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波 陳晶晶
中小學語文教學障礙的解決,必須要通過激發(fā)學習興趣,詳細了解學情,增大課堂容量,三位一體的轉變,全面提升教學實效性。分析了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學障礙,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
中小學語文教學障礙對策中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難點,諸如厭學現狀、教學設計和學情了解等問題,必須得到盡快的解決。本文分析了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學障礙,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
一、中小學語文教學障礙
1.學生興趣缺乏
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學一直采用相對固定的教學思路,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會認為長期的語文學習一直按著固定的套路,無法產生新鮮感,自然就會滋長厭學情緒。教師雖然在課堂上利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利用文本的吸引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但是學生往往會自主閱讀課文,用自己的理解去感知課文,在課堂教學上就會覺得了然無趣。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和中學生,他們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自我分析能力也具備了,因此,對于課堂教學上反復的分析、背誦,感覺厭煩。
2.學生能力估計不足
當前,中小學教師對學生的語文能力估計不足,導致教學效果降低。首先,教師對學生的自學能力估計不足,很多需要自學的項目依然由教師進行灌輸。例如,識字教學、文本分析、課外拓展等內容,都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但是教師依然是我行我素,固執(zhí)地進行全面灌輸。另外,還有的情況是對學生能力估計過高。教師一味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卻沒有接受能力,進而對現有的學習體系也感到厭倦,失去興趣,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主要是缺乏對學生情況的全面調查,進而使得教學沒有重要的學情背景為依據,這樣就會導致中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欠缺學習的主動性,部分學生存在逼著學的現象。其實,對于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但是,教師要先了解這個孩子的性格,一旦發(fā)現其存在的問題,教師一定要想辦法解決,不能給他們鉆空子的機會。
3.課堂教學內容有限
當前的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過于有限,主要表現在:首先,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語文教學的內容及其廣泛,課堂教學時間很短,要完成識字、復習、拓展、閱讀與訓練是較為困難的,而且每周的課節(jié)數也是固定的,語文教師往往覺得自己的教學任務巨大,完成起來費時費力。其次,課堂教學的固定時間限制了教師的教學設計。雖然教師按照固定時間設計教學內容是必須的,但是面對開放教學模式,教師想要更多的組織合作學習,監(jiān)督檢查學生的自學、預習狀況等,時間的限制是不利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必須學會靈活把握課堂時間,讓中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更為靈活。
二、中小學語文教學障礙的解決對策
1.激發(fā)學習興趣
中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轉變固定的教學套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必要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語文閱讀再現了現實生活,并使讀者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想象,這種課堂上的鏈接行為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想象來完成。情境教學探索的成功,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課文意境,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特別是能夠使學生投入情境,引發(fā)主體感受,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作用。在文本與文本的比較中品味多元化,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在這方面就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讓學生整合教材,交流各自對“同一主題內容”的感悟。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古詩文中的“送別詩”進行相應的整合,這實際上就使學生在文本與文本的比較閱讀中體會到文本情感的相同點與不同處。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告訴學生們有更為廣闊的空間進行語文知識的探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要盡量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yǎng)興趣,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消滅厭學情緒。
2.詳細了解學情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說“因材施教”。著名教育學者林崇德認為,創(chuàng)造性是根據一定的目的,運用一切已知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意義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智力品質。從這些意義來講,中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領,它需要運用教師的智慧加以指導和培養(yǎng)。首先,教師平時更多地主動去接觸學生、了解學生,融入學生的心靈世界,就會縮短師生間空間上的距離。只有真誠地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多為學生考慮,每當學生有了點滴進步都給予表揚和鼓勵,學生學習的勁頭會更高。其次,要重視分析學情,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提高教學效應,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是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育的職責就是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例如,教師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情況,教師要重視合作學習的反饋,應該建立反饋信息評價表。通過組員互評等形式,了解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的表現情況。
3.增大課堂容量
為了增大課堂容量,教師要做到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付給學生,作為教師就不要將教材和問題講得太細,嚼得太爛,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廣闊空間,對于那些學生最感興趣的知識點應該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研究,這樣“節(jié)約”的結果,使學生更愛學習了。其次,教師要優(yōu)化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問題,以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探究。有效的問題應該是有思維容量、探究價值的。具體來講就是保證學生能夠在簡單的探索后就得到結果,激發(fā)學生信心的同時,鼓勵學生自主思考,也就是說在探究式教學中,問題的設計不應只注重數量,更應注重質量。這樣的設計能夠減少教師反復講解的時間,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另外,教師要利用集體總結的方式,擴大教學容量。例如,教師要對學生講“當一個小組展示時,其它小組成員要認真聽,如果有不同看法,正確地舉手,等待教師提問?!边@樣教師能夠用最快的時間了解到班集體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如,教師設計的課堂展示環(huán)境,不一定要讓每一組的學生都上臺展示,可以是小組代表來回答問題,可以在臺上,也可以在臺下,視教學要求而定,視時間而定。另外,教師要合理利用作業(yè)的布置,要求學生能夠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進行一下拓展,也可以設疑問難,展示學生的個性特長,這樣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樹立學習自信心。
綜上所述,中小學語文教學障礙的解決,必須要通過激發(fā)學習興趣,詳細了解學情,增大課堂容量,三位一體的轉變,全面提升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林云.中小學語文學習必須強調的三個問題[J].語文天地,2003,(12).
[2]陸秋光.提高農村中小學語文朗讀的質和量[J].南寧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01).
[3]劉鳳城.農村中小學語文誦讀教學現狀淺析及其改革對策[J].赤峰教育學院學報,2000,(05).
[4]張曉.對中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思考[J].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