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云
與小學數學相比,初中數學增加了很多抽象的運算和概念,因此,很多初中生無法適應這樣的轉變,他們認為初中數學的理論概念過于枯燥,并逐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再加上一些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存在問題,導致初中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甚至有些學生產生了厭學的心理。伴隨著新課改的逐漸實施,數學教師必須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激發(fā)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升數學教學效率。本文就人教版初中數學興趣教學進行淺析。
人教版數學教學興趣教學對策初中數學教學是基礎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數學教學對于學生生活和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從本質上提升數學教學水平。大量教學實踐表明,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和諧、愉悅、輕松教學氛圍,這是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最為重要的階段和環(huán)節(jié),為了將數學教學的水平提升,教師可以采取興趣教學法,興趣教學法可以使教師教授更輕松,學生學習更有趣,從本質上將初中數學教學的水平提升。
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興趣教學法的意義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興趣教學法首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如果情緒高漲,就可以調動自身思維,集中大腦注意力,進而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相反,如果學生的情緒低落,便會影響到對知識的吸收。然而,興趣是保證學生情緒、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最好的方法。教育心理學中明確指出,具有趣味性的學習不僅能夠使學生積極思考、全神貫注,甚至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廢寢忘食。數學學習需要學生運用抽象的邏輯思維,很多學生反應在自身學習過程中會出現思維阻礙的現象,如果這個時候學生沒有學習興趣,不能集中注意力,便無法提升學習積極性,很難對教材內容進行理解。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興趣教學法十分重要,興趣教學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能夠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積極地參與到思考之中去。其次,興趣教學法還可以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培養(yǎng),新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鼓勵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反思和質疑的學習習慣。而興趣教學法就是將學生作為主導,教師要注重活躍課堂氛圍,塑造開放型課堂。以氣氛帶動學習,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能夠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并且對教師講學和教材內容質疑,從本質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興趣教學的策略
(一)以游戲豐富教學內容
與其他學科相比較,數學學科中的理論知識十分抽象,因此,數學也顯得十分乏味和枯燥,很多數學教師反映在自身教學過程中很難調動學生的興趣。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一些小游戲,使初中生積極參與到游戲中去,在游戲中學習,在娛樂的同時對所學的數學知識有更深地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教師講解到有理數加法運算律的時候,a+b=b+a是加法的交換律,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堂游戲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和生動地對概念含義進行理解,教師可以選兩個學生在講臺上站到一起,告訴臺下的學生,張某某代表a,李某某代表b,張某某和李某某站在一起就是a+b,張某某+李某某=兩個人,接著教師可以讓張某某和李某某互相交換位置,再為學生講解李某某+張某某=兩個人,并且在黑板上寫下兩組公式,利用等量代換,張某某+李某某=李某某+張某某,由此推斷a+b=b+a,教師通過組織小游戲,使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學習,并且將加法交換律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二)轉變數學教學思路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都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這種單向教學模式,在單向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掌控者,學生無論是否理解授課內容都要被動接受,由此可見,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其實,數學教學過程應該是雙向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所以,實施初中數學興趣教學的時候,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情況,根據學生來制定數學教學目標,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適時地根據教學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然后讓學生自由組合,針對問題展開討論,教師要及時鼓勵和引導理解偏差的學生。最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小組分享學習的經驗,做到取長補短,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三)布置作業(yè)要統籌兼顧
學生喜歡有選擇地學習,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要改變常態(tài),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布置完作業(yè)以后,有些學習程度淺的學生反應作業(yè)很難,直接放棄。為了杜絕這一現象,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布置作業(yè),教師可以布置兩種作業(yè),讓學生自己選擇完成,同時,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教師要保證布置的題目60%的學生都可以解答出來,30%的數學題目是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可以解答出來的,剩余10%的題目是對數學知識掌握比較好的學生努力解答出來,教師還可以在作業(yè)中融入新課程和新內容,使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對新知識進行預習。在學生完成60%作業(yè)的時候會產生自豪感,增強他們解決其他題目的自信心。這樣的作業(yè)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們真正熱愛數學學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滿足初中新課改的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突破傳統,對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在初中數學課堂上,要將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出來,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要不斷鼓勵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想方設法將枯燥、復雜的數學概念轉變成為生動、形象的數學知識,這樣能夠在加深學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同時,挖掘學生潛在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劉友春.淺談中學數學教材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2,(09).
[2]錢和平,李素萍.對新課標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的幾點看法[J].價值工程,2012,(06).
[3]韓義.新課標下“人教版”與“北師大版”數學教材(八年級上冊)的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4]劉超.初中新課標教材中數學史內容比較研究——以人教版、北師大版、華東師大版教材為例[J].中學數學,2011,(12).
[5]初延波.新課改環(huán)境下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