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芹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教育理念等都獲得了極大地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而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直接關(guān)系到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必須要重視朗讀教學的重要作用,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
一、課前預習,獨立尋疑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葉老指出:“一篇精讀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這是一個憑借,要用來養(yǎng)成學生閱讀書籍的好習慣,就自然非教他們預習不可?!痹陬A習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按“導讀”提示自學;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zhì)疑,甚至可以提出對知識本身進行的懷疑、研究,這就能使學生產(chǎn)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欲望,獲勝的信心。在預習中學生的質(zhì)疑就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如《白楊樹》一課,學生提出“在荒無人煙的大戈壁為什么還能長出這么直這么大的白楊樹?”“哥哥問爸爸后,爸爸為什么微笑消失,臉色變得嚴肅起來”等問題,通過課前預習研讀,促進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叉吸引,設(shè)疑答疑,使教師變包場為導演,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自主探索,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熟練朗讀,掌握節(jié)奏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也會吟?!痹谧x準字音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做到語言連貫,節(jié)奏分明,語速適中,語讀清晰。通過反復的誦讀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課堂上,我先將停頓,語速和重音的一般規(guī)律告訴學生。然后拿出一個語段,讓不同的學生來讀,比較其好壞。熟練朗讀一定要跳出第一步——正確朗讀的桎梏,由單個的文字換位到整篇的文章。中央電視臺的趙忠祥老師在給《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封信里也說:“朗讀時,要避免浮在表面上念字兒,還必須運用豐富的內(nèi)心現(xiàn)象,也就是作品中所描繪的各種人物形象就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繪景色也展現(xiàn)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繪的情節(jié)發(fā)展也如同你親身經(jīng)歷?!比纾瑢W習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本文是一首詞,在學生預習之后,我再幫他們標出重音和節(jié)奏: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然后學生分組試讀,大聲朗讀,在反復誦讀中逐漸掌握節(jié)奏,演繹抑揚頓挫的和諧美的音韻。通過重讀的字詞,學生自然能領(lǐng)悟梅花超凡脫俗、不畏嚴寒、傲雪開放的特點。一篇文章開始時并不一定能力極其深刻的含義,但只要通過反復地、大聲地朗讀,使它浮現(xiàn)于學生的腦際,成誦于學生的嘴邊,就自然會與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個人的聯(lián)想與想象聯(lián)系起來,使他們思維活躍,慢慢悟其真義。
三、明確朗讀目的,體現(xiàn)朗讀層次
雖然老師在語文教學中也會專門抽出時間來開展朗讀教學,但其中還存在不少問題,課堂上的學生的確在認真朗讀,可是學生一離開課堂,就不會再對文章進行深入理解了,也不會堅持朗讀。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于老師在朗讀教學中,沒有讓學生明確地知道朗讀的學習目標,課堂上的朗讀也沒有目的性,為此,朗讀必須體現(xiàn)層次性。對不同的文章,老師要制訂不同的朗讀要求與目標,而作為高年級學段的學生來說,也要在朗讀教學中根據(jù)學段的不同提升教學難度。當然,文章有不同的文體、不同的語段,朗讀的要求與目的也不完全相同,這些都還需要語文老師的探究、揣摩。
四、興趣是學生朗讀的動力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只要對一項事物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全力以赴地去求得真知,這是學習知識的基礎(chǔ),也是成功的條件。我們在朗讀教學中,往往會忽視學生的感受,學生對文章是否真的理解,是否對老師的教學方式感興趣,都是我們要關(guān)心的問題,如果只是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自由讀,學生還是不會明白,也容易忘記朗讀內(nèi)容,甚至感到枯燥無味,讀起來傷神費力。一旦失去興趣,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分散,開始東張西望,不認真聽課,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也會大打折扣,這樣的朗讀教學方式只會抹殺學生的朗讀天性。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輕松、愉快地接受知識,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增強學生自我參與意識,促進他們主動開展語文朗讀學習,積極學習語文知識。
五、采用多種方式,注重朗讀效果
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還是以齊讀作為朗讀的重頭戲來抓,齊讀在課堂中占壓倒優(yōu)勢。當然,認真使用齊讀,恰當安排,精心指導,可使訓練面廣,加強朗讀氣勢,對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觀念有益。但濫于齊讀,也明顯體現(xiàn)出它的不足,會讀的不會讀的,認真讀的不認真讀的,都混雜在一起,學生有時顧了整齊顧不及準確,顧了響亮顧不及感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讀一字停一頓、千篇一律的拖腔唱讀,遠離了朗讀的要求。教師可以借助于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朗讀、表演朗讀等等,準確指導學生朗讀、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感情。
六、實行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賞識評價,讓學生敢讀;多元評價,讓學生多讀多悟;個性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誘導評價,讓學生愛讀。這里是具體方法,首先,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要布置一些朗讀類的作業(yè),例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預習一篇課文,要每天的朗讀幾篇詩詞,并且能夠?qū)懗鰧@個文章的一些感觸,規(guī)定每天進行檢查,這樣的形式可以督促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其次,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關(guān)于朗讀的考試,對學生的朗讀水平進行檢測,并給予獎勵。再次,也可以實行課堂評價方法,在課堂上學生表現(xiàn)的好壞會影響到對學生的打分,這就督促學生要積極的進行朗讀,不能偷懶。或者是讓學生互評,讓同學們告訴你哪里讀的好,哪里需要改進,這樣的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很有幫助。
朗讀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言語表達能力,有助于想象、鑒賞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產(chǎn)生情感體驗、啟迪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是語文教學的永恒目標。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并茂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zhuǎn)的韻律,呈現(xiàn)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就一定能為語文的教與學以及運用奠定牢固的基礎(ch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