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點賞析
坦蕩且神秘的華北平原養(yǎng)育了趙新,于是趙新的內(nèi)心有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于是其作品充滿了濃郁的鄉(xiāng)土韻味, 小說《揭老底》也不例外。這種“鄉(xiāng)土韻味”,主要表現(xiàn)在人物的塑造上和語言的運用上。
老爹的身上散發(fā)著泥土的味道、小麥或高粱的清香,和著溫暖又含蓄的父愛馨香,是一個典型的農(nóng)民父親的形象。
小說一共寫了三個場景,主要是通過父子的對話來展開一幅父愛的畫卷。
第一個場景:老爹叮囑八歲的狗旦要好好學習,要聽老師的話,要安分守己;兒子信誓旦旦地保證絕不調(diào)皮搗蛋,保證考試拿第一。此刻的父親是慈愛的。
第二個場景:老爹在樹林里找到了逃學的兒子,暴跳如雷,痛打兒子一頓。此時的老爹是嚴厲的。
第三個場景:半個世紀以后,兒子跪在老爹跟前,抱住老爹的兩只腳輪換著洗,細心地調(diào)試著水溫。期間父子似乎無意中回憶起五十年前的往事。
兒子的細心呵護,父親的滿足欣慰,父子嬉笑地互相揭老底,心有靈犀的一呼一應(yīng),多少溫情,都濃縮其中,這是情的深化,愛的釋放。這溫馨的一幕帶給人無限的歡欣和慰藉。當父親詢問兒子當年“爹那兩腳踹下去,你是不是疼得火燒火燎,頭昏眼黑”時,兒子輕描淡寫地回答:“疼是疼,只疼了那么一小會兒?!边@時父親積欠了50年的愧疚之情終于爆發(fā):“可是爹疼了五十多年……”“一連串的淚水落下來,很響亮地掉到了腳盆里……老爹淚光閃閃,哭得像個孩子。”老爹的老淚縱橫讓人動容,溫婉細致的父愛的光輝透過字里行間躍然紙上。這個結(jié)尾將父子情推向了極致,使小說多了一份震撼人心的力量,多了一份耐人尋味的意蘊,從而升華了小說的意境。
在情節(jié)推進中,老爹這個富有立體感的形象漸漸生動鮮活起來。我們對潛藏在生活背后的父子之愛的認知,是在接受了這個富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之后才頷首領(lǐng)悟的,而我們的思緒還會在掩卷后延續(xù)。
與小說塑造的人物一樣,小說的語言也是質(zhì)樸、自然、清新,如風行水上。無論是敘述語言還是人物語言,都彌散著泥土的芳香,味醇耐品,情趣盎然。
“老爹真的老了,老得彎腰駝背步履踉蹌,老得白發(fā)蒼蒼嘴里沒了牙齒。兒子的身子骨依然硬朗,硬朗得推車挑擔追星趕月,渾身都是力氣?!?/p>
這是小說對父子肖像的描寫,語言樸素,但人物充滿了畫面感,達到了“白描入化,骨相俱生”的藝術(shù)效果。人物的語言也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村方言。老爹在樹林里找到了逃學掏鳥窩的兒子,怒不可遏地吼道:“叫你上學你不上,你還和我耍把戲,活該,摔死你!”只有坦蕩的華北平原的土地上才會生長出這樣原汁原味、天然本色的語言。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這大概是對小說語言的“鄉(xiāng)土韻味”的恰當?shù)淖⒔獍伞?/p>
難點指津
本文字句簡短,多獨立成段,節(jié)奏明快有力,但是文中又多處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反復詠嘆,使得語氣舒緩,余韻悠長,二者結(jié)合,使得全文形成一種輕松和諧美妙的氛圍。文字獨立成段兼用反復,或顯示文脈思路,清晰明了;或突出強調(diào),增強作者情感的表達;或在視覺上醒目,格式整齊,充滿語言美。
例如,“那一年,兒子八歲歲,老爹三十歲?!薄叭舾赡赀^去以后,兒子六十歲,老爹八十二歲?!睍r間流轉(zhuǎn)、情節(jié)場景變換讀來一目了然。
“等了一小會兒,兒子沒有回來。等了一大會兒,兒子還是沒有回來。”獨立兩段的反復,顯示了老爹的等待過程焦躁漫長,本沒有“一大會兒”這一說法,作者對應(yīng)上文故意為之,使老爹等兒子的心焦一時增加了不少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再如,“兒子跪在老爹跟前,抱住老爹的兩只腳輪換著洗,一邊洗一邊搓,咯吱吱,咯吱吱,聲音如詩如歌,柔韌綿長,很有韻味。
“正是春天,屋里有只蟋蟀叫起來,咯吱吱,咯吱吱,聲音如詩如歌,柔韌綿長,很有韻味?!?/p>
在寫兒子給老爹洗腳時突然插入這一段描寫蟋蟀叫聲的文字,因為使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使得這段環(huán)境描寫并不突兀,看似閑筆,但閑筆不閑。蟋蟀叫聲與洗腳聲都“咯吱吱,咯吱吱,聲音如詩如歌,柔韌綿長,很有韻味”,互相輝映,渲染溫馨祥和、如詩如歌的氣氛,烘托了老爹因為兒子的孝順和細心的照顧而感到滿足與欣慰的情感。
考點訓練
1.請試分析小說中老爹的形象。
2.“正是春天,屋里有只蟋蟀叫起來,咯吱吱,咯吱吱,聲音如詩如歌,柔韌綿長,很有韻味?!边@段描寫是否多余?
附:參考答案
參見“美點賞析”和“難點指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