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純 柏忠賢
摘 要:語義研究對翻譯活動中的文本意義理解具有重要的意義。傳統(tǒng)語義學研究傾向于孤立地研究詞語的意義而忽略了語義現象之間的聯(lián)系,語境語義研究通過分析詞與詞之間的關系以及詞語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有助于辨析詞語的言內與言外意義。本文借助語境因素中的情景語境與文化語境,分析《紅樓夢》譯本中稱謂語的翻譯,說明語境對意義的制約作用及語境研究對語義研究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語義;情景語境;文化語境;稱謂語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5--02
一、引言
翻譯是一種理解并表達的活動,涉及理解源語文本以及用譯語表達源語文本兩個方面。由此,翻譯活動的第一步便是理解譯出源語文本詞語及篇章的意義。脫離對源語文本意義的細致考察與探究,翻譯活動終將收效甚微。語義隸屬于語義學的研究范圍,語義學作為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詞語的意義以及意義的動態(tài)變化,同時研究詞語意義發(fā)生變異的社會,歷史原因和規(guī)律:如詞語意義的擴大和縮小,詞義的轉移以及語義與句法結構的關系等。因此,語義學研究對翻譯活動的第一步——文本意義理解具有重要的意義。語義學的科學框架與體系可以有效地指導譯者理解詞語的言內與言外意義,在辨析詞語以及分析詞語關系的基礎上排除歧義,進而,準確把握文本篇章內容。
二、語境與語義
傳統(tǒng)語義學傾向于孤立地研究詞語的意義而忽略了語義現象之間的關聯(lián),其后的語義理論認識到傳統(tǒng)語義研究的局限性,側重于研究詞語內部和外部的種種聯(lián)系以及相互之間的影響。因而,通過分析詞與詞之間的關系以及詞語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才能確定詞的確切涵義。這種關系便是廣義意義上的“語境”。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弗斯曾提出“語義存在于語境”的觀點。語境與語義之間的關系,語境對于語義把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紅樓夢》中稱謂語的翻譯
在社會交往活動中,人們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稱謂語。稱謂語既可以反映對話活動中雙方的身份角色和社會地位,同時包含了說話者當時的思想情感,情緒態(tài)度以及說話者的交際意圖。同時,作為語言的一部分,稱謂語所背負的社會文化色彩也不容忽視。漢語稱謂語與英語稱謂語便具有相異的文化特色,漢語稱謂語著重體現說話者與聽話者之間的年齡輩分,身份地位,權勢等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深層的社會秩序和等級制度。這在《紅樓夢》這部描寫封建制度下社會風貌,映射傳統(tǒng)儒家思想與文化的鴻篇巨著中體現尤為明顯?!都t樓夢》中涉及的形形色色的各級人等多達四百多位,他們之間男女有別,長幼有序,尊卑親疏不同,所使用的稱謂語自然因人,因時而異,人物之間在交際過程中所使用的稱謂豐富多彩,使用規(guī)則也千變萬化。因此,翻譯《紅樓夢》中的稱謂語這一內涵豐富的語言現象,分析語境因素,尤其是情景語境與文化語境,將有助于全面地把握語義并準確地傳遞到譯入語中?!都t樓夢》的稱謂語從類型上可以分為尊稱,敬稱,昵稱,諧稱,謙稱等等,在使用頻率上,尊稱及敬稱的使用較為普遍。以下舉若干實例辨析語境因素對確定的重要意義。
(一)《紅樓夢》中稱謂語“老爺”的翻譯探析
《紅樓夢》中描繪的以賈府為代表的一個個封建家族實際上是封建社會的縮影。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封建宗法和綱常禮教指導者人們的日常行為和言語。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和組成部分,因此家庭中的人際關系也要遵循封建宗法和綱常禮教,父權制是封建家庭的統(tǒng)治力量,在一個家庭的基本關系中:夫妻關系,父子關系,長幼關系,父親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妻子服從丈夫,兒子服從父親,年幼服從年長,男性擁有絕對權威。在《紅樓夢》中,賈政作為賈府中一個重要的男性角色,一個封建家族等級高高在上的人物,其他人對他的稱呼反映了作為社會背景的文化語境——宗法,等級制度和綱常禮教的儒家思想對稱謂語的直接影響。
(1)探春因道:“這幾天老爺可曾叫你?”寶玉笑道:“沒有叫?!保ā都t樓夢》第二十七回)
Version 1:"Has father sent for you these last few days?"asked Tan-chun. Pao-yu smiled:“ no ,he hasn't.”( translated by Yang Xianyi)
Version 2:“Has father asked to see you at all during this last day or two?" Tan-chun began. "No.” ( translated by Hawks)
(2)寶玉……說道:“快進去告訴太太老爺要打我呢!……”(《紅樓夢》第三十三回)
Version 1:“Go in quick!" he cried. ”Tell them the master's going to beat me. Do hurry! This is urgent!" ( translated by Yang)
Version 2:“Quickly!" he said.”Go and tell them that Sir Zheng is gong to beat me. Quickly! Quickly! Go and tell. Go and tell. ( translated by Hawks)
在這兩個例子中,“老爺”一詞指的是同一個人物—賈政,但詞義在不同的語境中有所不同,因此選用的對應英語稱謂語也有所區(qū)別。例1中的對話雙方為探春與寶玉兩姐弟,所提及的第三方“老爺”賈政是他們的父親,而沒有指代朝廷官員的本意。在楊憲益和霍克斯的譯文中,都將“老爺”譯為“father”,這種譯法考慮到了交際場合中對話雙方的身份和立場,符合情景語境對詞語意義所引起的變化。但從文化語境的角度考察,漢語中的”老爺”反映了在等級森嚴和宗法倫理制度下的封建官宦家庭中賈政的權威地位,英語單詞“father”則失去了這種等級和禮教色彩,而具有一種親密溫馨的家庭氛圍。兩位譯者采用這種譯法,對于譯入語讀者較易理解,卻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獨特的文化內涵。例2中的“老爺”指的也是賈政,但對話雙方是寶玉和一個仆人,對于仆人來說,提到的第三方賈政是位于尊貴地位的主人。楊憲益譯為“the master”,霍克斯譯為“Sir Zheng", 兩種譯法都顧及到了對話雙方的身份和等級制度的文化背景,但霍譯中直呼父親名字的行為在宗法倫理至上的封建家庭則不太符合現實情況。
以上舉書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老爺”這一稱謂語做例分析,當然,書中還有大量其他的稱謂語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四、結語
語義學的研究表明語境對詞語意義的解釋力。在具體的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特定的人際關系決定了語言具體的使用標準和表達方式,而這種具體的語言變體在更廣和更深的層面上受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制約和影響,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社會性。因此,在翻譯稱謂語時,需要考慮社會文化語境,結合具體的情景語境和社交關系,才能更全面的把握具體語境中的語義,有助于選擇恰當的語言變體。
參考文獻:
[1]Nida, Eu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2]Yang, Xianyi. A Dream of Red Mansion.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78.
[2]Hawks, Davi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Penguin Books, 1997.
[3]曹雪芹,高鶚. 紅樓夢.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4]裘燕萍. 漢英親屬稱謂系統(tǒng)的對比研究.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