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詞話叢編補編》本《詞則輯評》勘誤

    2015-05-17 05:45:34張海濤
    中國韻文學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眉批詞話陳氏

    張海濤

    (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

    《詞話叢編補編》本《詞則輯評》勘誤

    張海濤

    (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

    《詞話叢編補編》收錄的《詞則輯評》主要存在如下訛誤:作者姓名之誤(凡3處);詞牌名或詞首句之誤(凡46處);批語整理之誤(凡270處)。茲詳加校正,以供學者參考。

    《詞話叢編補編》;《詞則輯評》;勘誤

    葛渭君先生編輯的《詞話叢編補編》(中華書局2013年出版,以下簡稱《補編》)是《詞話叢編》增補工程的一項重要成果。問世以來,受到了學界廣泛好評。其中第四冊收錄的《詞則輯評》,乃是編者輯錄陳廷焯《詞則》批語而成?!对~則》是陳氏晚年編選的一部詞選,其中附有大量的批語,對于全面研究陳氏的詞學思想具有重要的價值。該書編成后并未刻板印行,直至1984年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據(jù)陳氏手稿出版影印本,《補編》即由影印本輯錄而成。由于手稿為行草體,許多文字不易辨識,頗易造成誤讀誤識,葛氏整理的《詞則輯評》即存在著一些錯誤。今筆者以影印本《詞則》為依據(jù),參考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等文獻,對《補編》本《詞則輯評》重新校正一過,將其中的訛誤分類條舉,以供學界使用《補編》時參考,亦為葛先生修訂《補編》時參考。

    一 作者姓名之誤

    1.鄧郯(頁2257),“郯”當作“剡”。

    2.宋婉(頁2378),“婉”當作“琬”。

    3.毛倢(頁2536),“倢”當作“健”。

    二 詞牌名或詞首句之誤

    1.〔綺羅香〕(雁字蒼寒)(頁2173),“字”當作“宇”。

    2.〔西子妝〕(自浪搖天)(頁2186),“自”當作“白”。

    3.〔綠意〕(碧園自潔)(頁2191),“園”當作“圓”。

    4.〔倦尋芳〕(絮迷堞徑)(頁2214),“堞”當作“蝶”。

    5.〔臺城路〕(奈無聲里香魂斷)(頁2215),“無”當作“何”。

    7.〔菩薩蠻〕(畫前細裊沉煙紫)(頁2221),“畫”當作“簾”。

    案:“畫”與“簾”草書形近易混。

    8.〔相見歡〕(深林幾處啼鴉)(頁2227),“鴉”當作“鵑”。

    9.〔更漏子〕(玉樓寒芳草)(頁2229),“芳草”衍,當刪。

    10.〔金人捧露盤〕(濕苔青妖血)(頁2262),“妖血”衍,當刪。

    11.〔賀新郎〕(擲帽怨歌發(fā))(頁2290),“怨”當作“悲”。

    12.〔西平樂〕(象管庸拈)(頁2294),“庸”當作“慵”。

    13.〔六州歌頭〕(江東愁安)(頁2295),“安”當作“客”。

    14.〔賀新涼〕(瀟瀟房櫳底)(頁2302),“瀟瀟”當作“瀟灑”。

    15.〔賀新涼〕(名官何堪數(shù))(頁2303),“官”當作“宦”。

    16.〔滿江紅〕(名戶松關)(頁2306),“名”當作“石”。

    17.〔浣溪沙〕(枕障薰爐隔繡帳)(頁2316),“帳”當作“帷”。

    18.〔憶秦娥〕(夜夜夜了花開也)(頁2336),“夜了花開也”衍,當刪。

    19.〔一剪梅〕(小巧梅臺眼界寬)(頁2354),“梅”當作“樓”。

    20.〔珍珠簾〕(寶階斜轉春宵醫(yī))(頁2355),“醫(yī)”當作“翳”。

    21.〔滿江紅〕(隨帝宮門)(頁2390),“隨”當作“隋”。

    22.〔蝶戀花〕(二月風顛吹斷柳)(頁2402),“二”當作“三”。

    23.〔月當窗〕(非鴛非燕)(頁2404),“鴛”當作“鶯”。

    24.〔浪陶沙〕(不載旅人愁)(頁2424),“陶”當作“淘”。

    25.〔臨江仙〕(記得良友曾勸我)(頁2425),“友”當作“言”。

    26.〔霜華飛〕(岸云湖草秋無際)(頁2428),“華”當作“葉”。

    27.〔祝英臺近〕(雁堂沈)(頁2434),“堂”當作“書”。

    28.〔巫山一段云〕(蝶舞梨園云)(頁2440),“云”當作“雪”。

    29.〔江城子〕(悵里鴛鴦交頸情)(頁2443),“悵”當作“帳”。

    30.〔木蘭花〕(西湖楊柳鳳流絕)(頁2456),“鳳”當作“風”。

    31.〔蝶戀花〕(閑蝶窺春花性淺)(頁2480),“閑”當作“鬧”。

    32.〔菩薩蠻〕(亂雅啼處春風曉)(頁2489),“雅”當作“鴉”。

    33.〔釵頭鳳〕(簾櫳明)(頁2489),“明”當作“悄”。

    34.〔攤破浣溪沙〕(一剪雅翎半亸肩)(頁2491),“雅”當作“鴉”。

    35.〔歸國遙〕(舒玉婉)(頁2495),“婉”當作“腕”。

    36.〔南歌之〕(添麝更衣后)(頁2495),“之”當作“子”。

    37.〔浣溪沙〕(微暈婉花濕欲流)(頁2497),“婉”當作“嬌”。

    38.〔南鄉(xiāng)子〕(明月別離人)(頁2506),“月”當作“日”。

    39.〔滿庭芳〕(兩蓋飄荷)(頁2506),“兩”當作“雨”。

    40.〔無悶〕(密布垂絲細細)(頁2507),“布”當作“雨”。

    41.〔笛春令〕(針樓殘燭)(頁2508),“笛”當作“留”。

    42.〔蝶蠻花〕(劉氏三娘雙姊妹)(頁2514),“蠻”當作“戀”。

    43.〔臨江仙〕(記得畫蘭紅壓水)(頁2551),“蘭”當作“闌”。

    44.〔浣溪沙〕(背著銀缺伴寂寥)(頁2552),“缺”當作“釭”。

    45.〔黃金縷〕(柳絲細膩煙如線)(頁2553),“線”當作“織”。

    46.〔蝶蠻花〕(醉里花奴停羯鼓)(頁2555),“蠻”當作“戀”。

    三 批語整理之誤

    (一)文字之訛、衍、倒、脫

    1.“湘、漢騷言”(頁2131),“言”當作“音”。

    2.“哀感頑艷者六百馀闋為一集,得六百馀闋,名曰《閑情》”(頁2131),“得六百馀闋”衍,當刪。

    3.“其一切清圓柔脆,爭奇斗巧者之作”(頁2131),“之作”衍,當刪。

    案:陳氏初稿為“爭奇斗巧之作”,后刪“之作”,代之以“者”字。

    4.“三集《放歌》、《閑情》、《別調》為副之”(頁2131),“《放歌》、《閑情》、《別調》為”衍,當刪。

    案:陳氏初稿為“《放歌》、《閑情》、《別調》為副”,后刪“《放歌》、《閑情》、《別調》為”,代之以“三集”,并于“副”下添一“之”字。

    5.“結得愁惋,尤妙在神。不外散”(頁2140),“愁”當作“悲”,且當讀作“尤妙在神不外散”。

    6.“中原拂亂”(頁2141),“拂”當作“沸”。

    7.“此章致思唐之意”(頁2141),“唐”當作“君”。

    8.“《黍離》、《麥秀》之怨”(頁2143),“怨”當作“悲”。

    案:“悲”字草書寫法與“怨”字相近,編者或由此誤認。

    9.“始終不諭其志”(頁2143),“諭”當作“踰”。

    案:稿本《白雨齋詞話》卷一亦作“踰”,可為旁證。

    10.“哲王不晤也”(頁 2144),“王”下脫一“又”字。

    11.“姿貎宛如所夢”(頁 2145),“貎”當作“貌”。

    案:“貎”同“猊”,與“貌”形近而非一字。

    12.“層次極多”(頁2147),“次”當作“折”。

    13.“故應勝君復、圣俞作”(頁2148),下脫小字注語“君復詞見前,圣俞詞錄入《別調集》”。

    14.“直是壓倒古今”(頁2150),“古今”當乙作“今古”。

    15.“是坡仙獨到處”(頁 2151),“到”當作“至”。

    16.“‘破后’,映起句‘門外鴉啼楊柳’”(頁2152),“破”當作“別”,其非引用原詞,故引號當刪。

    案:“別后”與“映起句‘門外鴉啼楊柳’”乃兩則眉批。前者為該詞總評,后者評末二句。編者合為一則,誤。

    17.“則各有千(古)[秋]也”(頁2153),編者或以“古”當作“秋”。

    案:《詞則》本作“古”,稿本《白雨齋詞話》卷一亦作“古”,此乃陳氏原意無疑,改他字無謂也。

    18.“本未嘗泛”(頁2156),“本”當作“卒”。

    19.“歌曲至終”(頁2157),“曲至”當乙作“至曲”。

    20.“何如并渾玄為妙”(頁2159),“玄”當作“去”。

    21.“結得怨憤”(頁2160),“怨”當作“悲”。

    22.“卻不嫌堆雜”(頁2160),“雜”當作“朵”。

    23.“白石詞,清靈騷雅,……真圣中之圣也”(頁2164),“靈”當作“虛”,“圣中”當作“詞中”。

    24.“勝人吊古千言”(頁2164),“千”下脫一“百”字。

    25.“首章言已嘗有用世之志”(頁2165),“已”當作“己”。

    26.“一經(jīng)點染”(頁2166),“染”當作“綴”。

    27.“神行觀止”(頁2168),“觀”當作“官”。

    28.“真非易之”(頁2171),“之”當作“易”。

    案:原書此處本作兩點,即重復符號,編者誤認作“之”。

    29.“結是禹陵”(頁2172),“是”當作“足”。

    30.“不免有張眉怒目之態(tài)”(頁2173),“怒”當作“努”。

    31.“一切流蕩,志反之矣”(頁2173),當作“一切流蕩忘反之失”。

    32.“生生其有遺世之心乎”(頁2174),“生生”當作“先生”。

    33.“筆意高遠”(頁2175),“遠”當作“邁”。

    34.“不知其何所指”(頁2177),“不”上脫一“但”字。

    35.“《黍離》、《麥秀》之怨”(頁2179),“怨”當作“悲”。

    36.“前半概指永叔《秋聲賦》”(頁2180),“概指”當作“檃括”。

    37.“蒼涼怨壯”(頁2185),“怨”當作“悲”。

    38.“故國之怨”(頁2187),“怨”當作“悲”。

    39.“起數(shù)語便覺牢怨?jié)M紙”(頁2188),“怨”當作“愁”。

    40.“不得意者隱于下位,……孟諸人皆可恨”(頁2188),“意”當作“志”,“孟”當作“蓋”。

    41.“凄婉欲絕之妙,古樂府也”(頁 2189),“之”本為重復符號,當作“絕”。故此句當讀作“凄婉欲絕,絕妙古樂府也”。

    42.“搖落堪怨,……以下言何況又加以塵污也”(頁2190),“怨”當作“悲”,“污”當作“汗”。

    43.“怨怨無端”(頁2191),“怨怨”當作“悲怨”。

    44.“備述宣政之感”(頁 2191),“感”當作“盛”。

    45.“起十五字有十一層”(頁2191),“五”字衍,當刪。

    案:“一”字亦有疑問。原書此處為一小點,難以辨識?!短扑卧~匯評》認作“二”,筆者以為此乃無心之墨沈,此句當作“起十字有十層”。

    46.“彼中有歌此調者”(頁2193),“彼”上脫一“聞”字。

    47.“仍宣和殿小宮姬也”(頁2194),“仍”當作“乃”。

    48.“求諸明作者,尤不易觀”(頁2198),當作“求諸明代作者,尤不易覯也”。

    49.“而未逮淵微”(頁2202),“逮”當作“達”。

    案:“達”之草書容易誤認為他字。

    50.“亦疏情”(頁2202),“情”當作“快”。

    51.“既怨涼”(頁2203),“怨”當作“悲”。

    52.“在貌不在骨”(頁 2207),“貌”下脫一“而”字。

    53.“極寫清游之禁”(頁 2210),“禁”當作“樂”。

    54.“‘千回百轉’”(頁2213),“轉”當作“折”,且此句非引用原詞,引號當刪。

    55.“別于存位”(頁2213),“存位”當乙作“位存”。

    56.“惜語溫雅”(頁2215),“惜”當作“措”。

    57.“不免佻薄也”(頁2215),“也”當作“矣”。

    58.“怨深婉篤”(頁2216),“怨”當作“悲”。

    59.“概乎其末之聞也?!险卟粊営诜俊?頁2217),“末”當作“未”,“不”當作“可”。

    60.“老藤籬角夢”(頁2217),“夢”當作“蔓”。

    61.“盡似奇警,究欠雅訓”(頁2218),“盡”當作“看”,“訓”當作“馴”。

    62.“哀怨頑艷”(頁2219),“怨”當作“感”。

    63.“用筆亦曲而能連”(頁2222),“連”當作“達”。

    64.“于斷處稍病牽強”(頁2222),“于”當作“頓”。

    65.“鹿潭稍遜于皋文、莊、譚之古厚,……洵鐵中錚錚者也”(頁2223),“厚”字衍,當刪。“中”下脫一“之”字。

    66.“‘眉語自成’四字”(頁2225),“自”當作“目”。

    67.“出入斟酌于淮海、大晟”(頁2226),“斟酌”衍,當刪。

    案:陳氏初稿為“斟酌于淮海、大晟”,后刪“斟酌”,代之以“出入”。

    68.“暗合情事”(頁2227),“合”當作“含”。

    69.“愈怨郁”(頁2235),“怨”當作“悲”。

    70.“怨而郁”(頁2238),“怨”當作“悲”。

    71.“結怨憤”(頁2239),“怨”當作“悲”。

    72.“而淋漓怨壯,……如警雷怒濤”(頁2240),“怨”當作“悲”,“警”當作“驚”。

    73.“閑處亦不乏恣態(tài)”(頁2240),“恣”當作“姿”。

    74.“稼軒〔水調歌頭〕諸闕,直是飛行縱跡,一種怨憤忼慨郁結于中”(頁2241),“闕”當作“闋”,“縱”當作“絕”,“怨”當作“悲”。

    75.“怨憤填膺”(頁2241),“怨”當作“悲”。

    76.“自饒恣態(tài)”(頁2242),“恣”當作“姿”。

    77.“空是妙”(頁2242),當作“‘定是’妙”。

    78.“哀而壯”(頁2243),“哀”當作“衰”。

    79.“怨郁”(頁2244),“怨”當作“悲”。

    80.“解易千人”、“結更怨壯精警”(頁2244),“解”當作“辟”,“怨”當作“悲”。

    81.“怨有所悟”(頁2244),“怨”當作“忽”。

    82.“《歷朝詞選》自起處至‘亦羶腥’為一段”(頁2245),“為”下脫一“第”字。

    83.“正自怨郁”(頁2245),“怨”當作“悲”。

    84.“豪宕足破怨郁”(頁 2246),“怨”當作“悲”。

    85.“亦怨壯之甚”(頁2247),“怨”當作“悲”。

    86.“措詞煉句”(頁2250),“句”當作“局”。

    87.“似此幾升稼軒之堂矣”(頁2251),“此”下脫一“亦”字。

    88.“怨壯而沉郁”(頁2251),“怨”當作“悲”。

    89.“有情境”(頁2252),“情”當作“悟”。

    90.“意在言外”(頁2253),“意”當作“味”。

    91.“然當時諸公和作俱屬照儀”(頁2258),“照”當作“昭”。

    92.“要從感情中得來”(頁2260),“情”當作“憤”。

    93.“魄瑋雄肆”(頁2261),“魄”當作“瑰”。

    94.“天錫最長于吊古之詩,然亦不獨工倚聲也”(頁2262),當作“天錫最長于吊古,古詩亦然,不獨工倚聲也”。

    95.“梅村其省憂患乎”(頁2265),“省”當作“有”。

    96.“此兼自概”(頁2268),“概”當作“慨”。

    97.“而不得本源”(頁 2269),“得”下脫一“其”字。

    98.“但就詞論”(頁 2270),“論”下脫一“詞”字。

    99.“寫景有些聲勢”(頁2275),“些”字衍,當刪。

    100.“矯矯不孱”(頁2275),“孱”當作“群”。

    101.“怨而壯”(頁2277),“怨”當作“悲”。

    102.“可為復來者炯戒”(頁2277),“復”當作“后”。

    103.“怨惑中別饒意味”(頁2278),“怨惑”當作“悲感”。

    104.“想見先生少年氣慨”(頁2280),“慨”當作“概”。

    105.“一結拍題甚緊”(頁2281),“拍”當作“扣”。

    106.“怨郁”(頁2282),“怨”當作“悲”。

    107.“托一曾益見感喟”(頁2288),“曾”當作“層”。

    108.“真是驚心動魄”(頁2294),“是”當作“足”。

    109.“韻語偏饒”(頁2295),“語”當作“味”。

    110.“直霸才也”(頁2295),“直”當作“真”。

    112.“便不亞于迦陵”(頁2299),“不”當作“可”。

    113.“何意百煉銅”(頁2299),“銅”當作“鋼”。

    114.“怨憤”(頁2302),“怨”當作“悲”。

    115.“淚墮聲墮”(頁2303),“淚墮”當作“淚隨”。

    116.“一片響慕”(頁2304),“響”當作“向”。

    117.“收是思鄉(xiāng)”(頁2306),“是”當作“足”。

    118.“不可羈綺”(頁2308),“綺”當作“縛”。

    119.“而才氣甚狂”(頁2308),“狂”當作“旺”。

    120.〔點絳唇〕(來往煙波)(頁2310),脫漏詞末評注:“查恂叔《詞話》:‘茂州陳時若大牧最喜歌此調,云武林一老僧所填〔點絳唇〕也,忘其名。余聞之,輒錄出。往復詠嘆,音調超絕。噫!此亦紅姜老人之儔匹也。’”

    121.“此外則嘯傲風月”(頁2311),“此外”當乙作“外此”。

    122.“結二字凄絕”(頁2314),“二”當作“三”。

    123.“起二句”(頁2314),“句”當作“語”。

    124.“此以‘棹’、‘少’葉韻”(頁2315),“葉”當作“葉”。

    125.“婉絕”(頁2316),“絕”當作“約”。

    126.“期于隱當”(頁2316),“隱”當作“穩(wěn)”。

    127.“姑錄一二備格”(頁2317),“二”下脫一“以”字。

    128.“亦系宮怨同”(頁2321),“同”當作“詞”。

    129.〔河傳〕(去去)(頁2323),脫漏詞末評注:“一本無‘切’字,‘風’字句絕,葉‘同’韻?!?/p>

    130.“裊裊冷秋風”(頁2323),“冷”當作“兮”。

    131.“音節(jié)綿邈”(頁2324),“邈”當作“遠”。

    132.“語帶煙露”(頁2326),“露”當作“霞”。

    133.“不過一時強慰話耳”(頁2331),“話”當作“語”。

    134.“更作傷春語”(頁2337),“更”當作“便”。

    135.“情深義明”(頁2339),“義”當作“文”。

    136.“《草堂》改‘曉鴉’為‘晚鴉’”(頁2343),“晚”當作“亂”。

    137.“銜口而出”(頁2348),“銜”當作“沖”。

    138.“不肯說破”(頁 2352),“肯”下脫一“不”字。

    139.“不第以疏情見長也”(頁2353),“情”當作“快”。

    140.“此折序別離極為淋漓慘淡之致”(頁2353),當作“此折序別離后事,極淋漓慘淡之致”。

    141.“然不可不解”(頁2354),“解”當作“辨”。

    142.“必其此乃可以不分別為工”(頁2354),“其”當作“如”。

    143.“卻極怨郁”(頁2356),“怨”當作“悲”。

    144.“別具恣態(tài)”(頁2356),“恣”當作“姿”。

    145.“而又氣不順”(頁2356),“又”當作“文”。

    146.“口頭語便成絕妙好筆”(頁2358),“筆”當作“辭”。

    147.“出黃叔旸筆右矣”(頁2360),“筆”當作“輩”。

    148.“《夷堅志》云:……仍作此詞”(頁2361),“堅”下脫一“支”字,“仍”當作“乃”。

    149.“筆意嬌孌”(頁2362),“孌”當作“變”。

    150.“詞敖義正凜凜有生氣”(頁2363),“敖”當作“嚴”。

    151.〔市橋柳〕(欲寄意渾無所有)(頁2363),脫漏詞末評注:“周公謹云:‘詞亦可喜?!?/p>

    152.“是宗元人七律之佳者”(頁2365),“宗”當作“宋”。

    153.“怨風為我從天來”(頁2366),“怨”當作“悲”。

    154.“冶情苦調”(頁2367),“冶”當作“深”。

    155.“情不自己”(頁2367),“己”當作“已”。

    156.“亦悲其過也”(頁2367),“過”當作“遇”。

    157.“即‘人生行樂意耳’意”(頁2368),上“意”字衍,當刪。

    158.〔花非花〕(同心花)(頁2374),脫漏詞末評注:“王阮亭云:‘可作古樂府讀。’”

    159.“幾令人不能卒讀”(頁2377),“人”字衍,當刪。

    160.〔掃花游〕(元宵近也)(頁2379),“近”當作“過”。且脫漏眉批:“此詞已錄入《大雅集》?!?/p>

    161.“又云:‘長安笙簫,連昌花竹,可堪回首?!援斉c此篇參看”(頁2382),“安”當作“樂”,“篇”字衍,當刪。

    162.“意極怨涼”(頁2386),“怨”當作“悲”。

    163.“怨郁”(頁2387),“怨”當作“悲”。

    164.“情真義亦至矣”(頁2389),“義”當作“文”。

    165.“怨哀易工”(頁2389),“怨”當作“悲”。

    166.“凌屬無敵”(頁2390),“屬”當作“厲”。

    167.“真令人思求仙也”(頁2391),“真”當作“直”。

    168.“觸物興怨”(頁2392),“怨”當作“悲”。

    169.“怨而郁”(頁2393),“怨”當作“悲”。

    170.“一‘又’字虛領起,通篇悼亡之意”(頁2394),當作“一‘又’字虛領起悼亡之意”。

    案:陳氏初稿有“通篇”二字,后刪去。

    171.“不容己于辭耶”(頁2396),“己”當作“已”。

    172.“愈是動人”(頁2396),“是”當作“足”。

    173.“此情真是無可解得”(頁2398),“真”當作“直”。

    174.“而涌感無限”(頁2405),“涌”當作“凄”。

    175.“香雪當年不永”(頁2406),“當”當作“享”。

    176.“極為凄黯”(頁2411),“為”當作“其”。

    177.“語亦婉至”(頁2418),“亦”當作“極”。

    178.“結筆又獲一往無盡”(頁2419),當作“結筆又變,一往無盡”。

    179.“措語妙。‘明’、‘水’凈”(頁2421),當作“措語沙明水凈”。

    180.“凄涼中有鬼氣”(頁2422),“涼”當作“冷”。

    181.“正不必求不深也”(頁2424),下“不”字衍,當刪。

    182.“用畫館語”(頁2425),“畫”當作“書”。

    183.“此章寫離語時十分哀慘”(頁2426),“離語”當作“臨訣”。

    184.〔浣溪沙〕(檢點青衫有淚痕)(頁2426),脫漏詞末評注:“秋舲所聘室卒,作《續(xù)離騷招魂》哭之,末題此闋。”

    185.“正不必作一怨愁語,而善言怨秋者”(頁 2427),“怨愁”當作“悲秋”,“怨秋”當作“悲秋”。

    186.“敘舊事”(頁2428),“敘”上脫一“追”字。

    187.“意極怨涼”(頁2428),“怨”當作“悲”。

    188.“乃見凄絕”(頁2429),“絕”當作“艷”。

    189.“宛轉怨涼”(頁2432),“怨”當作“悲”。

    190.“怨怨中一唱三嘆”(頁2432),“怨怨”當作“悲怨”。

    191.“秀才愛面上且窮死,……縱旁故睥睨,……夫大罵曰”(頁2437),“愛”當作“覆”,“縱”當作“從”,“大”字衍,當刪。

    192.“至有李茂貞之亂”(頁2440),“亂”當作“變”。

    193.“繪秾艷之詞”(頁2443),“艷”當作“麗”。

    194.“較端已‘憶君君不知’更深”(頁2445),“已”當作“己”。

    195.“直是絕妙古樂府矣”(頁2446),下脫“錄入《希聲集》詩選中,茲編不載”。

    196.“柔情蜜意”(頁2454),“蜜”當作“密”。

    197.“轉使上二句減色”(頁2460),“句”當作“語”。

    198.“(眉批)入妙”(頁2461),衍文,當刪。

    199.“吐棄一切香奩泛語”(頁2461),“語”當作“話”。

    200.“以此詞得罷”(頁2461),“罷”當作“罪”。

    201.“嬌態(tài)如此”(頁2462),“此”當作“見”。

    202.“不容枝碎也”(頁2463),“枝”當作“拆”。

    203.“怨感無端”(頁2468),“怨”當作“悲”。

    204.“此調自劉龍州作俑”(頁2468),“州”當作“洲”。

    205.“周公瑾云”(頁2469),“瑾”當作“謹”。

    206.“情事宛轉連出”(頁2472),“連”當作“達”。

    207.“漁洋辭之于前,云伯辭之于后”(頁2476),兩“辭”字并當作“辨”。

    208.“是憁宗吉一流人”(頁2480),“是憁”當作“足愧”。

    209.“起無業(yè)堂”(頁2485),“業(yè)”當作“葉”。

    210.“妖冶極美”(頁2488),“美”當作“矣”。

    211.〔浣溪沙〕(柳暖花寒雨似酥)(頁2489),脫漏詞末評注:“彭羨門云:‘“夜聞馬嘶曉無跡”,不如“流鶯”句之神合?!?/p>

    212.〔酒泉水〕(謝卻荼?)(頁2496),“水”當作“子”。且脫漏眉批:“此篇已錄入《大雅集》。”

    213.“猶為難得”(頁2498),“猶”當作“尤”。

    214.“此章更欲出奇斗巧”(頁2499),“章”字衍,當刪。

    215.“怨之至矣”(頁2499),“矣”當作“也”。

    216.“梁武帝‘特愛如欲進,含羞未肯前’”(頁2505),“特”當作“恃”。

    217.“猶合‘紅萼’,……起五字正面”(頁2505),“合”當作“含”,“字”下脫一“是”字。

    218.“明月懷中半霄墮”(頁2510),“霄”當作“宵”。

    219.“采盡綺羅香澤之態(tài)”(頁2511),“采”當作“掃”。

    220.“無堆徹之跡”(頁2512),“徹”當作“砌”。

    221.“卻以‘慵斗草’、‘怯彈阮’兩層逼出斗草來”(頁2514),下“草”字當作“葉”。

    222.“連得出”(頁2515),“連”當作“達”。

    223.“意郁而語連”(頁2516),“連”當作“達”。

    224.“至是出槖中金為雪郎合巹,……而情致酸楚”(頁2517),“雪”當作“云”,“致”下脫一“甚”字。

    225.“此更摸入深處”(頁2517),“摸”當作“撲”。

    226.“彼好為粉白黛彩語者,蓋取其年詞三復之也”(頁2518),“彩”當作“綠”,“蓋”當作“盍”。

    227.“細膩慰貼”(頁2520),“慰”當作“熨”。

    228.“艷詞以品此為極”(頁2522),“品”字衍,當刪。

    229.“曲折連出”(頁2522),“連”當作“達”。

    230.“后疊句妙在□□”(頁2523),“□□”當作“留戀”。

    231.“概括《牡丹亭》前半部”(頁2525),“概”當作“檃”。

    232.“妙有飛霧飛云”(頁2525),兩“飛”字并當作“非”。

    233.“骰子逡巡里手拈”(頁2525),“里”當作“裹”。

    234.“描寫殆盡?!赜蟹执纭?頁2527),“寫”當作“摹”,“特”當作“轉”。

    235.“曲而而連”(頁2529),“而連”當作“能達”。

    236.“歡感不同”(頁2532),“感”當作“戚”。

    237.“規(guī)撫古人”(頁2544),“撫”當作“橅”。

    案:橅,同“?!薄?/p>

    238.“各有千秋”(頁2545),“秋”當作“古”。

    239.“其千年絕調也”(頁2546),“其”當作“真”。

    240.“哀怨沉著”(頁2549),“怨”當作“婉”。

    241.“非正格也”(頁 2552),“非”上脫一“總”字。

    (二)句讀之誤

    1.“結句即七章‘音信不歸來’,二語意重,言以申明之”(頁2136),當讀作“結句即七章‘音信不歸來’二語意,重言以申明之”。

    2.“令讀者喜悅,悲歌不能自已”(頁2151),當讀作“令讀者喜悅悲歌,不能自已”。

    3.“刺時之言自明,其不仕也”(頁2161),當讀作“刺時之言,自明其不仕也”。

    4.“‘今何許’三字,提唱‘憑欄懷古’,下只以‘殘柳’五字詠嘆了之”(頁2165),“欄”當作“闌”,且當讀作“‘今何許’三字提唱,‘憑闌懷古’下,只以‘殘柳’五字,詠嘆了之”。

    案:稿本《白雨齋詞話》卷二:“只用‘今何許’三字提唱,‘憑欄懷古’下,僅以‘殘柳’五字,詠嘆了之?!贝四岁愂细逯凶宰髦渥x,可為佐證。

    5.“寫出幽貞意者,亦指清惠乎”(頁2179),當讀作“寫出幽貞,意者亦指清惠乎”。

    6.“‘幾番過了’,應是指賈。以上秦、韓、史、丁諸人”(頁2188),當讀作“‘幾番過了’,應是指賈以上秦、韓、史、丁諸人”。

    7.“非壯語,不能壓題”(頁2293),逗號當刪。

    8.“未就而城破闕。后三句”(頁2319),當讀作“未就而城破,闕后三句”。

    9.“兩排。后段起句,皆承前段。頓句亦甚別致”(頁2349),當讀作“兩排后段起句,皆承前段頓句,亦甚別致”。

    10.“寫時節(jié),風物流動而凄警”(頁2389),當讀作“寫時節(jié)風物,流動而凄警”。

    11.“‘針線’猶存,未忍看”(頁2425),當讀作“‘針線猶存未忍看’”。

    12.“凄怨,不勝婉娩有致”(頁2435),當讀作“凄怨不勝,婉娩有致”。

    13.“為雙卿泣不識字”(頁2436),當讀作“為雙卿泣。不識字”。

    14.“不必用‘香澤’字面”(頁2454),“香澤”二字非引用原詞,故引號當刪。

    15.“雙關,巧合再過,則傷雅矣”(頁2458),當讀作“雙關巧合,再過則傷雅矣”。

    16.“益知‘待雁卻回時’也,無書寄伊之薄矣”(頁2476),當讀作“益知‘待雁卻回時,也無書寄伊’之薄矣”。

    17.“自傷失所欲,‘淚下如連絲’”(頁2508),當讀作“‘自傷失所欲,淚下如連絲’”。

    18.“魂不勝銷,死也。拚癡于情者”(頁2544),當讀作“‘魂不勝銷死也拚’,癡于情者”。

    19.“處處貼切,‘九’字分寫合寫”(頁2554),當讀作“處處貼切‘九’字,分寫合寫”。

    (三)批語所指詞句之誤注

    1.“‘回頭’七字,感慨無限,聲情酸楚”(頁2226),“聲情酸楚”非評“回頭”七字,實為另一則批語,評“凝睇窺君君莫誤,幾多心事從君訴”。

    2.“通首作勢,在一起一結,大筆如椽”(頁2267),“大筆如椽”非評此詞起結,實為另一則批語,評“了不信洪荒世界,都非斧鑿為之”。

    3.以“筆致悠閑,忽變面目”為“萬壑”四句眉批(頁2286),非,乃評“記竹外時逢”至“僧送石橋南”。

    4.以“足一句警絕”為“可有吹簫人杰”句至末眉批(頁2290),非,乃評“有亦被怒潮磨滅”一句。

    5.以“二語嫌滯”為“還認取,盡剪碎秋云,點綴胡天暮”眉批(頁2409),非,乃評“莼絲荇帶難相并,輸此清標幽素”。

    6.“‘鬢側’七字,摹寫活現(xiàn),賤相”(頁2483),“賤相”非評“鬢側”七字,實為另一則批語,評“倚煙欺雨咒東風”一句。

    7.以“五字俗”為“獨坐妝臺畔”眉批(頁2526),非,乃評“頻把蘭香喚”一句。

    (四)批語位置之誤列

    1.“上半敘遠游未還,是態(tài)揣之詞。下半言歸來情事,是逆料之詞”(頁2181),“態(tài)”當作“懸”。且此則乃評〔高陽臺〕(駝褐輕裝),編者誤列入〔高陽臺〕(殘雪庭除)批語。

    2.“筆力雄勁,……奇矣”(頁2240),本為眉批,誤列入詞末評注之下。

    3.“結三語”(頁2376),本屬上半闋批語,即“勝讀《秋聲賦》結三語”。

    此外,尚存在四集次序顛倒、編者引原詞未加圓括號以示區(qū)別、未體現(xiàn)出原書小字、繁體字形近致誤、編者按語之誤等。不過這些問題或無關緊要,或讀者自能明鑒,這里就不再贅言了。

    [1]陳廷焯.白雨齋詞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本.

    [2]吳熊和(主編).唐宋詞匯評·兩宋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 徐 煉

    I207.23

    A

    1006-2491(2015)01-0104-08

    張海濤(1987- ),男,天津人,博士生。研究方向為詞學。

    猜你喜歡
    眉批詞話陳氏
    習練陳氏太極拳有效緩解焦慮癥和抑郁癥
    少林與太極(2023年5期)2023-07-14 03:01:54
    增山詞話
    中華詩詞(2022年6期)2022-12-31 06:42:32
    半夢廬詞話
    中華詩詞(2022年5期)2022-12-31 06:33:10
    《日知錄》研究的新材料
    ——《日知錄》陳澧批語輯錄
    民國《姜山陳氏新祠宗譜》述介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6
    陳氏定瓷入選十大文化產(chǎn)業(yè)優(yōu)質產(chǎn)品品牌
    踏花歸去馬蹄香
    新詞話
    詞話三則
    夜郎文學(2017年2期)2017-09-26 06:29:26
    以眉批式評語促寫作能力提高
    教育(2017年30期)2017-08-31 06:25:48
    慈利县| 保亭| 迁西县| 东平县| 凌源市| 峡江县| 双鸭山市| 彩票| 内乡县| 丰宁| 永昌县| 隆化县| 洮南市| 龙江县| 新民市| 鄂尔多斯市| 如皋市| 双城市| 册亨县| 乳山市| 敖汉旗| 改则县| 桐柏县| 梅州市| 古蔺县| 项城市| 永修县| 东光县| 都昌县| 华池县| 常宁市| 孟津县| 宝山区| 同心县| 芷江| 昌乐县| 彭州市| 黔东| 濮阳市| 阜阳市| 汉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