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加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泵鎸φZ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教科書。我們也應與時俱進,重視這一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改變簡單地“教教材”的局面,巧妙利用文本資源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對學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寫能力,達到以讀悟?qū)懀詫懘僮x、讀寫結合的目的。
一、捕捉空白富語言
布魯納說:“對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激發(fā)其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課文的有些地方寫得或含蓄,或簡練,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想象、拓展的空間。學習時可以利用這些“空白”,激發(fā)孩子對文本進行再加工的興趣,通過“補白、詳化、延伸”等方式讓學生把寫得含蓄的地方補充出來,寫得簡煉的地方寫具體。
如在教學《二泉映月》時,在學生理解“飽經(jīng)風霜”意思的基礎上讓他們以《飽經(jīng)風霜的阿炳師父》為題寫一片段。有位學生這樣寫到:“師父是個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魚干似的漢子。他彎著腰,駝著背,耷拉著腦袋,兩手軟軟地扶著阿炳搖搖晃晃地走著,只見他蒼白的臉上松松垮垮地吊著幾絲皮肉?!卑才艑W生這樣的練筆既可以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能讓學生有感而發(fā),解除學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煩惱。
二、畫中寫話掘內(nèi)涵
著名教育家烏中斯基說過:“兒童是利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根據(jù)兒童這一特點,我在教學時特別重視插圖的使用,讓學生仔細觀察,充分發(fā)揮想象,安排“畫中寫話”的訓練,要求學生結合插圖和課文的內(nèi)容動筆補充人物的語言、動作等。
如《黃鶴樓送別》的插圖,我就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結合課文把當時長江邊的景色和李白是怎么為王維送行的場景以及他內(nèi)心的心理活動描寫出來。課文《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的插圖,文中只用一句話:“一團烈火把他整個兒包住了”寫出,我要求學生通過想象火苗燃燒的樣子、邱少云被烈火燒身時的神態(tài)、手抓泥土的動作、內(nèi)心的活動等把它補充完整。
在把“畫”變成“話”的同時,不是簡單的形式的轉換,更重要的是它不僅挖掘了課文內(nèi)涵,還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三、讀文有感升主題
閱讀教學提倡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因此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寫下來,不僅可以讓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得到共鳴外,還可以較好地體現(xiàn)語文課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的基本特點。
如在閱讀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課后,學生聯(lián)系了自己的生活實際,表達了自己同樣的感受:“我有一位慈祥的母親和一位嚴厲的父親。有了母親的鼓勵,讓我揚起自信的風帆,微笑著迎接每一天的到來;有了父親的嚴厲,讓我不被勝利沖昏頭腦,清醒地迎接每一挑戰(zhàn)。在母親慈愛的呵護和父親嚴愛的督促下,我健康地成長,我真幸福!”讀完《天鵝的故事》后,有的學生寫道:“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天鵝們用舍己為人的精神和團結一致的品質(zhì)克服了困難,獲得了重生。我們應該從天鵝身上學會團結、學會合作、學會奉獻?!蓖ㄟ^寫讀后感,既提高了閱讀深度,又使自己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四、展開想象入情境
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說:“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課文中選用的古詩語言精煉,內(nèi)涵豐富,學習古詩后,我們可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把文字符號還原為物象,并用自己的話具體描述,在改寫中“入境”,使讀與寫相得益彰。 如學完《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后,有位學生給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幅畫面:
經(jīng)過這場春雨的洗刷,客棧屋頂上的青瓦顯得格外鮮亮,環(huán)繞客棧的柳枝顯得格外青翠,這里的一切好像都變得清新了。王維望著這一派美景,心里別是一番滋味…
兩位好友推杯換盞,滿腹的知心話兒說也說不完。離別的時間要到了,王維斟滿兩杯酒,眼含熱淚,懇切地說:“再干了這杯吧!出了陽關就難得有老朋友與你對飲了?!薄暗搅税参?,我怎能忘了此情此景?。 眱晌缓门笥褲M含淚水,依依惜別。
五、模仿創(chuàng)新生美文
仿寫是按照課文的寫作方法寫出自己的見聞感受。仿寫又分為仿段和仿篇教者要巧借文本中典型的段篇安排仿寫練習,讓學生學以致用。仿段主要模仿范文局部的方式如句式表達、段落構成等。仿篇主要從文章的結構和寫法入手引導學生進行練筆。如《夾竹桃》一文由夾竹桃引起的聯(lián)想那一段,文字優(yōu)美,想象獨特,在學生閱讀后讓學生從構段方式、語言運用、描寫手法等方面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并以“月光下的村莊、校園……”為內(nèi)容進行練筆,有的學生這樣寫“月光灑下來,小村像涂上了一層薄粉。村邊的樹,在如水的月色里挺立著,投著一叢叢的暗影?!?/p>
我們語文教師應具有課程意識,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閱讀、習作訓練,切切實實地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作者單位:蘇州市陽山實驗小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