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是公元前206年項羽在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和一般宴會不同的是,它是王的宴,它盛大,它暗藏殺機。
在此之前,項羽殺宋義,奪軍權(quán),破釜沉舟,大敗秦軍;殺王離,敗章邯,滅了秦的主力,成為諸侯軍的總盟主,統(tǒng)率四十萬諸侯聯(lián)軍。打完了決定秦朝滅亡的巨鹿之戰(zhàn)后,各路諸侯對項羽無不頂禮膜拜,惟獨劉邦,不僅沒有“膝行而前”,甘居臣工,而且還要封鎖函谷關(guān)做關(guān)中王,公開拒絕項羽入關(guān)。劉邦此舉并無過錯,因為劉、項分兵進擊之前曾在楚王前約定:先入關(guān)者為關(guān)中王。但是,歷史從來只講強弱,不講是非。
鴻門宴上,項羽和劉邦各自帶著他們的團隊紛紛登場,上演了一場沒有硝煙沒有血腥的戰(zhàn)爭。
鴻門宴是一個拐點,是一場好戲,也是一篇美文。
《鴻門宴》的美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形象美。
在不到兩千字的文章里,司馬遷成功地塑造了三類六個不同的人物形象。自大無謀、沽名輕敵的項羽和世故圓滑、多謀善斷的劉邦,老謀深算的范增和忠誠多謀的張良,舞劍未果的項莊和臨危不懼的樊噲,這些形象栩栩如生,至今鮮活在《史記》里,活躍在人們的口頭上。我們在欣賞這些生動的形象、獲得美感的同時,不要忘了作者為塑造這些美的形象所做出的努力。他煞費苦心地將這些形象放在激烈尖銳的矛盾沖突中,讓他們盡情地去說,盡力地去做,從而盡顯他們各自的性格、各人的風(fēng)采。這還不夠,他還將雙方的主帥、謀士、武士、間諜等,兩兩對照,使他們各自的性格更加鮮明。
(二)語言美。
“鯫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p>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讀了上面的兩句話,我們能輕而易舉地推斷出第一句是劉邦說的話,因為善于應(yīng)變、有心機是劉邦的性格特征。而項羽呢,他只能說出第二句那樣的輕敵自大、胸?zé)o城府的話來。
個性化的語言是美的。它有嚼頭。為此,引導(dǎo)學(xué)生欣賞《鴻門宴》的形象美、語言美,是教學(xué)《鴻門宴》的重點。
《鴻門宴》是歷史的,又是文學(xué)的。教學(xué)《鴻門宴》不妨采用探究法、品讀法。具體步驟為:
1.學(xué)生疏通文意,教師檢測。
(1)文言現(xiàn)象的檢測。
(2)梳理情節(jié)的檢測。
2.學(xué)生分組探討,教師點撥。
探討的問題是:
(1)結(jié)合課文分析項羽、劉邦等形象的特點。
(2)作者是如何塑造這些形象的?
(3)劉邦在《鴻門宴》上為何能死里逃生?項羽是因不殺劉邦而失去天下的嗎?
通過探討,要讓學(xué)生明白,無論是項羽,還是劉邦,他們都在司馬遷的筆下鮮活起來了。驕矜也好,奸詐也罷,他們都是光彩照人的美的文學(xué)形象,尤其是項羽,“史圣”司馬遷對他這位失敗了的英雄傾注了太多的情感,使其具有了久遠的人格魅力??梢赃@么講,項羽用性格的筆為世人書寫下了只屬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也算是一種對他自己的薄奠。
(3)學(xué)生品味鑒賞,教師引導(dǎo)。
欣賞文學(xué)作品少不了要品味語言,文言文也不能例外。
對于《鴻門宴》中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學(xué)生一般比較敏感,經(jīng)過品味,基本上也能欣賞到位。但對于一些看似平常卻奇崛的語言卻容易忽略。教師要在這些地方加以引導(dǎo)。比如,《鴻門宴》中有這樣一段話: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教師引導(dǎo):“拔劍撞而破之”改為“拔劍撞破之”,好不好?為什么?
學(xué)生品味鑒賞,然后回答。教師點撥。
明確:改后不好。一個“而”字,不僅調(diào)節(jié)了這句話的音節(jié),而且改變了這句話的語法結(jié)構(gòu),把“撞破”的動補關(guān)系變成了“撞而破之”的連動關(guān)系(“破之”又為使動,當(dāng)譯為“使之破”),表示了語意的遞進,這就傳神地描繪了范增以劍撞擊玉斗,一撞再撞,直至撞破的全過程,使范增心中的惱恨之情得到了充分的宣泄。
妙筆能生花,一個“而”字的巧妙運用代替了多少敘述、描寫、心理刻畫的筆墨?。∵@就遠非“拔劍撞破之”這句平平的了無生趣的敘寫所能比擬的了。
李繼紅,語文教師,代表作有《獨自綻放》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