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巧陽
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幾大問題就是:不會審題,無法掌握材料要領,導致偏題甚至離題;面對作文題目腦子一片空白,完全為湊字數(shù)在寫,以致東拉西扯,毫無頭序;為拿平均分,考前拼命記素材、記名句。最終導致作文能力越來越弱,以致惡性循環(huán),喪失寫作興趣。
這個現(xiàn)狀不容樂觀,迫切需要找到一個解決對策。仔細分析,不難看出學生對寫作文存在認識誤區(qū),而一部分同學的作文能力有欠缺可能是“歷史遺留問題”。作為老師,我也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學課,似乎也沒有什么系統(tǒng)性,更談不上具體章法。于是我想應該從作文教學改革開始,一方面給這些“作文問題同學”多一些寫作技巧的指導,另一方面更需要對他們的寫作心理加以引導。
一、應用“沉錨效應”,有效教學
考慮問題或做某個決定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對得到的第一個信息給予特別的重視。第一印象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我們的思維固定在了某一處。這就是通常說的“沉錨效應”。
如大部分學生都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不及時點題,有時甚至全文無一處點題。于是在課堂上我給學生一篇范文,而這個范文就是一個“錨”。筆者先讓學生讀完范文,找到范文是如何點題的,從而總結出許多點題的方法。如“標題點題”“篇首點題”“標志性語言反復點題”“結尾照應全文點題”等等。
學生作文中還反映出兩大問題,就是所舉素材不簡潔,舉了素材又不知道如何結合素材進行分析,從而達到有效點題。為了幫助那些同學找到分析的路子,筆者又用二段話作“錨”,然后讓學生總結方法。
(一)以榜樣的長處激勵孩子。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是一個在“聯(lián)合國家庭”中長大的黑人孩子。兩歲時父母離異,但奧巴馬的母親、外公、外婆卻一直在他面前維護他父親的形象和尊嚴,并以父親的光輝事跡激勵奧巴馬。于是奧巴馬的一生始終以父親的夢想與奮斗作為動力,牢牢記住黑人也有可能逆轉命運,并為之不懈努力,最終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tǒng)。教育有時就是如此的簡單,多鼓勵孩子,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孩子,奧巴馬的家庭教育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
(二)我讀著,那是一份懷揣堅毅的靈魂。當他知道自己可能會殘疾之時,他選擇了隱瞞事實,他選擇了比賽,他告訴自己:就算斷手斷腳也要完成比賽,為祖國爭光。他就是李寧,他用超人般的毅力忍受著痛苦,在筋骨已經(jīng)嚴重扭傷的情況下,獲得了奧運冠軍。正因為他有一份懷揣堅毅的靈魂,他才能忍受劇痛,用生命為祖國的榮辱而戰(zhàn);正因為他有一份懷揣堅毅的靈魂,他才能發(fā)揮潛能,為世界觀眾呈現(xiàn)近乎完美的表演;正因為他有一份堅毅的靈魂,他才能打敗對手,光榮地站在最高領獎臺上??梢?,堅毅的靈魂能讓一個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為生命奏響最激昂的樂章。
最后學生在“錨”的啟發(fā)下總結出了具體操作的方法:(一)是假設分析法,它的思路:反面假設——結果展示——正面強調(diào)。(二)因果分析法,它的思路:為什么——是因為。
當然隨之而來也有弊端。寫作是一件各抒己見的事,這樣做可能會形成思維定式,限制學生的思路,容易形成千篇一律的情況,因此在具體操作中又需要預防“沉錨效應”。也就是說,當學生的作文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模樣,又要讓學生突破“思維定勢”了。當學生掌握寫作的基本模式后就要在課堂上進行一些打破“思維定勢”的訓練,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意寫作。
二、應用“貝爾納效應”,養(yǎng)成習慣
有這樣一個有獎征答題目:如果法國的最大博物館盧浮宮失火,許多名畫價值連城,但只能救出一幅,你會搶哪一幅?法國作家貝爾納的回答是: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貝爾納因此得獎。由此可見,作文教學不要貪大求全,可以從學生身邊那些力所能及的最容易做但又很難堅持的小事做起,從培養(yǎng)學生點滴的文學涵養(yǎng)和習慣做起。
每個學期初,筆者都會向?qū)W生強調(diào)每天做到“幾個一”:即每天讀一篇800字美文;每天30字摘記:每天積累一個成語;每天寫一句感受。我們就是要教育學生從最基本的寫作習慣做起。同樣平時的作文教學課也不能面面俱到,每一次的的作文講評可以就某一方面進行詳細剖析,或開頭或點題或立意等,然后一學期下來形成適合本班學生的作文知識體系。同時,為了靈活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打破每次都是寫一篇完整的文章的形式,如就某一段落訓練,或?qū)憘€場景或?qū)憘€人物外形或抒發(fā)一段議論等等,這樣一來老師改起來方便,學生寫起來也省力,而且針對性又強。
三、應用“登門檻效應”“下門檻效應”,轉變觀念
每個學期都會碰到幾個不愛寫作文的學生,甚至還逃避寫作。如果老師出面強制寫,文章是可以補好,但質(zhì)量就很難說了。為了從本質(zhì)上轉變這些的同學的觀念與行為,筆者采用了“登門檻效應”與“下門檻效應”。
“登門檻效應”即當個體接受了一個小的要求后,就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從而達到“得寸進尺”的效果。針對作文困難戶,要先提出小的,容易實現(xiàn)的目標,等他完成后及時表揚強化,再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如全班要求寫一篇文章,這些同學只要求寫一段,并努力找出其中出彩的句子進行表揚,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成就感。這樣逐步推進,用表揚強化鞏固,寫作的要求就能有好的效果。
“下門檻效應”是退一步行動,如果對某人提出一個大的、難以做到的要求被拒絕后,接著就提一個小一點的要求,達到“棄尺得寸”的效果。如筆者有一次要求期中考試作文40分以下的同學每天寫一篇隨筆,同學都說完成不了。于是,筆者退讓一步,要求每天寫200字的感受。結果這一要求都被欣然接受了。
其實可以應用的心理效應還有很多,只要是一個有心的語文教師總能找到適合自己學生的有效教學策略,從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作文訓練固然有難度,但只要你能找到那把走近學生心里的鑰匙,什么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作者單位:浙江東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