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蘭
記得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先生在一則相聲中,把愛情比喻為燒餅。燒餅雖然其貌不揚,卻越嚼越香,雖然平淡價廉,卻是真實的平民生活。
因為好長一段時間為人熬制中草藥,掌握了不少熬藥的常識。每每望著正在翻騰的一鍋花、葉、莖,聞著淡淡的中藥清香,也頓生種種感悟:經營愛情如同熬制中藥一樣,很有講究,方法是否得當對“療效”頗有影響。
充分浸泡VS充分了解
熬制中藥的第一步,是要用冷水充分浸泡藥物,等到藥物變軟后再進行煎煮。只有這樣,有效成分才更容易被煎出。
愛情和婚姻非同兒戲,即使在熱戀期間,也要對愛情婚姻進行適當的“冷思考”。恰如兩個人最初的相識、隨后的相知一般,雙方因充分了解而由陌生走向熱戀,彼此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脾氣、不同的思想和成長背景在戀愛的“軟磨硬泡”過程中逐漸失去了不同,保留了一致,為隨后生活里的“熱煮”做好了準備。
所謂夫妻的“情投意合”,其實并不一定從一開始就那么默契,而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磨合。因此,經過充分的時間磨合而結婚的夫妻,婚后生活往往比較甜蜜平穩(wěn);相反,那些所謂一見鐘情、速戰(zhàn)速決的男女,很容易出現“閃婚閃離”。
把握火候VS不溫不火
中藥煎煮時一定要把握好火候,未煮沸前可用猛火,可水開后就要用小火慢慢熬了,并且要不斷進行攪拌。
愛情也是如此,開始時總是濃情蜜意、海誓山盟,在經過“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轟轟烈烈后,生活逐漸回歸平淡,依然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交響曲。此時愛情就需要“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小火,不溫不火地慢慢“熬制”。于是乎,愛情就在平淡的生活中演繹心照不宣的動人情苑、潸然淚下的感人畫面和真實美麗的情感故事。
雖然有些戀人愛得死去活來,驚天動地,但是結婚后也不得不細嚼慢咽,溫情默默。正如一位婚戀專家所說:“戀愛需要激情澎湃,婚后的生活卻需要慢條斯理?!?/p>
耐心VS包容
從把中藥放進砂鍋的那一刻起,便要寸步不離地守在火爐邊,一是怕中藥溢出,二來怕把藥熬糊,這要的便是耐心。
與之類似,愛情也在生活的“砂鍋”中被“煮”得翻江倒海:逆境摩肩接踵而至,生活中的種種無奈不請自來,此時則需適量的陪伴,些許的浪漫,以及足夠的包容。它們也會使愛情這鍋“中藥”在生活火焰的熬煮下,情更深、意更長、味更濃。
人們常說:談戀愛只不過是一兩年,甚至幾個月的時間,而居家相伴過日子卻是終生的維持。如果說談戀愛需要激情,那么過日子需要的卻是耐心。只有把握好火候,情真意切,才能規(guī)避“貧賤夫妻百事哀”或“夫貴妻冷”的矛盾糾結,才能走出婚姻的“三年之痛”或“七年之癢”。
其實,夫妻之間就是需要平平淡淡、不溫不火地搭伴過日子,婚前戀愛激情四射,待拍拖和結婚之后,則是終生的淡定陪伴了。即使偶爾出現情感危機甚至家庭變故,也需要冷靜對待,耐心尋找化解矛盾的機會,爭取來個“愛的回歸”和破鏡重圓。這就尤其需要包容和耐心。
藥引VS調和
中國的中醫(yī)藥有個非常神秘的特點,就是熬制中藥時一般都需要“藥引子”,比如姜、棗、蜂蜜等等,它主要起輔助和調和的作用。如果忽視了藥引子,或藥性較強甚至出現不良反應,或藥性降低,藥品原本應當達到的功效會減半。因此,開方前醫(yī)生都忘不了反復交待放藥引子之類的叮囑。
愛情也是如此,處對象時往往需要父母、親朋或媒人保媒拉纖,即使是自談式的初戀,有時也需要相關人員(親朋同學鄰居)點破“窗戶紙”。戀愛中間,男女時不時就會遇到麻煩,比如吵架斗嘴,冷嘲熱諷,甚至瀕臨分手,如何重續(xù)戀愛情感,往往需要家人親朋和媒人出面調和;尤其是結婚之后,圍城內矛盾層出不窮,甚至鬧到上法庭離婚的地步,此時尤其需要冷靜處之,特別需要雙方父母親朋、同學鄰里理智地出面調解和好。
事實上,不出現矛盾的伴侶幾乎沒有,不發(fā)生矛盾的夫妻更是鳳毛麟角,可是,十有八九都有驚無險,最終能平穩(wěn)著陸。正應了那句俗語:“天上下雨地下流,小兩口打架不記仇?!奔氂^天下,凡戀人和好,夫妻和解,都離不開父母親朋,甚至居委會、單位領導的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