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超
小學語文新課標將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列為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辈⑶颐鞔_規(guī)定:從低年級開始,就要進行相關訓練。這一重大課程改革,充分體現(xiàn)了對語文教育功能的現(xiàn)代詮釋,是對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學生素質教育綜合化的全面關注。然而,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對于口語交際的教學成果缺乏明顯、有效的評價機制,致使許多教師將口語交際教學束之高閣,或輕描淡寫。因此,我們應重視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應把對小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文本閱讀、寫作教學擺在相同的位置。將相關訓練滲透于語文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有計劃、有目的地提高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一、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谡Z教學如果缺乏相關情境的烘托,就會顯得蒼白無力,毫無生機。教師要全面剖析學生的口語現(xiàn)狀,挖掘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仿真的生活情境,激起每位學生開口興趣,搭建展示平臺,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進行口語交際教學,訓練的材料主要有兩個來源:其一是語文教材中現(xiàn)有的說話材料;其二是課外的說話資源。蘇教版的新編教材文質兼美,內容豐富,為口語訓練實踐活動提供了的規(guī)范的素材和具體語言情境。教師應要立足文本,適當拓展,靈活運用。
上述訓練材料,后者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F(xiàn)行的教材所提供的說話訓練材料的系統(tǒng)性與科學性雖然較強,但由于不同地區(qū)的學生存在著文化、生活的差異,使用起來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課外資源更貼近當?shù)厣?,貼近學生的實際。熟悉、親切、零距離感,學生有感觸、有話說。教師在選擇課外說話材料時,應注意“六有”,即“有故事”、“有趣味”、“有形象”、“有知識”、“有思維”、“有實踐”。
口語交際的談話內容對交際雙方的談話情趣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他們喜聞樂見的事物作為口語訓練的素材。引導學生把對事物的喜愛之情轉移到對社會交際活動的喜愛上來。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一個新鮮事物往往對學生會有吸引力并產生興趣。教師應經常注意觀察學生,當他們受到客觀外界影響產生興奮現(xiàn)象時,教師應把握時機,引導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fā)起來后,他們就會輕而易舉地把話說得流利順暢,“要我說,要我聽”就變成了“我要說,我要聽”。
二、利用閱讀教學,鼓勵學生開口
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對話是其間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把話說得清晰準確、說得有條有理,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傳統(tǒng)的課堂提問,一般都是教師問什么,學生就答什么。金口玉言般,多一字也不愿“施舍”。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在回答教師提問時,可以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的見解與思路。這是課堂教學的至高的理想境界。例如,學習《軍神》當讀到劉伯承做眼部手術,拒絕使用麻醉劑時,可以指導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師講了講了三國時期關公刮骨療毒的故事,讓學生復述。這時遇到了冷場,開始沒人愿意發(fā)言。過了會,一個學生猶豫地舉起了手。雖然他說得斷斷續(xù)續(xù),連故事中醫(yī)生的名字都說不清。他講完后,教師仍然鼓掌表揚了他的勇氣。為幫助學生復述,教師將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和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語“一聲不吭”、“緊緊”、“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居然”等寫在黑板上,再讓大家復述時,舉手的學生明顯增多。在學生復述時,要求其他的學生注意聽,聽完后給予評價。這樣,全體學生幾乎都開口發(fā)言了。整個過程中,教師盡量不要干預,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甚至還有學生爭論起來。學生膽量越來越大,最初的膽怯、羞澀一掃而空。在拓展環(huán)節(jié),還可以讓學生講講古今中外類似的勇敢故事,如“關公刮骨”等,幫助學生進一步把握課文主題,強化口語訓練。
三、作文交流評改,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作文評改是學生提高習作水平一個重要的步驟。為多方面提高學生口語交際水平,教師可以選擇優(yōu)秀的學生習作有意識地在課堂上讓大家互相交流評改。如此,一方面可讓學生看看別人的作文好在哪里;另一方面可以在評價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最初學生并適應,平時他們習慣了教師進行的作文講評?,F(xiàn)在讓學生來評,一時不知如何著手。在首次作文評改交流課上,教師要做好示范工作,先告訴他們評改的原則與方法,并一條條列在黑板上。教師依此為據(jù),當堂做評改示范。例如,一次習作是景物描寫。教師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評改,同時在黑板上列出幾條修改方法:1、圈出錯別字;2、改正錯誤的標點符號;3、有無一定的描寫順序;4、是否寫出了景物特點。接著,選定一篇學生作文,按照上述方法逐條評講。大家學著老師,將同桌的作文修改好。然后將評改修正的原因和結果說給對方聽。這樣,即有效地批改了作文,又訓練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一箭雙雕。幾次反復后,學生就習慣作文的評改交流,勇于、樂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了。
除了上述幾個途徑外,還可以在專項口語交際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總之,口語交際是一種多向互動的語言活動。教師一定要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平臺,將口語訓練滲透于語文教學每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交際活動中,有效地提高口語表達水平。
【作者單位:昆山市司徒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