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如果我問你,橋梁是怎么來的?你肯定會回答:建造的呀!其實(shí),這個答案并不全面,因?yàn)槟憧隙ú恢?,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橋梁是種植出來的,它就是乞拉朋齊的樹根橋。
乞拉朋齊位于印度東北部的梅加拉亞邦,坐落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側(cè)。這是一片著名的洼地,降雨量居世界首位。由于地處山區(qū),所以如此強(qiáng)的降雨量并未使乞拉朋齊地區(qū)形成一片湖泊,而是形成了一片石、泥、水三者共存的沼澤地,河流縱橫交織,錯綜復(fù)雜。
有人居住,就會有交通;凡是有交通的地方,就會有路;凡是有路,就肯定會遇到河流,遇到河流怎么辦?造橋啊!
但是,造橋?qū)τ谄蚶簖R人來說,顯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yàn)楫?dāng)?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復(fù)雜,工程技術(shù)落后,正常的造橋流程很難實(shí)現(xiàn),更何況雨季河水泛濫,要建造一座久沖不毀的橋梁更是難上加難。
不過,這并沒有困住乞拉朋齊人出行的腳步,他們注意到當(dāng)?shù)赜幸环N名叫印度榕的植物,具有非常發(fā)達(dá)的次生根和側(cè)根系統(tǒng),印度榕的側(cè)根半徑可以延伸數(shù)十米之遠(yuǎn)。所以,乞拉朋齊人如果想要到一條河的對岸去,他們就會先看看河邊有沒有印度榕,如果有的話,他們就想辦法牽引側(cè)根往河對岸延伸;如果沒有的話,就種上兩棵再做牽引。
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理解起來并不難!在河邊種上印度榕后,他們會用挖成中空的檳榔樹干橫跨在河上方,然后引導(dǎo)印度榕的樹根往中空的檳榔樹里生長。長啊長,根系就長到了河對岸,一遇到河對岸的土壤,次生根就扎根了,這樣就能把河兩岸連接起來。印度榕的根系又發(fā)達(dá),又牢固,一座普通的樹根橋足以承載50個成年人同時通行,走在上面,絲毫不用擔(dān)心會有坍塌的危險(xiǎn)。
當(dāng)然,這還只是一個雛形。為了防止橋面濕滑,當(dāng)?shù)厝诉€會在橋面上鋪設(shè)泥土、石板或木板,這樣既能促進(jìn)樹根繼續(xù)生長,又能增加橋梁的牢固程度。如果是在比較寬的河流上,他們甚至還會種植雙層樹根橋,方法是一樣的,只不過多幾棵樹根,多一層樹根罷了,但是牢固程度會提高很多。
普通的橋梁會隨著時間而老化,甚至是坍塌,可是乞拉朋齊的樹根橋則剛好相反。只要樹還活著,乞拉朋齊樹根橋就會始終成長和自我修復(fù),所以在乞拉朋齊地區(qū),橋齡超過500年的樹根橋可謂比比皆是。
當(dāng)然,樹根橋也有它的缺點(diǎn),一座樹根橋從種植到初具規(guī)模需要10~15年。不過,這也可以理解成:只有經(jīng)歷時間的歷練,才能經(jīng)受住歲月的考驗(y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