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學會合理用藥科普傳播專家團
父母支招——喂藥小妙招
只要一打針吃藥,很多寶寶就哭鬧不止,這也讓爸爸媽媽頭痛不已。這里有幾位熱心的家長總結(jié)出給孩子喂藥的小妙招,讓寶寶告別聲嘶力竭。各位家長不妨試一試——
利用吞咽反射滴管喂藥
露露:以前看我姐給她兒子喂藥,每喂一口就對著寶寶臉上吹一口氣,后來我知道了,原來這是利用小孩的吞咽反射讓他不自覺地把藥吞掉。方法是這樣的,把藥用滴管盛好,放在寶寶嘴邊,趁寶寶一張嘴,馬上將藥滴入他口里,同時對準寶寶面部猛吹一口氣,寶寶就會做出一個吞咽的動作。反復幾次,就能把滴管中的藥喂完了。據(jù)說這種吞咽反射只在寶寶兩歲前有,兩歲后就會消失。
善意的謊言
萱媽:我發(fā)現(xiàn)寶寶不愿意喝藥,不是因為藥難吃,而是小腦袋先入為主地認定那是藥,所以死活不肯喝。我每次喂藥前,都是a偷偷沖調(diào)好再拿出來,并且根據(jù)藥的顏色,拿一些白開水、可樂或咖啡,一人倒一杯,大家比賽看誰喝得快。當然,寶寶喝的是真藥,我們的全是“假藥”。有時候他覺得藥的味道難聞,但是看到大家都喝得津津有味,他會懷疑一下自己的味覺,然后繼續(xù)皺著眉把它喝完。
巧用小零食
糖爸:我女兒前段時間吃中藥調(diào)理,吃藥之前,我會拿一根果丹皮,把它對半切短,然后將半張果丹皮攤在女兒伸出的舌頭上,然后再給她喝藥。因為果丹皮又酸又甜地包裹住舌頭,女兒幾乎沒嘗到藥味,藥汁就已經(jīng)順著果丹皮上面流進喉嚨了。至于那半張果丹皮,如果她愿意,就把它當零食吃掉,如果不愿意,那就扔掉唄。
側(cè)邊滴藥法
笑媽:我的做法是這樣的,讓寶豎直坐起,然后在頭部垂直上方懸掛玩具,吸引寶寶抬頭觀看,當寶寶注意力集中在一點時,小嘴會微微張開,這時大人迅速地往舌頭的側(cè)邊滴一滴藥進去,如果動作熟練的話,可以達到“神不知,寶不覺”的效果。
當我們在醫(yī)院注射青霉素等抗菌藥時,往往需要做皮試。但口服藥時,很多人忽略了這點。有媒體報道,一位患者牙痛時自行口服2粒阿莫西林膠囊,10分鐘后突然出現(xiàn)全身發(fā)癢、心慌、呼吸困難等過敏癥狀,經(jīng)搶救才脫離危險。醫(yī)生詢問得知,該患者有青霉素過敏史,阿莫西林是青霉素類抗菌藥,因此產(chǎn)生了過敏反應。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規(guī)定,青霉素類藥物無論是采用肌肉注射、點滴還是口服給藥,用藥前都必須先做皮試,以免發(fā)生過敏反應。一旦發(fā)生過敏性休克等嚴重藥物過敏癥狀,應立即停藥,平臥以利腦部供血,并注意保暖,迅速就醫(yī)。
阿莫西林、磺芐西林、替卡西林等都屬于青霉素類藥物,它們在生產(chǎn)、儲存和使用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高分子雜質(zhì),引起過敏,并存在交叉過敏現(xiàn)象(對其中的一種藥過敏者,對其他青霉素類藥物也過敏),和用法、用量關系不大。
建議大家就診時,一定要主動告知醫(yī)生是否有青霉素過敏史。青霉素皮試為陽性的患者,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選用其他替代藥物。藥物過敏可能在用藥后數(shù)天甚至十幾天后才發(fā)生,應注意觀察,停藥3天以上、使用不同批號的這類藥時,建議重新做皮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