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學良
鄭州地區(qū)1304例呼吸道感染病原體檢測結果分析
唐學良
目的 分析130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體檢測情況, 為本地區(qū)呼吸道感染病原體流行病學提供資料。方法 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IFA)對130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液中嗜肺軍團菌(LP)、肺炎支原體(MP)、 Q熱立克次體(COX)、 肺炎衣原體(C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 (AD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PIVs)等九項病原體進行檢測, 分析各種病原體的檢出情況。結果 1304例患者中, 九項病原體檢測陽性率為72.09%(940/1304), 單項病原體檢出率為55.29%(721/1304), 依次為MP 33.01%(238/721), IFB 26.07%(188/721), LP 18.31%(132/721), PIVs 12.34%(89/721), RSV 6.24%(45/721), ADV 1.39%(10/721), CP 1.25%(9/721), COX 0.97%(7/721), IFA 0.42%(3/721);混合感染檢出率為16.79%(219/1304);LP、MP、IFB在不同季節(jié)檢出率有明顯差別。結論 本地區(qū)呼吸道感染病原體檢出率較高, 以MP、IFB、LP、PIVs感染為主, 應及早進行不同病原體免疫球蛋白(IgM)檢測, 給臨床提供準確的檢驗信息。
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學分析;間接免疫熒光法;病原體
近年來, 隨著霧霾天氣的增多, 呼吸道感染病例呈逐年上升趨勢。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很多, 而其臨床癥狀差異不明顯, 極易被誤診或忽視, 從而引起抗生素的濫用和疾病的延誤。為了解本地區(qū)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體分布情況,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技術對130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體進行了檢測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7月~2014年6月本院門診和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304例, 其中男823例, 女481例, 平均年齡(43.2±5.6)歲。
1.2 儀器與試劑 儀器為日本奧林巴斯BX51TR-32FB3-F01型正置熒光顯微鏡, 試劑為西班牙VIRCELL公司生產(chǎn)的熒光免疫分析試劑盒, 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試驗方法 抽取調(diào)查對象靜脈血2 ml, 2 h內(nèi)分離血清,采用IFA法檢測血清中LP、MP、 COX、 CP、RSV、ADV、IFA、IFB、PIVs等九項病原體的IgM抗體。
1.4 結果判斷標準 陽性結果判定:ADV、流感病毒、RSV或PIVs對陽性血清的1%~15%細胞的細胞核、胞漿或胞膜出現(xiàn)蘋果綠色熒光;LP、CP或COX中所有的細菌呈現(xiàn)出蘋果綠色熒光;MP對陽性血清在細胞外圍呈現(xiàn)蘋果綠色熒光。
2.1 130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體檢測結果 130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 單項病原體檢測陽性率為55.29%(721/1304),檢出率依次為MP 33.01%(238/721), IFB 26.07%(188/721), LP 18.31%(132/721), PIVs 12.34%(89/721), RSV 6.24%(45/721), ADV 1.39%(10/721), CP 1.25%(9/721), COX 0.97%(7/721), IFA 0.42%(3/721);二項病原體混合感染檢出率為8.44%(110/1304);三項病原體聯(lián)合檢出率為5.52%(72/1304);四項病原體聯(lián)合檢出率為2.84%(37/1304)。
2.2 不同季節(jié)呼吸道感染九項病原體檢測結果比較LP、MP、IFB在不同季節(jié)檢出率有明顯區(qū)別, LP、IFB在冬春季節(jié)發(fā)病率明顯偏高, 而MP在夏秋季節(jié)多發(fā)。見表1。
表1 1304例不同季節(jié)呼吸道感染患者九項病原體檢測結果比較[n(%)]
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很多, 因其臨床表現(xiàn)的非特異性, 給臨床醫(yī)生的診斷帶來很大困難, 其診斷主要靠實驗室檢查, 常用方法有病原體分離培養(yǎng)、組織培養(yǎng)、直接檢測、核算擴增, 但這些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1]。近年來, 隨著免疫標記技術的廣泛應用, 快速、簡便且成本低廉的間接免疫熒光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研究顯示, 本文采用的IFA法靈敏度≥93.8%, 特異性≥96.3%, 可以為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斷提供準確的檢驗信息, 指導臨床用藥[2]。
研究顯示, 本地區(qū)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液中九項病原體的IgM抗體總檢出率為72.09%, 單項病原體檢出率為55.29%,混合感染檢出率為16.79%, 高于國內(nèi)其他學者報告水平[3,4],這可能與不同地區(qū)的氣候環(huán)境、空氣質量差異及檢測方法不同有關。在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中, 排在前五位的是MP、IFB、LP、PIVs、RSV, 占總病原體的98.98%(692/721),在所有病原體中, MP高居榜首, 說明支原體感染仍然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首要原因, 這與林傳俊等[5]的報道一致。支原體, 是介于病毒與細菌之間的一種沒有細胞壁的病原體,對呼吸道上皮細胞有特殊的親和力, 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 發(fā)病機制是由于其穿過宿主呼吸道黏膜表面的黏液纖毛層, 黏附于黏膜上皮細胞上, 釋放有毒代謝產(chǎn)物, 導致纖毛運動減弱, 細胞損傷, 引起呼吸道相關癥狀[6]。值得注意的是,本地區(qū)呼吸道感染患者軍團菌檢出率較高21.01%(345/1642),這與國內(nèi)其他學者報道的不一致[6]。LP是一種兼性細胞內(nèi)致病菌, 廣泛分布于天然淡水環(huán)境或人工水域中, 在自然界長期存活, 可感染人巨噬細胞, 是引起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和院內(nèi)感染性肺炎的重要病原體, 國內(nèi)外時有爆發(fā)流行, 老年人、吸煙者、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如癌癥患者、腎透析患者和艾滋病患者)極易被感染。
研究顯示, 本地區(qū)呼吸道感染患者中, 病毒感染率25.69%, 占病原體檢出率的46.46%(335/721), 主要是IFB、PIVs、RSV感染。IFB主要侵襲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 引起細胞變性、壞死乃至脫落, 造成黏膜充血、水腫和分泌物增加,從而產(chǎn)生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咳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當病毒蔓延至下呼吸道, 則可能引起毛細支氣管炎和間質性肺炎[7]。PIVs是單鏈的RNA病毒, 病毒表面含有溶合酶和紅血球凝聚素-神經(jīng)氨酸苷酶的糖蛋白質。通過吸入由于噴嚏和咳嗽產(chǎn)生的呼吸道分泌物的飛沫而感染, 造成反復發(fā)作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和喉嚨痛)。RSV屬于副黏液病毒屬, 是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最重要的病因之一, 成人感染后癥狀差異很大, 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咳嗽、喘鳴等癥狀, 嬰幼兒常伴發(fā)熱, 并可在其他癥狀和體征以前最早出現(xiàn)[8]。
研究顯示: LP、MP、IFB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檢出率有明顯區(qū)別, LP、IFB在冬春季節(jié)發(fā)病率明顯偏高而MP在夏秋季節(jié)多發(fā)。其余病原體檢出率未見明顯季節(jié)差異, 通過對九項病原體在不同季節(jié)檢出情況分析, 有六項病原體(LP、CP、RSV、ADA、IFA、IFB)在冬季檢出率明顯偏高, 尤其是病毒感染, 冬季更是高發(fā)季節(jié)。究其原因, 主要是冬季北方氣溫低, 天氣干燥, 容易出現(xiàn)口干、咽干、皮膚干燥等現(xiàn)象, 加上人體的抵抗力下降, 從而使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 導致細菌、病毒長驅直入并迅速繁殖, 引起呼吸道疾病。
總之, 對呼吸道疾病患者, 應及早進行病原體的IgM檢測(IgM是機體受到抗原刺激后產(chǎn)生體液免疫應答過程中最早產(chǎn)生的抗體), 使患者早日達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避免抗菌藥物的濫用。
[1] 張泉, 付光宇, 李曉霞, 等.呼吸道聯(lián)檢試劑在兒童不典型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研究.醫(yī)藥論壇雜志, 2010, 31(20):171-173.
[2] 黃春光.佛山地區(qū)呼吸道非典型病原體感染流行病學研究.當代醫(yī)學, 2013, 19(8):154.
[3] 董敏, 張曉軍, 周厚清.非典型呼吸道感染病原體在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意義.醫(yī)藥論壇雜志, 2012, 33(5):15-16.
[4] 張麗麗, 唐淑英, 謝正德, 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兒病毒原學及其臨床特征.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08, 22(11):1743-1744.
[5] 林傳俊, 左芳, 汪宏良.1503例9種呼吸道感染病原體檢測結果分析.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3, 34(10):1254-1255.
[6] 孔麗梅, 周麗萍, 李超, 等.章丘地區(qū)下呼吸道感染兒童病原學檢測及CRP、hs-CRP、白細胞聯(lián)合測定的臨床應用.當代醫(yī)學, 2011, 17(11):30-32.
[7] 吳茜, 溫柏平, 楊月煌, 等.住院兒童下呼吸道非典型比原體感染5年流行病學分析.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1, 19(2):131-133.
[8] 韓玉芳, 馮艷廣, 宋予娟, 等.九項呼吸道感染病原體IgM 檢測結果分析.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 2013, 25(7):824-82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064
2014-09-17]
450100 鄭州瑞龍醫(yī)院檢驗科