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學峰
(宜興 214221)
東方人在思維方式上注重綜合的考慮,帶有領悟、神秘性和求同性的特點?!疤烊撕弦弧薄ⅰ爸梁瓦_到”變現(xiàn)中國人求內(nèi)在統(tǒng)一和顧全大局的思想。中國民間多注重整體和辯證性,強調(diào)事物間的普遍聯(lián)系,主張和諧美、自然美的統(tǒng)一。宜興的紫砂壺造型美觀、內(nèi)容廣泛多樣,大多帶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樸實無華、樂觀向上的感情色彩?,F(xiàn)以這款紫砂“三友壺”為例(見圖 1),尋繹中國人的文化價值觀。
圖1 三友壺
紫砂“三友壺”集松、竹、梅三干而成,又稱“歲寒三友”,意指寒冬臘月,獨近自然之精神。壺身仿似松段,松段的松鱗、松針,梅段的桿枝、花卉,以及竹段的竹節(jié)、竹葉,都刻畫仔細,自然夾置,于繁復中見規(guī)整條理。壺把、壺流狀若虬屈的松枝,壺腹捏塑了橫生的梅枝,梅枝上有幾多黃色的小花,清新優(yōu)雅;壺蓋平整,蓋面上有松樹的樁紋;壺鈕又巧塑成一段竹節(jié),更為絕妙的是,在樹干小洞中還塑有兩只小松鼠。全器渾若天成,成為絕妙佳品。品鑒此壺的松之堅、竹之虛、梅之貞,此款壺構思脫俗,文化品味高,是一件完美的紫砂壺器。
說起紫砂“三友壺”,首先要從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談起。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歲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的簡稱。松、竹、梅是歷代文人雅士托物言志常用的自然題材,歷代文人騷客將松、竹、梅作為歌詠的對象,傳下了不少詩詞名篇。唐代白居易的 《和松樹》:“歲暮滿山雪,松色郁青蒼,彼如君子心,秉操貫冰霜。”唐代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碧拼鷱堉^《早梅》:“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消?!逼渌拿鑼懰伞⒅?、梅的名篇佳作不可勝數(shù),歌詠松、竹、梅的詩不僅具有詩情畫意,還把它們的形象擬人化了,稱它們?yōu)椤皻q寒三友”。在制作紫砂“三友壺”時,賦予了松、竹、梅品行高潔的形象。
紫砂“三友壺”以松、竹、梅三物為裝飾,構成了仿生器型,蘊含著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普遍審美觀,以及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蘊意。
松是紫砂傳統(tǒng)題材之一?!妒酚淉敳吡袀鳌酚涊d:“千歲之松”。民間有“不老松”之贊語。古人常以松祝是。如宋之朱淑貞《菩薩蠻》“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呂本中《采桑子》“恨君卻是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到團圓是幾時”;朱敦儒《臨江仙》“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張先《木蘭花》“人意更憐花月滿,花好月圓人又散”;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周紫芝《江城子》“怎得人如天上月,雖暫缺,有時圓”;唐之韋應物《寄李儋元錫》“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至于李白《月下獨酌》,更是中秋賞月的應時佳句,婦孺皆知……在這里,圓,圓月,又成為思鄉(xiāng)、惜別、團圓、盼歸的一種特殊意象。圓就是月,月就是圓,月圓合一,月圓同化。時至今日,這一意象在紫砂“線圓提梁套壺”身上得到了體現(xiàn),從壺器到杯器都貫穿著圓的線條,如圓月示團圓,圓夢示成真,圓滿示完整。
現(xiàn)在是二十一世紀,在紫砂壺造型的寶庫中,有許多完美而豐富多彩的圓器造型,孕蓄了紫砂壺的藝術風格和精神內(nèi)涵,這依舊是主流。但是,我們在繼承傳統(tǒng)中要注重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包括創(chuàng)意、構圖、精神和韻味,可以完善自己的設計構想,創(chuàng)作出新的壺藝作品。通過紫砂“線圓提梁套壺”的制作,抒發(fā)了作品的藝術語言,給人以油然而生的親和感。探索中國傳統(tǒng)的圓文化,用圓的形象將圓文化移植到紫砂壺藝的造型上,以它的藝術語言表達情感和創(chuàng)意,這也是千百年來,紫砂壺備受世人青睞的原因。
[1]劉榮萍.淺論紫砂光器造型中的線條美——“漢云壺”制作談[J].江蘇陶瓷.20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