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霞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和教師的情感具有對等性,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正確處理好在教學中師生的一些消極情感,對于教師主動地調控自身及學生的情感,并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和學英語的興趣,對教學質量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情感;師生關系;消極情感
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不僅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且有責任和義務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與其他學科領域相比,英語語言與情感態(tài)度的關系更為密切。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實現英語教學效果的強化,必須合理使用情感教育,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內心活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一、和諧、融洽師生關系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就會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優(yōu)秀。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便會產生消極的情感,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
二、培養(yǎng)積極情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上課時應充滿激情,心理學家的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如果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會在不自覺的狀態(tài)中給予學生肯定、贊揚和鼓勵,學生在得到鼓勵后,會激起對老師的更真誠的信賴和尊敬,產生上進的信心和決心。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如果說實施愉快教學是通過老師的情緒影響學生愛好的轉變,那么“皮格馬利翁效應”便是通過師生共同的期待實現成績的轉變。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教法,激發(fā)學生情感
把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是在英語課程中實現情感態(tài)度目標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和過程。因此,悉心研究教材,精心策劃,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情感態(tài)度的最直接途徑。
1.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的任務。只有以學生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提供真實的情景,創(chuàng)設貼近現實生活的任務,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言綜合應用的任務中來。如學習、表演 good manners, 讓學生從自己生活去發(fā)現、去比較和探究中西方的餐桌文化。再如,讓學生寫 my favorite movie star,介紹他們最喜愛的電影明星,是他們熟悉樂做的。
2.實物展現教學。為了使教學效果更理想,應更多地運用實物教學。如在進行單詞教學時,可以直接演示實物,這樣可以充分體現直觀性教學原則,學生容易接受,記憶又快,而且用實物進行會話比起口頭操練更容易接受得多,活潑得多,更容易達到用語言交際的目的。比如在學表示顏色的單詞時,讓學生根據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鞋子,自己的學習用品等顏色進行問答,既直觀又易接受,學的效果特佳。
3.開展豐富多彩的合作學習活動。合作學習活動可以讓學生有更多時空表現自我,激發(fā)學生觀察、想象、探究、實踐及合作互助等欲望,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如學習看圖編、演、寫的練習,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大膽想象,合作表演,可實現多種情感的滲透。
4.應用課文內容進行情感教育。新教材課文有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許多鮮活的人與事能引起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他們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震撼是巨大的,因為他們的成功不僅靠的是他們的智力水平,更重用的是他們的勇氣、意志、信心等因素。
5. 實現多媒體與英語教學的整合。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利于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教學中采用多媒體,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保持學習熱情。
四、根據課堂實際,善于找到教材與情感的結合點。
上英語課,如果照本宣科,不聯系課堂實際,是很難做到內容與情感結合的。結合實際就是以教材為框架,以學生面臨的實際為內容,以教室為舞臺,使師生進入交際狀態(tài)。同時,教師要善于找到內容與情感的結合點。結合實際主要從兩個方面努力,一是利用課堂,二是沖破課堂。
所謂利用課堂,是指把教材改編為本班教材。如教how mang結構時,就可用 "How many students\teachers\desks\pens——are there in our classroom?"句型;教購物常用的對話時,可把“講臺”當“柜臺”,用書、刀、鋼筆、等當作商品,教師和學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練習對話:“Can I help you? I'd like to ——How much is it? How many do you want? Here you are."這樣引導學生,既呈現了教學內容,又交流了情況,達到教材與情感完美結合。
沖破課堂是指用所學語言表達社會上的事情,提高語言表達的文化層次,促進教材與情感的結合。如在學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現在時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提些明星的名字,引導學生學習這類表達法:Zhou Jie lun is a singer. He lives in Taiwan. He has a Japanese car."這樣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也使學生樂于學習,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要沖破課堂,還要抓住發(fā)生在每一個身邊的事。如教favorite這個單詞時,我問一個學生:"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s?"學生:"I like swimming best"然后再:"Let's go swimming this Saturday, OK"學生道:"Yeah!" 這樣學生覺得真切,學得快,用得好,既結合了教材,又增進了師生的情感。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歡快的情緒,同時要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善于找到內容和情感的結合點,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總之,英語教學要根據學生水平的差異,設計不同的目標,采取適當的評價,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進而達到情感共鳴效應,建立民主、平等、融洽師生合作關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