及道德精神也都涵括其中。人文素養(yǎng)追求的是人生和社會的美好境界,推崇的是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和生活的多樣化。其標志是主張思想的自由和個性解放,以人的價值、人的感受、人的尊嚴作為萬物的尺度。
2.2.2正能量的人文文化的功能
如果能通過語文教育,將人文文化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之中,就可以成為一種引導,指引學生自愿學習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并向往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如此,就能夠幫助學生產(chǎn)生集體主義激情,開始具備較強的參與意識、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同時,還可以激勵學生培養(yǎng)自己從容面對生活挫折和困境的態(tài)度,自我勉勵自我調(diào)適,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2.2.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接受美,提高審美能力
語文教材是美的殿堂,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審美內(nèi)容。所以,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對文章作品進行賞析,從中發(fā)現(xiàn)美,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審美能力。古人云:“珠玉不睹乎外,則王公不認為寶。”可見,美是要去“發(fā)現(xiàn)”的。文字作品是以文字為載體,將現(xiàn)實生活的美寓于字里行間。作品所蘊涵的美學屬性,要通過分析,才能被“發(fā)現(xiàn)”,才能使人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在欣賞作品的意境時,要注意啟發(fā)學生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的方法,再現(xiàn)作者所表達的意境,從而獲得審美愉悅和審美教育。
2.2.4引導學生欣賞美、品味美,獲得審美愉悅
欣賞美、品味美是一種直觀教學法,即從美感著眼,把這種用文字表達的審美對象轉(zhuǎn)化為畫面和音響,再讓學生從直觀感覺中受到美的感染。
(1)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可以運用現(xiàn)代化的聲光技術,把作品描繪的畫面再現(xiàn)出來。有些文章有自然景象、社會環(huán)境、生活場面和人物形象的描寫,都可以通過影視工具錄制、播放出來。例如講《蜀道難》《赤壁賦》時,可以放映《話說長江》電視記錄片中有關蜀道、赤壁的片段,把作品用文字描寫的景物、場面、人物變?yōu)閮?yōu)美的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從視覺感官直接獲得美感,加深對作品美學屬性的理解。
(2)文章作品中的語言,可以通過讀、哼、吟、誦、唱來學習。“讀”是用清晰的語言,按照語法結構,把文學作品念出來;“哼”是用鼻音低聲吟哦;“吟”是有節(jié)奏有板眼地朗讀詩文;“誦”是大聲朗讀,把作品的感情表達出來;“唱”是依照樂律發(fā)出聲音。其中,最常用的是吟和誦,通過吟誦體會作品的抑揚頓挫之美,體會其韻味。朗誦時,教師指導學生熟悉其抒情線索和感情格調(diào),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主線,運用停連、輕重、節(jié)奏、語調(diào)等技巧,表現(xiàn)詩中的意境美和韻律美。教師可以做示范性吟誦,或讓學生個人、集體吟誦,配上和諧的輕音樂,增添作品美的感染力,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體會作品的思想和感情。
3 新形勢下高中語文教育的發(fā)展
3.1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夠培養(yǎng)出對學習的興趣,就可以使學生自愿自覺地進行探索和學習,獲取他們想要得到的知識,增強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教學內(nèi)容,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每篇文章,每首詩詞的背后都潛藏著極其深厚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逸聞趣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充分利用這些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點,以勾起學生的學習樂趣和求知欲。
3.2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突破
在新形勢下,語文教學不可以繼續(xù)墨守成規(guī),而應當積極打破沉疴,不斷創(chuàng)新。例如在語文教學中,許多古代文學較為枯燥,學生可能會興味索然,無心學習,此時老師切忌照本宣科,而應當利用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象,對古文意境進行解釋和影射。漢字的深邃含義是能夠描繪出精彩絕倫的意境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通過自己的思考而理解文章,描繪其中的社會現(xiàn)象、自然風光、事件發(fā)展過程等。教師和學生都應當意識到,文章不是無情物,而是蘊含著作者的心力和情感的,教師應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心境,從而理解文章的妙處。
3.3提高語文教師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
語文教師自身的語言藝術水平也是及其重要的。古今中外,許多著名教育家都很重視教師語言水平對學生教育的影響,因此要求語文教師以美的修養(yǎng)、美的語言教書育人,以身作則,感化學生。教師的語言優(yōu)美純潔,可以啟迪學生思維,塑造學生靈魂;教師的語言豐富生動,可以引導學生開闊視野,使學生在語言美的享受中,汲取知識的營養(yǎng)。語文教師應按照美的規(guī)律,做好創(chuàng)造性教學設計,突出教學的激勵功能和美育功能。
結語
人們越來越重視語文教學的實用性,但也應同時重視審美性教育。高中語文是高中階段教學的主要科目之一,做好高中語文教學,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還可以加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從而塑造積極向上的思想層次,提升人格境界,為國家培養(yǎng)出真正德藝雙馨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喬勇.談高中語文的審美教育教學[J].神州旬刊,2011:111-111
[2]王娜.高中語文審美教育方法淺談[J].科教文匯旬刊,2013,(32):17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