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和
一、 識字與生活聯系構建“情境場”,因義定音
【片段1】
師:“挑”字是多音字,字典中有兩個字音。(出示拼音)在《朱德的扁擔》一課中,我們遇到過它。(出示句子:“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道去挑糧?!保ㄖ该x)
師:在這里,“挑”表示一個動作。誰能表演一下這個動作?(學生紛紛在座位上表演后,師指名上臺表演)
師:就像這樣,表示用肩膀擔著什么東西的時候,就讀——
生:(齊)挑(tiāo)。
師:我們還可以用肩膀挑什么?
生:挑水、挑柴、挑米……
師:除了讀第一聲,這個字還可以讀第三聲。什么時候讀第三聲呢?生活中有時候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家里的衣服從陽臺上掉下去了,而樓下有很多的冬青樹,進去不方便,媽媽就會拿一根竹竿去……
生:(齊)挑(tiǎo)。
師:字典中就是這樣說的,“用棍子等東西的一頭舉起或支起”。(出示字典中的一個義項,師邊讀,邊做“挑”的動作)
師:我們這里是用什么東西把衣服舉起的?
生:竹竿。
師:那么,這個字在文中應該讀什么音呢?(出示“敵人把二小挑在槍尖”)這里的意思是“是用肩膀擔著”,還是“用什么的一端舉起”呢?
生:是用槍尖把二小舉起,應該讀第三聲。
師:敵人多么兇殘,殺害了英雄王二小。
【評析】多音字“挑”,學生常常讀錯。如果教師僅出示字典中的讀音及義項,學生仍然不易理解。以上片段,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擅長形象思維的特點,通過學生、教師的表演,將識字與學生生活相聯系,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場”,因義定音,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 在詞語的勾連中形成“情境場”,隨境解詞
【片段2】
師:(出示字卡“山溝”)這里有一個生字。(指名讀)根據字形,想一想這個“溝”字應該跟什么有關?
生:跟“水”有關,因為是三點水旁。
師:對?!皽稀北疽馐侵傅貏荼容^低洼、供水流淌的地方。而“山溝”就是指山與山之間地勢低洼,長滿樹木,又比較偏僻、隱蔽的山谷。(教師邊講邊畫簡筆畫)
師:(出示字卡“機關”)這里也有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請同學讀。(生讀)
師:這個詞好理解,我們班就有一些同學的爸、媽在政府機關工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坐辦公室”。
師:這里的“后方機關”又是什么意思呢?
師:(邊出示圖片邊講解)在打仗的時候,需要戰(zhàn)地醫(yī)院給戰(zhàn)士治?。恍枰姽S制造武器彈藥;需要供指揮員工作地方——指揮所,這些地方相對于前線它會設在偏僻、安全的后方,所以這些地方就叫——生:(齊)后方機關。
師:八路軍把這些后方機關放在山溝里有什么好處?
講壇
生:不容易被敵人發(fā)現。
師:躲在不容易被敵人發(fā)現,比較隱蔽的地方這就叫——(生:潛伏)
師:還可以叫——生:隱藏。
師:說得真好。但是即使是這么隱蔽的地方,也可能被敵人發(fā)現。如果敵人發(fā)現了后方機關,發(fā)現了隱藏的幾千個老鄉(xiāng),會有怎樣的后果?
生:再次遭到敵人的“掃蕩”。
生:很多老鄉(xiāng)、指揮員、醫(yī)生、傷員都會被敵人殺害……
師:是??!幾千個老鄉(xiāng)會被殺死,后方機關也會遭到嚴重破壞,當時的情況多么危急??!誰來讀一讀?(生讀)
【評析】筆者通過圖片、講述等方法,幫助學生了解了“山溝”“掃蕩”“后方機關”的意思后,接著啟發(fā)學生:“八路軍把這些后方機關放在山溝里有什么好處?”這是為了引導學生了解“山溝”與“后方機關”這兩個詞語的聯系,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從而水到渠成理解“潛伏”和“隱藏”的意思。教師又讓學生思考:如果敵人發(fā)現了后方機關和隱藏的幾千個老鄉(xiāng),會有怎樣的后果?這是為引導學生了解“后方機關”與“掃蕩”的聯系,從而幫助學生體會當時形勢的危急。就這樣,在這些詞語的相互關聯中,在學生認知與文本情感的縱橫交織中,學生頭腦出現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充滿動感又飽含情感,這也為學生有感情朗讀做出了很好的鋪墊。
三、 在整體背景中構建“情境場”,感知句意
楊再隋教授說:“語文教學要從整體入手,引領學生在文本的整體背景上研讀,最后回歸整體,從而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钡湍昙壷嘘P鍵句子的教學也應當是這種整體背景中的情境建構。只有這樣形成的情境才是完整、準確和富有啟發(fā)性的。本課中關鍵句子是,“他假裝順從自有主張”。
【片段3】
師:剛才同學們默讀了第3-5小節(jié),你覺得二小是個怎樣的孩子?
生:是個勇敢的孩子。
師: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
生:二小明知道后果很嚴重,還假裝帶路。
師:對。這里看出勇敢。
生:看出二小很堅強。一般的小孩見到日本鬼子嚇得腿都軟了,而他還敢領著鬼子走進埋伏圈。
師:還有嗎?(播放“順”和“從”古文字的演變)“順”這個字很有意思。左邊是“川”,代表的是水流,水從高往低,順流而下;右邊是“頁”,古時候“頁”是指人的頭,表示一個人,他好像在低著頭,認真地聽別人說話,對別人言聽計從,就像我們學過的“從”一樣,別人走他就走;別人叫他怎樣,他就怎樣,十分聽話。我們文中就把十分聽話,別人叫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叫作——
生:(齊)順從。
師:二小真的“順從”敵人了嗎?
生:不是。他表面上是順從了。
師:這就叫——生:(齊)“假裝順從”。
師:二小會假裝成什么樣子呢?這樣假裝有什么好處呢?
生:裝得很可憐,這樣鬼子就會相信他。
生:裝得很害怕的樣子,這樣鬼子就會信以為真。
師:說得真好。從這里還可以看出二小怎樣呢?
生:很機智。
師:誰能有感情地讀一讀?
師:讀二小的“假裝順從”,要讀得語調低一些,好像二小低眉順眼,很害怕的樣子。讀“自有主張”,語調高一些,語氣堅定一些,體現出不怕犧牲的想法十分堅定。
【評析】筆者在教學關鍵句的時候,遵循了“整體——局部——整體”的規(guī)律。先讓學生默讀第3-5小節(jié),通過勾畫、思考,嘗試說出對人物的初步印象和想法。在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體會了“勇敢”和“機智”之后,通過感情朗讀再一次整體感知,這樣學生就能從文本的整體背景中嘗試把握人物形象。特別是一開始讓學生默讀后,說出對感興趣人物的感受和想法,這樣的情境建構是學生結合自己了解的詞句、自己的生活實際所構建的,是學生自己的、鮮活的。
當然,這類離學生比較久遠的戰(zhàn)爭題材,還需要教師充滿激情的語言敘述,需要相關圖片、音樂的渲染。但低年級教師尤其需要關注的是,將字詞句放在特定的“情境場”中學習,這樣的教學是扎實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