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貞 何妙婉
小學生的素質及其發(fā)展速度,由于受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一般是難以一致的。因此,在教育教學中,學困生就很難避免地出現在學生群體中,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教師必須正視的實際問題。
筆者在教育教學中發(fā)現,導致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幾個:(1)學生錯誤的自我評價。學困生會認為自己不管在哪一個方面都不如班里別的孩子,過分放大了自己的缺點,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優(yōu)點,而別的學生也往往會戴上有色眼鏡看待他們。(2)家庭的不良教育。包括父母平時對孩子欠缺照顧及父母的綜合素質水平較低。(3)教師的教育失誤。比如教師的教育觀念存在問題、對學困生的異樣對待,使其喪失了對自我的肯定。由此,學困生會隨之而有不良表現:(1)心理感到自卑和矛盾。(2)思想品德不高。(3)學習成績不佳。
所以,關心和轉化學習困難生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那么,轉化學困生有哪些策略呢?
一、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1. 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
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是激發(fā)學習動機的誘因。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這是一種需要,這種需要是社會和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里的反映。它表現為學習的意向、愿望或興趣等形式,對學習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教師要努力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動機,促進他們的轉化。
2. 為學困生創(chuàng)設表現的機會,讓他們體味成功的樂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具有無可估量的潛力,但只有在意識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同樣,學困生從學習中獲得成功感后,也可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與此相反,如果學習總是失敗,就會喪失信心,就會產生失敗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適當難度的提問、板演、討論和測試的機會,讓學生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獨立的思考中解決問題,使他們體驗到戰(zhàn)勝困難后的愉悅,認識到自己的力量,增強自信心。
3. 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困生積極投入學習
創(chuàng)設情境是指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的學習氛圍,情境教學注重“情感”,又提倡“學以致用”。教師可以通過學科活動課來變枯燥無味的學為生動活潑的學,使學困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形式中不知不覺地投入學習。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1. 教學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困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講究教學策略,改變陳舊的、不適應現代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貫徹啟發(fā)式教學,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使學困生開動腦筋,積極參加,大膽實踐,在參與過程中品嘗成功的愉悅,激發(fā)學習的動機。
2. 指導學習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比如數學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應以數學學習和問題解決為載體,讓學生認識數學思維活動的特點,盡可能讓他們掌握較多的基本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
3. 掌握反饋信息,精心設計練習
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掌握反饋信息,及時采取措施,彌補缺陷,以保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實施發(fā)展性評價,促進學困生的轉化
1. 通過恰當的藝術性的評價激勵學困生,讓學困生樂于接受學習
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說、敢問,樂于發(fā)表意見,大膽質疑,勇于探索,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學,能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教師還應該對學生進行情感投資,尊重他們,并且進行鼓勵贊賞。
2. 表揚學困生時要真誠
在實施“多元激勵性評價”時,要注意:(1)切不可用諷刺的語調。(2)不可以漫不經心,態(tài)度要認真、誠懇。
3. 對學困生的激勵評價要適度,與批評相結合
教師過度地對學生進行贊美、激勵,會讓他造成自我感覺太好、自信過頭的情況,認為自己的每一點成功都必須得到教師的夸獎鼓勵,否則他會覺得沒意思。而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學生每做一件事都會獲得激勵性評價,所以,也要適當批評。
學困生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我們教師不可避免的問題。學困生的教育轉化需要靠教師、學校、家庭和社會全方位配合,需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在情感上、方法上、教育上多給予學困生幫助,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這樣才能把他們轉化成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