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興旗
2014年世錦賽男子佩劍團體決賽得分特征分析
汪興旗
通過對2014年世錦賽男子佩劍團體決賽德國與韓國6名參賽選手的得分手段、回合、區(qū)域、距離、部位等特征的統(tǒng)計分析,找出世界高水平男子佩劍主要得分特征規(guī)律,客觀地反映了當今世界高水平男子佩劍的打法趨向,為我國男子佩劍備戰(zhàn)2016年里約奧運會提供參考。
男子佩劍;世錦賽;技術(shù)分析
2014年世界擊劍錦標賽于7月15日至7月23日在俄羅斯喀山舉行,意大利、俄羅斯各以3金1銀4銅,法國以3金1銀3銅位列獎牌榜前三甲,德國、美國各以1金1銀,烏克蘭以1銀2銅排列獎牌榜的第五和第六位,韓國以4銀,中國以2銀排列獎牌榜的第七和第八位。這次世錦賽男子佩劍團體金牌的爭奪在德國與韓國之間展開,德國參賽選手為本次世錦賽個人第7名Max HARTUNG、第13名LIMBACH Nicolas和第27名WAGNER Benedikt,韓國參賽選手為本次世錦賽個人亞軍GU Bongil、第8名WON Woo Young及第9名K IM Junghwan出戰(zhàn),最終德國以45比41戰(zhàn)勝強勁的對手獲得冠軍。
本文通過2014年世錦賽男子佩劍團體決賽德國與韓國6名參賽選手的得分手段、回合、區(qū)域、距離、部位等特征統(tǒng)計分析,通過對這些得分特征的分析,可以找出世界高水平男子佩劍主要得分特征規(guī)律,為我國男子佩劍備戰(zhàn)2016年里約奧運會提供參考。
德國3名參賽選手:Max HARTUNG,LIMBACH Nicolas,WAGNER Benedikt
韓國3名參賽選手:GU Bongil,WON Woo Young,KIM Junghwan
2.1 觀摩法
對2014年世錦賽德國與韓國男子佩劍決賽9場團體86劍比賽錄像進行觀摩(紅牌被罰1劍)。
2.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2014年世錦賽德國與韓國男子佩劍決賽9場團體相遇的得分手段、回合、區(qū)域、距離、部位等進行技術(shù)統(tǒng)計與整理,并對統(tǒng)計結(jié)果進行分析。
3.1 進攻方式特征
從表1可以看到,世錦賽男子佩劍團體決賽得分手段以對攻中轉(zhuǎn)換進攻得分為主,進攻得分44劍,超過防守還擊、搶攻及反攻等其它得分手段的總和,并且得分率也高達51.7%;以對攻中及時轉(zhuǎn)換防守還擊、搶攻及反攻等其它得分手段為輔,其中防守還擊23劍,得分率27.1%,搶攻14劍,得分率16.5%,反攻4劍,得分率4.7%。在對攻中積極尋求主動權(quán),并在對攻基礎(chǔ)上及時捕捉最有利實施各種攻擊的距離、節(jié)奏和時機,快速展開進攻、防守還擊、搶攻等行動,這是當今世界高水平男子佩劍的主要得分手段特征。
表1 2014年世錦賽德國與韓國男子佩劍決賽得分手段統(tǒng)計TableⅠ Statistics of the Scoring Means in the Men’s Saber Finals between Germany and Korea in the World Fencing Championships 2014
由于佩劍受優(yōu)先主動權(quán)規(guī)則的制約,所以比賽中雙方更注重以我為主,積極爭搶優(yōu)先主動權(quán),并以對攻中的進攻為主[1]。世錦賽男子佩劍團體決賽得分手段以對攻中轉(zhuǎn)換進攻得分為主。進攻模式分為直接進攻、緊逼進攻,緊逼進攻分為一次緊逼和兩次緊逼(見表2、3)。
表2 2014年世錦賽德國與韓國男子佩劍決賽進攻手段統(tǒng)計TableⅡ Statistics of the O ffensive M eans in the M en’s Saber Finals between Germany and Korea in theWorld Fencing Championships 2014
表3 2014年世錦賽德國與韓國男子佩劍決賽緊逼進攻手段統(tǒng)計TableⅢ Statistics of the Pressing Offensive Means in the Men’s Saber Finals between Germany and Korea in the World Fencing Cham pionships 2014
直接進攻的定義:在距離準確的情況下直接發(fā)動進攻擊中對手。
緊逼進攻的定義:在距離尚未調(diào)整到最佳或受到對手距離及手上動作干擾時,通過腳下的步伐快慢、大小改變速度和節(jié)奏后,發(fā)起最后的進攻。
3.2 得分回合特征
佩劍交鋒的準備行動與決定性行動較花劍等其它劍種更快,尤其1次交鋒結(jié)束轉(zhuǎn)換成第二次交鋒行動更迅速[2]。從表4可以看到,世錦賽男子佩劍團體決賽得分回合以對攻中1次及2次交鋒為主,1次交鋒得分41劍,得分率48.2%,2次交鋒得分38劍,得分率44.7%,極少3次以上回合的交鋒。并且,無論1次或2次交鋒均以對攻中展開的進攻、防守還擊得分為主。2次交鋒中搶攻得分8劍,高于1次交鋒中5劍搶攻得分,表現(xiàn)了高水平男子佩劍在第一次進攻結(jié)束控制對手距離并及時向前破壞距離搶攻得分的能力,較少3次及以上交鋒。在對攻中展開1次及2次交鋒,如果后退一方失去交鋒的主動權(quán),則力求控制和破壞對手向前緊逼的距離及節(jié)奏,尋求第二次主動反擊時機,這是當今世界高水平男子佩劍的主要得分回合特征。
表4 2014年世錦賽德國與韓國男子佩劍決賽得分回合統(tǒng)計TableⅣ Statistics of the Scoring Rounds in the Men’s Saber Finals between Germany and Korea in theWorld Fencing Championships 2014
3.3 得分區(qū)域特征
擊劍場地分前場、中場和后場3個區(qū)域,如緊逼方后腳越過對手的開始線,即為己方前場及對方后場,其它均為中場。從表5可以看到,世錦賽男子佩劍團體決賽得分區(qū)域以中場對攻展開進攻、防守還擊及搶攻為主,中場得分63劍,得分率74.1%,無論得分及得分率遠遠超過前場。后場得分僅5劍,得分率5.9%,在3個區(qū)域中得分最少,得分率也最低。不同區(qū)域得分及得分率的表現(xiàn),反映佩劍交鋒中雙方都在對攻中想方設(shè)法地搶獲優(yōu)先主動權(quán),控制中場,緊逼前場,創(chuàng)造和捕捉進攻的時機,最大限度地提高對攻中進攻的成功率,避免后場的被動,這是當今世界高水平男子佩劍的主要得分區(qū)域特征。
表5 2014年世錦賽德國與韓國男子佩劍決賽得分區(qū)域統(tǒng)計TableⅤ Statistics of the Scoring Areas in the Men’s Saber Finals between Germany and Korea in the World Fencing Championships 2014
3.4得分距離特征中距離各種得分手段中,對攻中展開的進攻和防守還擊得分及得分率基本持平,并且近距離搶攻得分遠高于中距離這種現(xiàn)象與緊逼接近一方的動作錯誤相關(guān)。有效運用對攻中的時間差進行中近距離的步法準備,同時在中近距離準確觀察和判斷對手的意圖,積極搶奪中近距離進攻和防守還擊等行動的主動權(quán),這是當今世界高水平男子佩劍的主要得分距離特征。
表6 2014年世錦賽德國與韓國男子佩劍決賽得分距離統(tǒng)計Table Ⅵ Statistics of the Scoring Distance in the Men’s Saber Finals between Germany and Korea in the World Fencing Championships 2014
當今世界佩劍技術(shù)的發(fā)展,對技術(shù)的要求更加嚴謹,尤其步法轉(zhuǎn)換能力的提高使世界高水平運動員敢于近距離對抗。從表6可以看到,世錦賽男子佩劍團體決賽得分距離以近距離和中距離為主,其中近距離得分44劍,得分率51.7%,中距離得分39劍,得分率45.9%,遠距離得分僅為1劍進攻和1劍防守還擊,得分率2.4%。在近距離和
3.5 得分部位特征佩劍的有效部位,但在85劍總得分中攻擊手臂得分僅為4劍,得分率遠低于其它部位,這與佩劍持劍臂有效面積小及不易捕捉動作的運用軌跡有關(guān)。在搶獲優(yōu)先主動權(quán)的前提下,運用腳下步法快速緊逼達到控制對手距離和節(jié)奏的目的,進而捕捉第4及第5等大面積有效部位實施攻擊,提高決定性攻擊的成功率,這是當今世界高水平男子佩劍的主要得分部位特征。
表7 2014年世錦賽德國與韓國男子佩劍決賽得分部位統(tǒng)計Table Ⅶ Statistics of the Scoring Positions in the Men’s Saber Finals betw een Germany and Korea in the World Fencing Championships 2014
佩劍的劈以面為主,刺以線為主,擊中有效部位為腰部以上,包括上肢、軀干和頭部,所以在佩劍對攻交鋒中無論進攻、防守還擊、搶攻等攻擊行動均以第4和第5部位為主要攻擊目標[3]。從表7可以看到,第4部位得分41劍,得分率48.2%,第5部位得分24劍,得分率28.2%,這與第4和第5部位遠離佩劍的實戰(zhàn)姿勢有關(guān)。盡管手臂也是
通過對2014年世錦賽男子佩劍團體冠亞軍德國與韓國隊得分特征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當今世界高水平男子佩劍得分特征如下。第一,得分手段表現(xiàn)為對攻中搶獲主動權(quán),通過距離、節(jié)奏的控制,快速展開進攻、防守還擊、搶攻等決定性交鋒行動。第二,得分回合表現(xiàn)為對攻中展開1次及2次交鋒,如果后退一方失去主動權(quán),則力求控制距離及節(jié)奏尋求第二次主動反擊時機。第三,得分區(qū)域表現(xiàn)為對攻中搶獲優(yōu)先主動權(quán),控制中場,緊逼前場,創(chuàng)造和捕捉進攻有利的時機,提高對攻中進攻的成功率,避免后場的被動。第四,得分距離表現(xiàn)為有效運用對攻中的時間差進行中近距離的步法準備,準確觀察和判斷對手的意圖,搶奪中近距離進攻和防守還擊等行動的主動權(quán)。第五,得分部位表現(xiàn)為在搶獲優(yōu)先主動權(quán)的前提下,對第4及第5等大面積有效部位實施攻擊,以此提高決定性攻擊的成功率。
上述得分特征客觀地反映了當今世界高水平男子佩劍的打法趨向,因此,建議我國男子佩劍在備戰(zhàn)2016年奧運會中,要注重強化以下幾點:
(1)強化運動員基本技術(shù)運用的嚴謹性,在對攻中搶獲主動權(quán)后快速展開進攻、防守還擊、搶攻等決定性交鋒能力。
(2)同時要注意在對攻中果斷實施一次及二次交鋒能力,尤其失去主動權(quán)后及時控制距離和節(jié)奏尋求主動反擊能力。
(3)注重在對攻中緊逼前場和控制中場搶獲優(yōu)先主動權(quán)能力,提高中場對攻中進攻的成功率,提高中近距離對攻中準備步法能力,尤其是中近距離交鋒時步法移動轉(zhuǎn)換的、能力。
(4)必須提高對第4及第5等大面積有效部位決定性攻擊的成功率。
[1]胡順興,荊濤.男子佩劍項目的技術(shù)特征與體能特征[J].遼寧體育科技技,2008,(4):92.
[2]趙傳杰,馬德云,張輝,劉穎華.佩劍技戰(zhàn)術(shù)分析與實力評估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應(yīng)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2):90-94.
[3]趙傳杰,王健.從世界佩劍運動的發(fā)展談我國佩劍的訓練[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4,(4):145-146.
(責任編輯:何聰)
Analysis of the Sco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n's Team Saber in the World Fencing Championships 2014?
WANG Xingqi
(Shanghai Sports Technology Colleg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oring means,round,area,distance and position of the 6 German and Korean fencers competing in the finals of themen's team saber in the World Fencing Championships 2014 were analyzed.Themain law of the scoring characteristics is concluded through the analysis,which objectively reflects the competition ways of the contemporary high-levelmen's saber.The paper tri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nesemen's saber team preparing for 2016 Rio de Janeiro Olympic Games.
men'ssaber;World Fencing Championships;technicalanalysis
G808
A
1006-1207(2015)05-0085-03
2015-7-18
汪興旗,男,高級教練。主要研究方向:運動訓練。
上海體育職業(yè)學院,上海 20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