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堅
【摘要】 口算能力是一項最基本的數學能力。小學低年級是學習口算的關鍵,我們必須重視這階段小學生的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學困生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它將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長遠和重大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生 口算能力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04-01
小學數學對學生的口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切實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
一、培養(yǎng)學生口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口算教學中,我們也要激發(fā)學生的口算興趣,使學生樂于口算,從而不斷提高口算的正確率。比如,可以采取游戲、比賽等多種形式,來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口算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口算正確率的保證。所以,教學中盡量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在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仔細分析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時糾正錯誤,有效防止錯誤,并持之以恒地做好口算教學工作,那就一定會逐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三、從起步抓起,由易到難
小學數學中的口算題,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我們必須從起步抓起,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一年級主要加強一位數加減法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訓練,二年級要重視乘法、除法及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訓練,三年級要進行乘法、除法的口算訓練,小學高年級要進行兩步以上算式及應用題的口算訓練。
四、理解算理,掌握巧算的方法
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賴于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準確性,并形成口算能力。為此要重視加強學生對算理的理解。例如:在20以內的加減法的口算中,學生要會正確運用數數法、接數法、湊十法、口訣法等。在這里湊十法是小學低段比較常用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要求孩子要會湊十,會熟練記憶哪兩個或幾個數能湊成十。還要教會孩子一些巧算的方法,例如:口算中常用的湊整法、湊十法、分解法,以及熟記一些常見的數據等。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數學教學任務,于是,我就在黑板報的一角寫下了25×4=100 125×8=1000,提醒孩子們能經常用它們作為口算的拐杖,有的時候還可以利用分解法將題目轉換成有25×4=100 125×8=1000的形式。同時我留一個版面給孩子們,讓他們將平時發(fā)現的巧算方法記下來,大家分享。這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口算的興趣。
五、口算的內容要有爭對性。
不同的課,口算的內容要不一樣。新授課的的導入練習要充分發(fā)揮奠基和啟發(fā)功能。如教學“9加幾”之前,口算題的設計可以是:
9+1+5 9+7+1 9+6+1
9+8 9+5 9+7 9+6
這組題遵循學生循序漸進的認知過程,誘發(fā)思維,寓“算理”于練習之中,為用”湊十“法算”9加幾“奠定好基礎。
六、變換口算形式,激發(fā)口算興趣,培養(yǎng)口算習慣
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過經常性的訓練才能實現,且訓練要多樣化。包括:分散集中結合練。每堂課上安排練。多種形式變換練。例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等。
我一般在每堂計算課前5分鐘進行視算訓練,視算的內容盡量與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有關,例如:在學9加幾的進位加之前,我有意視算能湊整十的和10加幾的加法,為后面的湊十法做準備。在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前,我有意的聽算整十數乘一位數和一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在練習課上開展搶答賽,接龍或對抗比賽。用孩子喜愛的計算游戲來提高他們大腦運算技能,從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
我還爭取家長的配合,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首先,我利用家長會,給家長談口算的重要性,教家長怎樣給孩子聽算。要求每天能給孩子聽算20道題,可以是和教材進度一致的聽算內容,也可以是學過的加、減、乘、除法的計算題各5道,要求每天把聽算所用的時間記錄下來。家長可以掌握聽算的難易程度,有時故意降低難度,讓孩子看見自己一天一天的用的時間變少了,錯的題也少了。讓他們感覺自己有很大的進步,有成就感,激發(fā)他們聽算的興趣,培養(yǎng)天天聽算的好習慣。當孩子養(yǎng)成聽算的好習慣后,家長就可以減輕負擔了,給孩子買聽算題卡。鼓勵孩子與同學比賽,看看誰用的時間少,就給誰加小五星,完了后互相檢查,錯一題扣一分,作好記錄,一周比一次,看誰的小五星最多,誰扣的分最少。以激勵學生。
七、重視錯題分析
學生計算出現了錯誤,就一定要及時引導學生認真分析計算錯誤的原因,尋找錯誤的根源,及時改正過來。對于重復犯的某種錯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常見的典型錯例,組織學生一起觀察、思考、分析、交流,通過集體“會診”,既達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平時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是糾正小學生計算中錯誤的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都會發(fā)現學生出現差錯的原因:
1、感知不準確
小學生感知事物的特點是籠統(tǒng)、粗糙的,他們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間的聯系。因此,他們對事物的感知缺乏整體性,在看題、讀題、審題、以及抄寫的時候,有時觀察不仔細,因而獲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這時感知的錯誤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學生把題目中的數字、符號抄錯。如把“35”寫成“53”,把“+”寫成“-”,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力不集中
而小學生在注意的廣度、穩(wěn)定性、轉移、分配上發(fā)展都很不完善。比如,學生正在解答計算題時,老師的一句“請大家把字寫認真些”,就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導致計算錯誤。另外由于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暫,常常顧此失彼,丟三落四,所以,容易發(fā)生抄錯數字,寫錯符號,漏寫數字等錯誤。
3、思維定勢的干擾
計算中,學生往往用習慣的方法去解答性質完全不同的問題,從而出錯。比如,經常在練習小數乘法豎式計算時,就會用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了。面對這種情形應對措施 ②增強學生學習的毅力 。
我相信通過以上的訓練,學生的口算速度一定會得到提高,口算能力也會得到發(fā)展,思維更加敏捷,成績更加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